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机制及调控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铁矿和钢铁生产特征出发,基于产业竞争理论探索铁矿石供需的特殊规律和价格机制,并以供需曲线拐点区分其弹性区间和市场状态。得出的结论是,在供需公共弹性域内,铁矿石贸易遵循市场机制形成价格;在该区域外,处于买方或卖方市场状态,市场定价机制失效,优势一方易于操控价格。实证认为我国钢铁业过度膨胀是卖方市场的成因,也是铁矿石价格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涨价预期的自我实现起增强作用。调控铁矿石价格的关键是改变铁矿石的卖方市场状态,通过实施遏制进口、投资海外采矿、"扶小抑大"和发展转型等互补措施,让供需落入公共弹性域内,再让市场机制自发调控价格。如此有效调控,铁矿石周期预期价格三年内可以降至85美元/吨。  相似文献   

2.
国际铁矿石价格一路上涨,2010年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三大矿商的涨价要求达到惊人地步,要求涨幅超过100%,给钢铁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成本压力。本文分析了世界及中国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指出与矿石采选行业相比其产业集中度过低;并从垄断理论出发,找出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提出加快提升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尤喆  成金华  吴桐  王然 《资源科学》2020,42(8):1604-1613
中国是世界铁矿石第一进口国和消费国,然而长期以来面临着定价权缺失问题。通过定价机制改革,掌握铁矿石定价权是保障中国资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以2009年铁矿石由长期协议定价机制向短期协议定价机制改革为参考点,采用以断点回归模型为核心的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7月至2019年3月的相关月度数据,对铁矿石定价机制改革与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波动的因果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短期协议定价机制的引入与国内进口铁矿石价格波动密切相关,在短期内能有效抑制价格的大幅上涨,经测算,定价机制转型能够降低国内进口铁矿石价格6.06%~18%;②短期协议定价机制改革在短期不能抑制国际铁矿石价格;③在定价机制冲击铁矿石进口价格过程中,内生性因素影响较小。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应继续加大对短期定价机制的创新力度;发挥中国铁矿石短期定价机制改革的羊群效应,以协同增加同铁矿石供应商协商的议价权;针对国际市场变化情况灵活调整定价机制,强化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议价能力。  相似文献   

4.
2015-2040年全球铁矿石供需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全球铁矿石市场已处于供需反转、供过于求的新阶段,明晰全球铁矿石供需格局走向对我国铁矿石及钢铁产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①将全球铁矿石供需历史划分为缓慢增长(1900-1945年)、稳定增长(1945-1970年)、增速放缓(1970-2000年)和快速增长(2000年以来)四个阶段,指出全球钢铁消费中心随工业中心转移、铁矿石供应格局随需求格局变化、而供需格局变化决定铁矿石长期价格的基本规律。②运用钢铁需求与经济发展的“S”形规律,预测了未来全球及主要国家粗钢需求,结果显示:总体上,未来30年全球粗钢需求仍呈上升趋势,但增速将明显放缓;亚洲作为全球粗钢消费中心地位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粗钢需求已到顶点,未来将逐步下降,全球粗钢消费的主要增长将来自印度和东盟地区。③进一步分析全球铁矿石供需认为:未来,全球铁矿石需求增速比粗钢更为缓慢,而供应仍将持续增长,未来几年全球市场将严重供过于求,铁矿石价格受供需形势变化影响,呈现先快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铁矿石进口市场结构与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欣  帅传敏  严良  范陆薇 《资源科学》2014,36(9):1915-1924
本文从市场集中度的角度,基于CR4、CR8、HHI和洛伦兹曲线等指标探讨了1992-2012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市场结构,并基于双对数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13个铁矿石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2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市场的集中度在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近几年略有下降,且进口市场结构整体上为"高寡占型"或"极高寡占型";2我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普遍缺乏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优化铁矿石进口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即考虑节约进口的总成本,我国应适当增加从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韩国和伊朗等国的铁矿石进口;考虑节约进口的单位平均成本,我国应该从南非进口更多铁矿石;考虑应对价格上涨等风险,我国应该增加从乌克兰的铁矿石进口,旨在实现降低进口费用和应对价格攀升等风险。  相似文献   

