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认识最早是从抗感染免疫功能开始的。中国古代的传统医家很早就发现养牛者很少感染天花,而后又观察到人患天花病后的免疫现象,于16世纪(明代)发明应用天花浆预防天花的方法,在世界上开创了免疫接种的先例,也是世界上人工免疫法的开端。后来,英国医生E.詹纳在人痘法基础上进而发明牛痘法,从而于1980年在全世界消灭了天花。  相似文献   

2.
小孩一生下来,都要种牛痘,这是为了预防天花。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染上此病,轻者变成麻子,重者丧命。预防天花有两种方法:中医的人痘接种法和西医的牛痘接种法。北宋真宗时(约公元1 000年),丞相王旦恐其爱子王素患天花夭亡,心常担忧。当时蜀人向他推举,蜀中峨眉山有“神医”峨眉山人,擅  相似文献   

3.
人类利用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0世纪,宋朝真宗年间我国就有了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记载。至17世纪,较为安全的人痘苗已在我国广泛使用,并传到了日本、朝鲜、俄国,后经土耳其传到英国。约800年后,即1796年,英国的乡村医生詹纳(Jenner)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才发现牛痘也可感染人,且被牛痘感染的人可获得终身对天花的免疫能力。据此他发明了一种更科学和更安全的天花免疫法,即用牛痘苗代替人痘苗预防天花。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Pasteur)首先发明了细菌的纯种培养技术以及减毒疫苗的制备技术。  相似文献   

4.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医学前沿学科。人类应用免疫学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国医学家用人痘预防天花的伟大实践。据我国医书记载,较为安全的人痘“种苗”于17世纪已在我国广泛使用,并先后传到了日木、朝鲜、俄国,后经土耳其传到英国。18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Jenner)又发明了用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使这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奠定现代免疫学基础的是19世纪末以法国学者巴斯德(pasteur)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人类发展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在生活实践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人类逐渐认识到凡患过某种传染病的人恢复健康后一般就不会再患同样的疾病了,也就是说他们获得了对该病的抵抗力。其实这种所谓的抵抗力就是由于人们接触了病原微生物而产生了免疫力。我国古代给人体接种人痘预防天花,这种人痘可以称为国际上最早的疫苗。  相似文献   

6.
痘灭天花     
甄橙 《科技文萃》2000,(10):94-97
TS,牛天花 真纳种牛痘图(塑像) 积极推广人痘法的康熙皇帝 为人痘法西传做出贡献的蒙塔古夫人 挤奶女工手臂上感染的牛痘  相似文献   

7.
一种类似于天花、从未在西半球流行过的疾病——猴痘(Monkey-pox)正在美国中西部蔓延。罪魁祸首是一种宠物——草原土拨鼠。美国威斯康星州自爆发猴痘疫情以来,州卫生官员首次发现了一只“传染力极强”的携带病毒的土拨鼠。至6月14日,3名猴痘感染者,6名  相似文献   

8.
天花由于传染性强且死亡率高,古代民间极为重视。在陕西定边,从天花的预防到治疗产生了一系列叫法和习俗。预防天花要种牛痘,定边方言里将牛痘苗称为“花苗苗”,将种牛痘称为“种花儿”,种花儿的先生尊称为“花儿匠”;天花发病称“出花儿”,常有一个家庭因为一个孩子出花儿其他孩子“热窝窝”一起出花儿的情形。患者要被小心看护,有时为了加速出花儿的进程,会采用一些方法达到表花儿效果。民间在出花儿时还有很多禁忌,如忌烧油锅、忌陌生人进门等,还要防风、防光、防晒。  相似文献   

9.
疫苗接种     
1796爱德华·詹纳天花(一种烈性传染病)曾经在世界横行,很多人因感染天花而丧命,即使是活下来的人,身上也会留下可怕的疤痕。1796年,爱德华·詹纳发现,如果在没有感染过天花的人身上接种牛痘(一种对人类来说比较温和的病毒),那就可以帮助他们预防感染天花。他把这种接种方式称为种痘,医学术语就是疫苗接种。一个世纪后,路易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语文》2003,(12):31-31
作为斗牛痘接种法的发明者,在牛痘接种发明之前,英国医生詹纳已是一名训练有素的人痘接种师。但是传统的人痘法并不安全,轻的留下大块疤痕,重的还有死亡的危险。“为了杜绝可怕的天花,有没有更有效、更安全的办法呢芽”詹纳经常这样冥思苦想,以致常常夜不能寐。机遇往往青睐詹纳这样的有心人。詹纳注意到,挤牛奶的姑娘和马厩的马夫在天花猖獗期间往往安然无恙,极少受感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芽”他想。进一步的深入调查后,詹纳发现牛也跟人一样会感染上天花,挤奶女工最初往往会感染上牛痘。但奇怪的是,不管是谁,只要得过牛痘后从此再也…  相似文献   

