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意象表现特征为中心对象,并就其对现代标志设计中的意象艺术、意象关系以及意象表现特征等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现代标志设计表现过程中的虚拟性、联想性、情感性等特征对当前标志创意具有深刻影响,把握这种特征,有助于在现代标志设计中,创造出超越传统物化表相的全新的视觉形态,传达现代标志的意象之美。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韩翃诗歌所表现出的“气骨顿衰”的现象。从道德层面看,韩诗存在着立意不高、近乎猥琐的情况;从情感层面来看,韩诗缺乏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诗人在创作过程中以词语为载体的一种修辞艺术,是诗人情感与世间万物的融合体。在探讨英汉诗歌中景物意象语义特征的基础上,诗歌意象的对比研究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意象是日常语言的审美变异,其语义具有多层性、多义性和模糊性。从英汉诗歌景物意象的语义特征及其对比研究反映出了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特征、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论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以戴望舒、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派前期诗歌意象艺术,在意象意境化探索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中,体现出对中西诗歌意象艺术融合的自觉追求;以卞之琳、废名为代表的现代派后期诗人主要接受的是后期象征派艺术的影响,意象艺术转向了潜沉的智性表现方向,并呈现出意象的日常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的小说结构艺术从意象结构、人物结构、章法结构上都表现出圆形的特征。把诗歌、散中广为运用的表现手法——意象移植到小说中,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无论是单个意象还是对应意象,其结构总是一个个正反复合的圆,并在意象结构的对立统一中体现美。人物叙述、镜像结构、矛盾性格是张爱玲小说人物结构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形成了鲜明的环形视角。人物的对映互照和形象的矛盾张力,产生了人物结构艺术的圆形特征。张爱玲小说结构艺术的圆形特征还表现在章法结构的布局上都具有首尾呼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诗中"东流水"意象最早是作为医学术语出现在先秦至汉代时期的,具有净肠胃、止泻的功效,代表的是洁净高尚与亘古永恒,这一意象更能够表现出诗人的思维特征与审美追求。晋代以后,主体意识的觉醒造就了诗人对生命主题的关注,而对生命的认识使得"东流水"意象的内涵更加丰富。"东流水"三个字所折射出的美学意义也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成为一种有着普遍性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7.
李贺诗《李凭箜篌引》中繁密的神灵意象来源于道教神仙谱系或神仙故事,诗中表现出的音乐效果与道教音乐理想契合,在审美追求上该诗又与道教学的审美情趣具有一致性,因而整首诗的意象或意象群为道教化所牵系,形成了以神仙世界为图景、以道教音乐理想为内核、以道教学情趣为总特征的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一(一)意象分析相同意象的分析。2006年湖北卷考查了两首送别诗中"水"这一意象的"寓意"。"水"是出现于两首诗的共同意象,但其"寓意"完全不同。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抒发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感慨。不同意象的分析。2007年辽  相似文献   

9.
一(一)意象分析相同意象的分析。2006年湖北卷考查了两首送别诗中"水"这一意象的"寓意"。"水"是出现于两首诗的共同意象,但其"寓意"完全不同。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韩诗借"宫前水"抒发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感慨。不同意象的分析。2007年辽  相似文献   

10.
色彩语言是表现意象油画"意象性"的重要艺术语言,具有朦胧、自然、超越的审美特征。意象油画通过主观用色的方法,体现出浓郁的传统美学风格和审美情趣。民间美术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借鉴民间美术丰富的色彩表现形式,可以开拓意象油画色彩语言的表现力,使之更加丰富和具有浪漫色彩。  相似文献   

