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1 毫秒
1.
左夫 《出版参考》2005,(8):38-39
生在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在他们刚刚懂事的时候,母亲就会将蜂蜜抹在书本上,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这样做,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从小树立这样一种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里有智慧.  相似文献   

2.
张亚红 《大观周刊》2013,(6):208-208
对于好多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不像语文等学科,可以理解。这样的感觉常常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形象、生动、有趣的问题,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游戏中、实践中学到知识。例如:教学“轴对称”这一节课时,书本上定义为: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  相似文献   

3.
邻里之间     
1、要想孩子听自己的话,先让自己听孩子的话.是听孩子说话.我一直认为,对孩子进行家教,其实就是在听孩子说话的过程中适当点拨她(他)一下.孩子不说话.你的点拨就没有针对性,就是乱说一气.不听孩子说话.就没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4.
书本上的知识,是别人嚼剩下的馍,是把别人发现的知识传授给你。你并没有读自然的“原典”,“自然课堂”,则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自然的“原典”,以激发他们原创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童年.一次青春.而能真实地记录童年、青春的办法就是让成长的足迹能及时地被收藏.得以保存.成长是快乐的.是匆忙的.在成长的岁月中为孩子们留下看得到、摸得着的痕迹.感受成长的乐趣,回忆学习的时光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他的著作中曾经写过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学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惧中.他便学生忧心忡忡。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周围的人们。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  相似文献   

6.
王健 《出版参考》2007,(6):45-45
什么叫做路径依赖?比如上海有些孩子就不怎么理解父母。像在座的企业家都比较成功,你们的孩子都羡慕你们能干,但现在上海有些当工人、干部的,由于工资少,被老婆骂倒也算了.有时孩子甚至也这样问:“爸爸.你怎么这么笨啊?”爸爸很惊讶:“耶?你怎么这样说话?”孩子说了:“爸爸.你就是笨。你想想看,今天隔壁老王到我们家来做客.我才知道老王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新闻世界》2008,(2):8-8
青涩少年版——青春冲动的诱惑? 现状:据媒体报道,一位父亲无意间听到年仅12岁的孩子给同学打电话说“我都结婚三次了”,这样的流行语在一些刚上初中的孩子之间流传,让家长大吃一惊。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两住女老师都是孩子的母亲.她们一定很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为了让处于危险中的孩子能够继续享受母爱、让这些孩子的母亲能够继续爱自己的孩子,两住女老师义无返顾地选择成全孩子们的爱,放弃对自己孩子的爱,这是一种何等的大爱啊,她们又何尝不是爱之大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周刊》2007,(47):40-40
当城里的孩子谋划着如何逃离父母温情的“藩篱”时,当城里的父母热心于送孩子去参加各种“吃苦训练”的时.我们可能不会想到.在中国偏远的山寨乡村还生活着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存、为了他们的学费和未来,远离家人,进城打工。从此家不像家,孩子们长年处于亲情的沙漠,生活困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安全监管缺失。学习成绩下降,心理问题严重……这些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0.
自己的孩子,即使再疼爱也终归有一日要放手,让其自己闯荡,Red Hat的创始人Bob Young就做了这样一个决定。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在乎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当的名校.或者大都市以及国外的贵族学校,似乎有这样.才是对子女负责。很多家长为此煞费苦.破费万金。人们普遍相信,只要从幼儿园开始,小学、中学、大学,一路都上名牌,孩子就一定前辉煌.否则便不免前途黯淡。地只心到程  相似文献   

12.
黄斌 《声屏世界》2005,(12):66-66
继2004年央视少儿频道在全国200多个省辖市落地.全国各地各级电台、电视台也都开办了少儿栏目、节目.为广大来成年人创造了一个健康有益的广播影视环境。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为孩子说话,说孩于话.让孩子说话”的少儿频道(节目),在行动上发生了严重的偏差.大人(特别是节目制片人)认定的少儿节日普遍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少儿节目“成人化”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3.
郑勇军 《大观周刊》2011,(26):47-47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课程资源这一理念.过去的书本上将所有知识全部罗列出来.而现在所有的知识需要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而做实验探究教学受却到学校条件的限制,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是可供利用的化学资源.只要教师善于挖掘并将之引入化学课堂实验中来.必将使初中的化学实验教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中国.什么样的学生才能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是不用在这里讨论的.所有的老师、家长、学生一张口就能回答上来:谁的高考分数高谁上啊.这是没有疑问的。在每年的高考录取时.都会有这样的趣闻在坊间流传:谁家的孩子考了全市第一名.北京大学专门来人登门动员.北大的刚走,清华的又来了,并且给予免费入学待遇,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要让孩子感恩挫折,在挫折中成长;而不是让他抱怨命运多舛,被挫折打败。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在逆境中调适自我,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百折不挠,这样才能让他把自己从挫折中拯救出来。  相似文献   

16.
我的同事转述过这样一则新闻:某县城一个卖炒货的人从来不让他七岁的儿子吃他自炒的黑瓜子,但年幼的孩子嘴馋,每天都偷偷地抓上一把。后来孩子犯病变成了傻子,做父亲的后悔莫及,却为时已晚。原来,为了让炒出的黑瓜子又黑又亮,这个卖炒货的人往里添加了不可食用的工业原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流言 《声屏世界》2005,(12):66-66
近年来已不大看电视剧了.主要是怕那些缠缠绵绵的情感剧、恩恩怨怨的武打片和浮华奢糜的宫廷戏伤了孩子的眼睛,与其让弦子被瞎编乱造的剧情左右.不如让他在益智和娱乐娄节目中放松。  相似文献   

18.
徐黎光 《记者摇篮》2005,(12):14-14
从事新闻工作二十余载.大大小小的采访经历过无数.唯有2003年对我市援外医疗队员的一次采访让我感动不已。为了祖国的荣誉.他们告别家乡父老,离别年幼的孩子,在异国他乡救死扶伤,谱写了一曲国际主义颂歌。  相似文献   

19.
浅谈李希光的“新新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平 《新闻采编》2005,(2):28-30
谈到当前新闻教育问题时,我们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新闻学教育到底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是那种只会抄写和背诵别人书本上的条条框框和僵化的理论概念的人吗?显然不是。然面我们因袭的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却无形中把我们的学生打造成这样的人。勿庸讳言,这样的人是难以适应当今市场经济时代新闻实践的需要的。  相似文献   

20.
王新娜 《大观周刊》2012,(21):182-182
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差,个人为中心,没有别人.不能自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没有健康的人格。我在上《谈骨气》这一节课的时候,让我对这话更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课堂拓展环节中,我给出了这样两个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