6.
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评价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中国国内铁矿资源禀赋的约束,中国高度依赖进口铁矿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为了保证中国铁矿资源的供应安全,已有研究重点从中国铁矿石资源供需、贸易或定价的某一维度深入分析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较少同时考虑供需、贸易和定价的综合性供应风险,相应地缺乏多维主体的铁矿石供应风险综合治理措施。本研究采用BGR-VW方法,基于2000—2015年中国铁矿石时间序列数据,从当前市场风险、资源风险、政治风险、市场权力、未来供需趋势等5个方面对中国铁矿石供应资源供应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国铁矿石资源供应风险主要存在于资源和政治风险,综合风险等级处于紧张状态。最后,本文以实现铁矿石资源可持续供给为最终目标,从全球层面、区域层面和国家层面的多维主体分别提出相应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镍是重要的战略性矿产。研究影响镍价格的各种因素及预测未来价格走势,对于更好地了解国际镍市场,并提出应对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系统收集供需形势、供应安全、市场变化、价格走势等文献资料基础上,应用Eviews软件,以协整分析为主要手段,从供需角度入手,分析不锈钢产量(镍的主要消费领域)与LME镍年均价格、LME镍库存与价格、LME镍现货结算价与国内上海物贸镍均价的关系,并结合诸如印尼禁矿等多种突发、偶发的不确定因素,深入分析影响镍价格的主要因素,对镍价格未来走势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需求因素(不锈钢产量)与价格具有长期互动关系,短期内关系不明显;库存短期内具有调节价格的作用,而长期内价格变化带动库存变化。国内价格受国际价格左右,我国对镍的定价依然缺乏话语权;镍价格受主要因素影响的同时,偶然、突发等不确定因素会对镍价格造成短时间冲击;镍价格在2015年下半年还会保持上升态势,在2~3年后,价格趋于合理,2025年左右,中国镍消费将达到顶点,此后,中国需求因素对镍价格的影响将削弱。  相似文献   

8.
世界铁矿石的一半都销往中国,可中国却在铁矿石谈判中屡战屡败,国内钢铁企业全面亏损,国际铁矿石生产巨头却赚足了腰包。铁矿石之战,中方为何输得这么惨?  相似文献   

