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渗透到各个行业中,并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媒体行业,"互联网+"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章对"互联网+"进行概述,阐述"互联网+"对于媒体融合的重要意义,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并提出"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途径,希望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视频的传播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传统媒体广播电视与之融合必将会使广播电视节目大放异彩,得到广大受众群体的欢迎与喜爱。这就需要广播电视的编导立足于发挥广播电视特有的优势,转变观念,加强与新媒体融合的探索与研究,与时俱进,敢于打破常规及束缚,创造出广播电视独有的优质、精品的媒体产品,在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未来,得到全面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雷刚 《新闻前哨》2014,(10):8-9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全媒体时代。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纷纷借力互联网、移动通信平台,开启媒体融合发展之路,原来的媒体天然鸿沟一夜之间被融合跨越,报纸、期刊陆续进军网络、手机端及视频业务,广播电视纷纷进军互联网电视和移动视频。媒体的融合发展,带来了新闻信息传播发布平台的多元呈现。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6,(18):58-62
互联网媒体丰富、多元、即时的信息特点和便捷、精准、易得的获取特点,成为了主持人采编的理想场域,也赋予了主持人采编新的含义,即以互联网为平台发现信息、辨识信息、整合信息。主持人通过个性化采编,实现了互联网信息广播电视化传播,是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传播理念下,媒介与媒介融合、媒介与社会融合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媒体融合过程中,处在基层的地方传统媒体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问题和挑战,需要在观念更新、组织架构、内部管理、方法路径等方面尽快进行变革,才能适应传播业的新变化、新环境,进而在"互联网+"语境下重塑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柯真 《东南传播》2018,(1):21-24
随着"互联网+"的强势渗入,新兴媒体的蓬勃发展,媒体融合的步伐加快,传统媒体的生存环境和发展态势都面临着巨大威胁,互联网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发展。在媒体融合大潮中,地市党报应该如何凭借自身优势进行革新,利用"互联网+"思维持续发展和升级,本文以闽南日报社融合发展的路径为研究个案进行分析,给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背景下继续前行的其它地市党报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现今,我国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网络行为已经成为现代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种背景下,传统出版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新媒体的产生与推广对传统出版媒体造成严重冲击。本文简要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行业现状,进一步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的重要意义,并对"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与新媒体融合进行深入探究,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出版媒体的发展方向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殷樱 《新闻战线》2023,(24):80-82
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短视频平台已成为主流媒体进行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阵地,主流媒体纷纷入驻各类短视频平台,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1家主流媒体在抖音平台的传播为例,探究主流媒体抖音号的内容生产策略,以期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如何应对面临的挑战,本文作者对"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媒体的融合转型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科学应对挑战、实现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提出了一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媒体融合"是什么?通过几年的探索,我们一般会认为是在"互联网+"的创新模式下,把传统媒体的内容与新媒体的传播进行有机结合,资源共享,而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形成联动的媒介产品。但是,媒体融合并不只是简单线上传播,如何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互动与交流?让这种交流突破媒体的覆盖面与互联网,走出国门,这也值得我们去尝试。  相似文献   

11.
欧洲视听媒体规制变革对我国"三网融合"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数字化与视觉化的传播时代,"三网融合"已成趋势,传统媒体发展逐渐向视听新媒体融合发展.互联网、通信、音视频传输技术的发展,将产生新的、更快速的传播渠道,并催生新的内容格式和服务.视听新媒体将音频、视频、数据和语音通信服务融合,模糊了广播电视、互联网与电信业的界限,改变了音视频的传播模式以及视听文化消费习惯.注释:  相似文献   

12.
李旭 《声屏世界》2017,(10):8-9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途径.在媒体融合实践中,江西的传统主流媒体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坚持"互联网+"思维,坚持"内容为王","相加""相融"并举,坚持以制度为保障,踏实迈好媒体深度融合的步子.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融合发展成为现阶段媒体发展的重要趋势。然而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媒介技术平台以及产业与内容等等的整体表现抑或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各自现况,均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不同程度的要求,媒体只有切实从实际情况出发,明晰"互联网+"环境下的融合发展必要性,才能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从而通过实践摸索探寻出媒体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吕宁 《新闻世界》2023,(2):39-41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短视频作为一种传播形式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迅速崛起,吸引了大批受众。目前,国内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布局短视频平台,作为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的县级融媒体而言,应当发展好短视频,加快融合进程,提升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随之而来的则是新媒体对报纸等各种传统媒体受众的分流,特别是对于报纸媒体来讲,新媒体所独具的传播时效以及传播方式上的贴近感与传播互动性,对报纸的民生新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面对"互联网+",部分报纸民生新闻不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没有能够发挥出自身所积累起来的权威性、公信力的作用,使得报纸民生新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之中。面对这种情况,报纸民生新闻如何实现突围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出舆论引领作用,是每一个报纸人都应该积极思考的。本文主要就"互联网+"时代下报纸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行探讨,以期可以为报纸民生新闻在"互联网+"的环境之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大背景下,用户随时收看、智能体验、即时分享的大视频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一个大视频蓬勃发展,大数据带来产业变革的时期,如何借助大数据力量预判媒体发展走向,加速媒体融合进程,打造优质视频内容,创造新型生态商业模式价值成为关键点。  相似文献   

17.
周呈宣 《传媒》2017,(23):49-51
2016年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中指出,当前电视媒介存在经营理念落后的问题,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危机,应积极利用"互联网+"视域下的全新技术手段,强化与新媒体的融合.在传统电视媒体不断寻求转型并强化与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社交电视APP应际而生,并逐渐崭露头角.为了有效应对媒体竞争新形势,确保经济收益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电视媒体需要整合优秀视频资源,延伸互动层次,增强节目质量,使社交电视APP的传播优势得以充分发挥.CCTV微视是央视为应对媒体竞争而推出的一款社交电视APP,也是其提高传播影响力的新尝试,对其发展情况进行研究,能为我国其他相关媒体的传播实践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媒体融合国家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数字出版"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推动引导下,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大步伐迈进,成效突出.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传播的重要阵地,新媒体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了学术期刊传播路径的变革.基于河北省高校期刊新媒体发展的调查情况,文章从内容生产和传播发行两方面总结河北省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差异化选择、合作化运营、"线上+线下"服务和协同创新人才的融合模式,以期突破河北省内学术期刊传播的困局,为高校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当前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传播力作出分析,指出以网络视频为代表的视听新媒体,具有跨越国界、天然落地和快速到达等特点,是与生俱来的国际传播载体。广电媒体应借助媒介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其在渠道、语言、新闻采集网络等方面优势,发展海外的户外视频与手机媒体等新媒体,以提高中国广播电视的落地率,进而提升中国广播电视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20.
正一、融合力评估成为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的必要手段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兴起,广播电视传播和管理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28亿,手机视频用户规模达2.47亿。面对这些数据,没有哪一家广电媒体可以无动于衷。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深刻改变着广播电视的传播和接收方式。中央电视台2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