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曾经把没有笑声的生活比喻成一种酷刑,确实,生活中人们除了物质水平的满足,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生活的追求,而幽默是一件给人的精神世界带来愉悦的法宝。在当代中国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当中,能够很好的掌握“幽默”之道的节目一向受到观众的亲睐。不论是海派清口《壹周立波秀》,还是凤凰卫视的《倾倾百老汇》,都是在“幽默”这一风格上成就斐然的脱口秀节目。而如今爆红的《今晚,80后脱口秀》,则以“洋DJ打碟开场”、“一个人的幽默说笑”、“80后的集体吐槽”等特点一度曾将收视率飙升至全国第二。下面,我们将解析该节目成功之处、制胜之道,探寻脱口秀节目中“幽默”的妙法。  相似文献   

2.
一、新的创作理念。很长时间以来,周末版一直在寻找新的突破口。国庆假日,给我们带来了契机。国庆假日,有两个含义,一是为新中国过生日,另一方面也是老百姓的假期。以往,安排国庆期间节目,总是强调庆典性,强调喜庆祥和。今天,在7天的长假里,我们的电视节目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必须适应市场的需求,适应和服务于假日经济、假日文化,引导假日消费。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创制了《国庆假日版》,节目推出后,受到领导及观众好评。应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实践,为今后制作假日节目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潘璇 《大观周刊》2006,(32):88-88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来临,而今年的教师节刚好是周日。为了给辛苦了一年的辛勤园丁送上一个轻松的假日,《大观周刊。旅朋友》在本期将为你特别奉上一个属于教师节的节日休闲大餐。这个收获的日子,或许你应该约上你的老师或教师朋友,一同出去走走,领略一番怡人的景色,也一同享受你的教师假日![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开心馆     
王蒙 《出版参考》2009,(4):51-51
记得在1979年的一期《外国文艺》上读过一篇当代美国小说,题为《迷失在开心馆中》。对于其中描写的环境,开心馆啦、游戏啦,交错的道路啦、投入硬币啦,颇有点莫名其妙。有什么法子呢,“没有生活”嘛!  相似文献   

5.
《新闻天地》2008,(7):34-34
长沙某电台中午有档脱口秀节目《开心十三点》。6月11日,这档节目的主题叫“鸡蛋爱石头”,这样的主题让听众摸不着头脑。男女主持人在节目中反复说“鸡蛋爱石头,爱得没理由,没理由呀,没理由没理由没理由。”既然没理由,为什么还要多次说“鸡蛋鸡蛋,我最爱的鸡蛋;石头石头,我疯狂的石头呢?”节目一开始男主持就说夏天已经到来了,春天的初恋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6.
李蓓 《视听界》2007,(4):64-65
舞台上华丽热闹的歌舞秀,演播室里笑骂嘲讽、脱口成秀,主持人的插科打诨,场内观众的揶揄欢呼……这些狂欢化的表征在湖南本土娱乐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与《超级女声》这场全民狂欢的娱乐盛宴相比,《越策越开心》像一场“跳梁小丑”式的狂欢秀,说它是“小丑式”不是要贬低其节目品味,而是想借此来形容节目中所表现出的非正式的娱乐特质和娱乐形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五一”、“十一”、春节等长假观念的深入人心,假日节目已为我国电视市场催生了一个新的电视收视增长空间,如今的频道收视率和市场份额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媒体及其频道的竞争力和市场表现。对假日电视的研究应该引起电视人的高度重视,它是电视媒体不可忽视的机遇——是提升频道影响力、扩大品牌知名度、加大广告收益、扩张发展空间的极好契机。电视媒体应该认真研究、调查、预测和分析观众的假日心态和收视需求,加大假日节目的投入,打破各频道和各栏目之间的割据态势,为假日电视进行独立的策划与编排,这样就可以争取更多的收视人群,…  相似文献   

8.
语言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幽默。马克思说,笑是一面胜利的旗帜。车尔尼雪夫斯基承认,只有真正伟大的人,才能笑自己。毛泽东、鲁迅是伟大的,他们毫无顾忌地笑自己。“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运交华盖”、“破帽遮颜”,都属于自嘲式的幽默。马克思说他是“一条愁眉苦脸的狗”。列宁说:“即使剥掉我一层皮,我也写不出一行诗来。”凡此种种,都是幽默。那么,什么是幽默的实质呢?在我看来,幽默不是滑稽,不是说笑话,更不是耍贫嘴,而是一种技巧,一种机敏,一种风趣,一种艺术。《苏联大百科全书》俄文版第三十卷第四十一页,…  相似文献   

9.
今年“五·一”长假,北京电视台BTV-5财经频道推出了一期特别节目——《5味人生》,节目在5月2日至5月7日这5天播出,每天分别以人生百味中的“甜、酸、苦、辣、咸”命名。既然叫《5味人生》,所以整个节目尽量在“5”上做文章,利用5期节目、选取5个行业、邀请5位明星、  相似文献   