9.
吕青 《科技广场》2012,(8):246-249
本文以国际原油价格为主线,采用回归分析工具构建油价供需模型,从供需因素着手,定量分析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并提出在未来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变化的背景下我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产品在产销间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世卫  李哲敏  董晓霞  李干琼 《资源科学》2010,32(11):2092-2099
本文选取农产品生产价格总指数(SCJG)和食品零售价格指数(SPLS)作为产销价格信号,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78年-2009年的年度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对中国产地市场SCJG和销地市场SPLS的价格传递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产地市场SCJG对销地市场VE的CMSP模LS型存的在结协果整也关表系明,S,C我JG国与产L销SJG间之农间产存品在价着格正传相导关的性长,S期CJ均G衡每关变系动制1%约,引着发短销期地价市格场波S动PL,S其变误动差1修.08正0%项;(vecm)的系数为0.58,符合正向修正机制,变量向均衡方向的调整速度较快,且这种制约作用能自动减弱价格之间的偏离,促使各种价格走向均衡。从短期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分析结果显示,LSJG的上涨对SCJG的传导路径顺畅,但SCJG对SPLS的价格传导存在1期滞后,且产地的农产品市场价格对销地市场的传递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而销地市场SPLS对产地市场SCJG的影响逐渐增加但效果却微乎其微。为此,我国要加强产地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形成机制的动态研究,不断健全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合理引导农民生产,推动国内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杨东彪 《大众科技》2014,(7):250-251
面对目前铁矿石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我国尚缺乏有效的战略保护和协调机制,缺乏基础性的综合质量信息平台,在进口铁矿贸易中,我国常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使国家经济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国内企业遭受巨大的损失。为此,开发进口铁矿石信息系统,通过全面收集、统计、整理和分析进口铁矿质量检验和贸易信息,为不同类型的用户提供功能完备的浏览和查询,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于娱  马代鹏  王贤梅 《资源科学》2022,44(10):2006-2021
铁矿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其生产和消费对世界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铁矿国际贸易网络韧性对保障未来铁矿供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铁矿上下游5大类产品,构建国际贸易网络,从静态和动态(中断模拟)两方面对网络的韧性进行测度,并对5类铁矿产品网络中全球20大经济体的抗干扰性水平进行测度和层级划分。结论表明:①铁矿石和块矿贸易网络综合韧性水平较低,废钢贸易网络综合韧性水平中等,钢材和生铁贸易网络综合韧性水平较高,说明产业链上游的铁矿原材料贸易网络韧性低,受到外界干扰后网络受到的影响大;而产业链中下游的铁矿产品贸易网络韧性高,受到冲击后的影响小。②在铁矿石、块矿、生铁和钢材贸易网络中,中国的节点抗干扰性水平表现较强,处于第一层,但在废钢贸易网络中处于第二层,因此需加强对废钢产业发展的重视以逐渐提升其抗干扰水平。本文结论对保障全球尤其是中国铁矿产品供需安全、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熊奕 《科教文汇》2011,(1):204-206
商务谈判以一种普遍的经济活动。谈判双方实现双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务谈判的目的。本文通过宾默尔的经济思想移情和移情偏好理论,探讨积极、有效推进谈判进程背后的机制,并揭示只有以移情和移情偏好为基础,谈判双方换位思考,才能获得利益最大化,有利于建立互惠互利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彭佳颖  谢锐  赖明勇 《资源科学》2016,38(5):847-857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粮食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关联性日益增强,然而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和下跌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本文基于时变概率马尔科夫区制转移(MS-TVTP)模型,实证分析在粮食市场的不同运行阶段下,中国的合成粮食价格以及小麦、大米、大豆、玉米四类粮食价格受到国际价格的非对称性影响及其差异性。研究发现国际粮食价格通过贸易途径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效应,国内粮食价格倾向于对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时的波动产生过度反应,而对国际粮食价格下跌时的波动反应不足。大豆受到国际价格影响最为显著,其正向影响作用在国内大豆价格上涨阶段大于下跌阶段;小麦、大米、玉米受到的非对称性影响形式因贸易形势、自给率等决定的价格传递形式不同而呈现差异。大豆低自给率和较高外贸依存度要求政府需健全大豆市场的政策保障,合理利用国际大豆价格的影响,规避国际市场异常波动对国内市场价格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为加强铁矿产品监督检验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保护铁矿贸易各方的利益,文章对2011年从钦州口岸进口的铁矿品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1年从钦州口岸进口的铁矿共79批次,重量52.58万吨,总值5510.4万美元,其中检测出不合格产品32批次,原因主要为全铁含量及杂质含量不符合合同要求。由此可见,加强对进口铁矿抽样检验及分析统计工作能更好的保护铁矿贸易各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重大核事故影响下国际铀价格趋势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 《资源科学》2012,34(11):2115-2123
核事故是影响着人类社会对核电的选择, 也影响国际市场铀资源产品价格走势。本文以事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前苏联切尔诺贝利、美国三里岛等重大核事故对国际市场铀资源产品价格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 INES 7级核事故对国际铀市场的影响长达14年, 使铀的价格下降约60%。日本福岛核事故等级目前已调整至最高的7级, 意味着国际市场铀的价格将长期持续低迷, 并最终将在(24~30)美元/磅跌至谷底。文章最后建议趁国际市场低迷期, 我国应加快国家核电建设进程;建立专业的铀资源产品储备公司, 储备核电燃料;改核电财政补贴为技术补贴, 促进产业升级, 减少贸易摩擦;通过资本运作, 建立国外铀资源供应基地, 增加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7.
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产品的贸易网络结构变动可能会对各环节产品价格波动造成影响。本文以钴为例,选取2007—2020年上游钴矿、中游钴酸锂、下游锂电池的贸易数据,构建了钴产业链的贸易依赖网络,并分析了相应网络的结构特征;结合LASSO-P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变动对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价格波动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①钴产业链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呈现出上游钴矿贸易受资源禀赋国主导,中游钴酸锂贸易以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形成网络集团,下游锂电池贸易以荷兰、德国、美国、中国等国家为主要伙伴国的特征。②上游钴矿价格主要受到上游和下游贸易依赖强度的影响,中游钴酸锂价格主要受到中游和下游中介控制优势的影响,下游锂电池受到上游和中游贸易伙伴数量以及下游贸易集团化程度影响。③产业链下游锂电池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较大,最大波动幅度超过20%;上游钴矿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次之,均在10%之内;中游钴酸锂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最小,均不超过5%。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变动对价格的冲击影响在第3年之后逐渐消退。本文为探究资源价格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战略性矿产资源价格监测工作提供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国际视角量化分析了国际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并针对我国当前的天然气价格改革现状,对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和定价机制的改革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发现,页岩气革命导致了当前国际油气价格呈现"分离"态势,这也是天然气市场化的必然结果。然而,油气价格之间的弱联动性仍然存在,且在当前国际低能源价格的态势下,我国应抓住契机,进一步推动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