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人师表说“孝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永恒的主题。黄山黟县西递胡家祠堂挂着一幅似象形文字的“孝”,据说是理学大师朱熹的手书。这幅“孝”字写得可谓独具匠心:往前看,似乎是一个正在行揖礼的人;往后看,又像是一只正在拳打脚踢的猴。导游介绍说,朱熹写这幅字的意思是告诫人们,要孝敬父母,否则便是畜生不如了:  相似文献   

2.
有关风水地理的古典文献,可以称为经典的有《青乌经》和《葬书》(即《锦囊经》),这两个文献最晚形成于唐代末期。在韩国,《葬书》之名常用为《锦囊经》。在《青乌经》和《葬书》中,风水地理方法论同时提到形势论、理气论、选择论。《葬书》是以《青乌经》为基础著述的。《青乌经》在朝鲜时代就受到重视。《青乌经》和《葬书》的主体内容为形势论。理气论的主要著作是清代的《地理五诀》。《青乌经》、《葬书》、《雪心赋》等文献重视风水地理的选择论。风水地理中有关阳宅的理论比阴宅理论更加丰富。《宅经》的整体内容以阴阳气的理论为背景,同时注重方位和形势。  相似文献   

3.
朱熹继承士大夫审美文化传统,以人生境界为其“美学思想”的指归,针对现实知识分子的丑陋人格,基于“理”本体论,以“诚”论真,以“仁义”论善,是其论人格美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朱子对孔子“孝”论有重大的继承与发展:给予“孝”明确的定义和解说,此其一;其二,赋予“孝”新的内容;其三,把“孝”纳入其理学体系;其四,重视常规教育和格物致知说与“孝”的关系。传统文化是活的流动的文化。现代社会对于朱子“孝”论应有所扬弃、有所继承。  相似文献   

5.
英藏《董永变文》是敦煌文献中极具俗文学文献研究价值的写卷.尽管该作品受到佛教的影响,但诸如“孤儿”、“至孝”、“感天”等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以及有关我国传统民俗与民族的信仰的文化信息几乎没有改变.在董永故事中,“孤儿”经验的痛苦召唤着人类最初的良知与恻隐,孤儿对“天”的诉求,更无限地触及着人们的孤儿情结与渊源久长的弱者经验.《董永变文》依然延续了“孤儿”文学这一主题,强调董永“年登十五二亲亡”,是一个需要上天关爱与呵护的对象——“孤儿”;至于董永“卖身葬父”最基本的价值则在于“至孝”;董永“至孝”的文化意义,不仅仅在于对父母的感恩,还有一个更为隐秘的重要目的,即“感天”,取得具有血缘关系的祖神或者称之为“天”的佑护.  相似文献   

6.
论“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孝”陈勇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展社会主义家庭伦理的过程中,“孝”的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对“孝”,人们的看法历来并不一致。笔者认为,批判地继承“孝道”这一道德遗产,大力提倡养亲敬老的传统美德,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社...  相似文献   

7.
墨子之孝,既主宗教迷信,又以功利为务,二者严重地禁锢了为人子者之理智与情感的发展,其孝由此而成为“无己”之道。墨子又宣扬“交孝子”,以人、己之亲无分,一以厚之为孝,自人伦言,是论亦为“无父”之道。前者与当时个体自觉的时代思潮不合,后者又与战国之世社会组织演进的大流相左  相似文献   

8.
莱布尼茨《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一文为人们提供了从神学角度认识朱熹理学的样本。以之为出发,通过进一步分析理气关系、理之动静、已发未发、即物穷理等理学议题或命题,得到“理”同基督教的“神”之间的近似以及少许差异。特别地,通过界定“未发之理”并阐发其绝对静止与完满的内涵,不但申明了“理”的形而上本体地位,更勾勒出其信仰特征。  相似文献   

9.
莱布尼茨《论中国人的自然神学》一文为人们提供了从神学角度认识朱熹理学的样本。以之为出发,通过进一步分析理气关系、理之动静、已发未发、即物穷理等理学议题或命题,得到“理”同基督教的“神”之间的近似以及少许差异。特别地,通过界定“未发之理”并阐发其绝对静止与完满的内涵,不但申明了“理”的形而上本体地位,更勾勒出其信仰特征。  相似文献   

10.
“广义风水论”与人类生活环境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风水术以其历史之悠久,参与者之普遍,文物古迹典籍之浩瀚,服务领域及学科领域之广阔,以及对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发展作出的贡献,而令世人震惊,命名其为“广义风水论”当之无愧。“广义风水论”是通过气、水与岩土的关系及其在岩土中运移之规律和产生的万千地象来服务于人民的学问,它溶天地生人知识于一炉,既考察人类生活环境系统,又联系民族文化积淀,是整体有机自然观在应用地学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1.
意义协商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外已经有30年的研究历史。意义协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定性描述阶段(1980-1984年);(2)理论创建阶段(1985-1995年);(3)理论修正阶段(1996年至今)。本文分别对三个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指出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意义协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图书馆馆藏图书流通情况的统计,选择馆藏各类图书借阅量、品种借阅频次、单册借阅频次、读者阅读规律等指标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由此探索图书馆基本馆藏建设和文献采访策略,为馆藏资源优化及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人生使命三责任模型、人生进取三阶段模型、人生命运竞争能力三板块模型、人生命运二决定力模型等四个社会学模型作出了定性建模描述,并对四个模型在青少年人生教育中的应用作了探讨,提出人生的志向、愿望、态度对一个人的人生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智障学生的注意特征是心理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之一.针对智障学生注意品质研究在理论及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借鉴认知心理学反应转换及双重任务等研究模式,利用自行研制的注意品质测试系统,以普通学生为对照,对智障学生注意缺失进行了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智障学生注意缺失的心理生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与普通学生相比,智障学生在注意的四个维度上均有非常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在讨论求解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比较系数法、常数变易法的基础上,导出了降阶法.对比分析它们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策略,阐述了所述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举证责任来源于古罗马法的概念,我国《行政诉讼法》首次对举证责任制度加以规定,但并未对其做出详尽的说明,因而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对举证责任的具体分配则争论颇多。从举证责任的涵义和性质入手,分析举证责任的分配规则。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的用人思想是邓小平人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人民公认、实践检验的用人路线;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德才兼备、注重"四化"的用人标准;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的用人气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方法;放开视野、五湖四海的用人艺术等方面。研究和把握好邓小平的用人思想,对于推进当前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开公平公正地用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上深入分析了证明责任的概念和意义,并进一步阐释了正确认识这一概念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正确认识证明责任的应有内含,才能更好地把握证明责任的分配等制度建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丁建中等人在《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一书中对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不过通读该书不难发现 ,丁建中等人其实是在一知半解甚至曲解马克思原意的基础上草率地向马克思及其价值理论“发难”的 ;而且他对于自己的所谓“新理论”也没有进行细致的论证。《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实际上是一部逻辑混乱、漏洞百出的低劣之作  相似文献   

20.
一些文学现象没有称谓,极碍于表达.为此,提出文学思丛、文学潮流、创作方法流派、文学思潮流派四个新概念,并给予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