10.
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日,随后又推行了“春节”、“五一”、“国庆”等休长假制度,细算一下,中国的假日已达到了114天,也就是说,我国公民有1/3的时间都在休假。这些林林总总的节假日正日益成为经济市场上一个举足轻重的砝码,成为越来越多的商家宣传的噱头,诱发了旅游、休闲、购物、娱乐的消费高潮,让无数的商家赚得盆盈钵满。电视人在懵懂之后开始清楚地意识到电视的“假日经济”的黄金价值,反应敏锐的电视媒体匆匆搭上“假日经济”的这趟航班,开始探索如何打造电视的“假日经济”问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全国很多电视台进行了假日节目的运作,有的大张旗鼓,有的悄然无声,大多数电视台采取了制作特别栏目和集中安排影视剧的形式,如浙江电视台、重庆电视台、云南电视台、河南都市频道属于前者,而安徽、广西、湖北、河南经济生活频道等属于后者。在这段时间里,尽管“假日节目”概念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在宣传上花样翻新,造足声势,但大多数节目难以跳出千篇一律的模式。其中也不乏成功者,如安徽卫星频道的《周末大放送》,两天20集高密度连续安排一部电视剧,看似非常简单化的内容定位和时间安排,因其对时间和节目资源的巧妙利用,迎合了观众的...  相似文献   

11.
2012年中秋、国庆假日期间,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栏目特别策划假日调查《你幸福吗》,节目共调动了18个国内记者站、7个海外记者站以及北京总部共70路记者,加上20个地方台,总计300多人次向各行各业的人提出同一个问题:“你幸福吗?”这个街头采访节目在央视新闻频道连续9天播放,总时长达到了40分钟,并被《新闻联播》以头条方式播出了8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相似文献   

12.
据全国假日办发布的《2006年“十一”黄金周旅游统计报告》显示,“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33亿人次,比2005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9.3%;实现旅游收入559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20.7%;游客人均花费支出420元。2007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旅游业总收入达10000亿元左右,增长10%。“假日经济”将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如何做好假日旅游报道,是每一个旅游节目记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10年前,童书大家王晓明先生在《幽默大师》开始《石器时代》连载时,用“南瓜大叔”做笔名.几乎与此同时,王先生在上少的《小青蛙报》启动他的《开心菜园》系列.让我们走进“南瓜大叔”经营十余年的“开心菜园”. 在南瓜大叔的开心菜园里,蔬菜水果们(还有蘑菇、甘蔗、灵芝、人参等其他物类)是常住居民.憨态可掬的笨狼住在菜园旁边,却是菜园肥皂剧的重要角色.开心菜园是相对自足的生活空间,菜园居民也到城里去走走(园长就常去开会).如果有一张导游图,可以看到,分布在城市周边和开心菜园有交往的,还有豆腐村、糖果村、铅笔村、橡皮城、铁皮城、玩具城、巧克力城等.小小的开心菜园连接着广袤的宇宙,书中来访过的有虎牙星、混搭星、乱丢东西星等,访问过的有番薯星、钻石星、美丽星、不笑星、畚斗星等.开心菜园的孩子们由此经历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何霞 《视听界》2004,(1):53-54
2002年元月初开播的《鲁豫有约》,是凤凰卫视的当家花旦之一陈鲁豫在告别《一点两岸三地谈》后再度担纲的一档访谈节目。节目每周一期,每期采访一位嘉宾。《鲁豫有约》采取的是一种“说故事”的方法,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现访谈对象曲折的人生经历,给观众以心灵的感触与人生的启迪。节目播出一年多来,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杨春民 《中国广播》2006,(12):82-82
《开心彩铃》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紧跟时尚潮流的一档另类音乐节目,2004年10月8日开播,每天21:00~22:00在普通话频率播出。自2004年起,彩铃从一种简单的电信增值服务发展成为凸显个性的流行时尚。作为一个酝酿着巨大商机的新兴行业,有人将它形容为“把耳朵叫醒的听觉经济”。业内人士也表示,彩铃正在引领“耳朵经济”与“时尚经济”的新潮流。独具敏感的广播从业人员当然不会对此置之不理,应该说《开心彩铃》是应运而生的。  相似文献   

16.
幽默从笑中来─—读《电视幽默论》张庆常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唯一会笑的动物”。笑是人生活中奇妙的调节器,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笑,人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买:“笑一笑,少一少”,“一笑泯恩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笑比哭好”、“笑问客从何处来”。“嬉笑...  相似文献   

17.
如今,面对“双休日”和几个长假,面对假日生活的丰富多彩,新闻工作者如何开发假日新闻,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需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假日新闻应该说是顺应新生活方式的需求而产生的,蕴含着开发潜力。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发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8.
张云 《新闻世界》2009,(11):63-63
从春节晚会一统天下开始,中国的电视媒体逐渐地感知到假日带来的收视热点。假日电视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假日电视传播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激励着电视工作者汇聚大量能量资源投入其中。为缤纷假日提供了更加“缤纷”的假日节目。  相似文献   

19.
王倩 《中国广播》2013,(11):62-63
时至今日,中国百姓假日休闲时间已占全年三分之一。作为非常态、非主流的假日节目应如何扩大收听份额,为促进假日经济和旅游文化产业推波助澜,国内多家广播媒体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尝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受众的假日需求耗占、、假日节目如何体现服务与责任、假日广播未来走向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1994年,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掀起了中国电视方言节目的第一波。10年后,2004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再次将方言类节目推向新的高潮。2006年11月,苏州电视台文化生活频道推出了一档方言小品类节目《开心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