11.
在贾平凹的乡土小说创作中,“寓言性”是不可绕过的一个话题,寓言性也使其小说具有了长久的生命力与多重性解读.在其小说《带灯》中,隐喻式意象、破碎性世界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寓言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感兴意象表现为两种类型,这就是即目写心的感兴意象与临空构景的感兴意象。感兴意象来自诗人在非自觉意识中主体情感与物象的异质同构,意象生成的无意识投射使感兴意象具有深隐曲婉、多义而开放的审美空间。感兴意象一般在空间的组合中结构意象,空间性增加了诗歌意象的视觉特征和绘画性。魏晋诗风向南朝诗风转变的突出标志就是诗歌意象从音乐性向绘画性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感兴意象表现为两种类型,这就是即目写心的感兴意象与临空构景的感兴意象。感兴意象来自诗人在非自觉意识中主体情感与物象的异质同构,意象生成的无意识投射使感兴意象具有深隐曲婉、多义而开放的审美空间。感兴意象一般在空间的组合中结构意象,空间性增加了诗歌意象的视觉特征和绘画性。魏晋诗风向南朝诗风转变的突出标志就是诗歌意象从音乐性向绘画性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杂文创作,同其他文艺创作一样,由生活而为艺术,客观事物先要在创作主体的观念中构成意象活动,然后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将意象外化为具体的艺术形态,也就是说,要经历由物象而意象再到艺术具象的嬗变过程.意象,即主体情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或者说是主体情意对客观物象的加工改建,客观物象对主体情意的同化吸收.意象活动的丰富性和物质手段外化意象的灵活性,决定了艺术具象类型及其审美特征的多样性.一般说来,文艺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具象都是客观物象的美学表现,具有通常的美学特征.不过,某些作品在创造艺术具象的过程中,由于意象活动异于寻常,例如采用了象征、联想、暗示等思维方式,物质手段外化方式巧妙,例如充分利用了语言蕴涵的多义包容性,这样创造出的艺术具象,便不仅具有通常的美学特征,还能拓展出作品实际艺术具象之外,可意会而难予实指的另一意象生存空间,从而突破  相似文献   

15.
韩婴是汉文帝时的《诗》博士,是汉景帝时的常山太傅,为人处世精明强悍,是两汉韩诗学派的开创者。韩诗学派是以韩诗为纽带连接起来的学派,解释《诗》自有特色。其兴起于西汉,兴盛于东汉,传授者、研究者与学习者类型多种,人员多样,上至皇帝皇后、贵戚官僚,下到士人百姓,人数众多。韩婴与韩诗学派著述多种,有的流传了两千余年,至今仍然有其生命力。韩婴与韩诗学派在两汉文明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在人物塑造艺术上具有突出成就,塑造了一批高度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凸显出典型化与意象化的特征。《红楼梦》表现了特定时期社会群体的心理和思想、情感,蕴含概括性风貌,同时又具个性化。《红楼梦》还把人物当作意象来经营,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意象的特征,人物意象的营造也处处见机巧。  相似文献   

17.
论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与宋诗的奠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北宋欧阳修对韩愈诗歌的接受历程,梳理韩诗与欧诗的艺术关系,揭示出欧诗承韩有学韩、似韩与变韩三个时期,其关键在于对“以文为诗”的标举与承传创变。欧阳修的尊韩、学韩确立了韩愈诗歌在北宋的诗学典范地位,他在模仿研习韩诗基础上的“变韩”为自家诗的独创新意奠定了基础,学韩而不觉其为韩的创新精神是他接受韩诗、领导诗歌革新的真精神所在。比较韩、欧诗歌的不同可见,欧诗“变韩”之处主要表现在诗歌题材的日常生活化与文人化、议论说理的凝练精警与理性色彩、谋篇布局的疏荡章法与铺叙笔法等方面。此外,欧阳修还以平易细密扬弃了韩诗的过分奇险拗峭。欧诗承韩这一接受现象对创立有宋一代新诗风具有深远的诗学意义。欧阳修承上启下,是杜、韩与苏、黄之间的重要艺术中介,其接受韩诗之意义就在于对宋诗风格的形成起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中,李白格外钟情“流水”意象,在诗中前无古人、后少来者地频繁使用.“流水”作为李白诗歌的中心意象,透露出其强烈的生命意识.时光易逝、年华易老,与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抱负纠结在一起,在李白内心产生一种焦虑感和紧迫感.生命意识投射到具体的“流水”等诗歌意象上,表现出“形象的飞跃感、流动感”特征,反映出李白喜好动感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9.
油画由西方引入中国,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后,呈现出区别于西方油画的意象表现,体现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油画由西方引入中国,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后,呈现出区别于西方油画的意象表现,体现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