11.
清代四川经学可以划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清初四川经学基本上可以看成是宋明之学的延续,经学方面很少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中期四川经学有所复兴,但只有到晚清五十年,四川经学才异军突起。从整个清代来看,四川经学虽较江、浙、皖等学术文化大省逊色,但还是在曲折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2.
清代,学宋风行,宋诗选本的编刻亦随之兴盛。为保障选本的编辑质量,选家在稿源的获取上煞费苦心:或沿用家藏、购买、借抄等传统方式;或采用征稿这种颇为新颖的做法;或以已有选本为祖本进行二次选编,体现出稿源多样性的特点。而清人宋诗选本的大量刊播,又从文本上为清代宋诗运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文献支撑,成为宋诗派宣扬其诗学思想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3.
范文程与宁完我的家世背景、所受教育与思想性格不无差异,但两人最终同样成为清朝臣子。两人的经历似乎论证了那种特殊的历史时期,部分汉族知识分子们的命运之一,即从开始时的被迫屈从,到最终的"自觉",从根本上接受了清朝为天下的正统。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五家。它们虽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但也没有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成为清代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之一,对清代宋诗复兴起过重要作用,但作为文献又有诸多缺陷,给清代选本带来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自乾隆中叶以至清末,八旗蒙古人物长期为清廷守边治边。作为清廷倚重的边疆重臣,他们为清代边疆地区的治理与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们勤于著书立说,总结治边经验,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遗产。八旗蒙古人物在清代边疆治理与开发方面所起的作用及其边疆治理的一些积极思想主张,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融合中西的文化关怀一生未变 ,他的清代学术史研究也贯穿了此种文化追求。他称清代考证学为“清学”,并以之比拟西方文艺复兴 ,其目的乃是希望中西文化能够彼此沟通、中国文化能在沟通与融合中得到淬砺。梁启超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清代学术史并确立了现代学术史研究的典范。他在清代学术史研究上无疑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要的地位 ,然而梁启超的清代学术史研究也存在着一些缺失。  相似文献   

17.
清人注释苏诗特别重视辑佚与校勘、训古与考订,诗注与诗评结合,针对性强,表现出了与宋人注苏的不同面貌;而选评苏诗则多直觉式的感悟,侧重于艺术分析,尤喜探讨苏诗的艺术渊源,比较研究是经常运用的方法。清人注释、评点苏诗繁荣的原因在于:首先,清人标举、学习宋诗,风气日渐浓厚;其次,清代考据学风的兴起与整理旧学的兴盛;再次,清代注苏诗的学学问淹博,对苏轼其人其诗推崇有加。  相似文献   

18.
《连城璧》与《十二楼》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的两本白话短篇小说集.作为明清拟话本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对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其中出现的许多词汇,尤其是一些方言词和俗语词,与现代汉语词汇在字面上相同或形似,然而其意义却与之或微殊、或迥别.本文选取了这两部小说中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运用训诂的方法,对它们的义项进行细致的考察,指出了大型辞书在释义上的一些偏误.  相似文献   

19.
清代方略馆与官修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略,是清代的战争专史,属于官修史书的范畴。其史学价值,一方面表现在它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表现在它在历史编纂学上的意义。作为反映清朝重大军事活动的记录,方略又较多涉及到边疆和民族问题,对于研究清代的军事史、边疆史与边疆政策、民族史与民族政策,以及宗教、结社问题,自然是十分珍贵的史料。方略属于当代史,具有资料汇编的性质,偏重于宣扬王朝武功,保存历史史事,着眼于政治借鉴;这样的特点,又表明方略不同于传统的纪事本末体史书,而是这种史书体裁一种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清代科举制度沿袭明代传统,自顺治三年乙酉科始,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止,有清一代共开科112科,衡水地区共考中109名文进士.清代衡水地区109名文进士作为一个群体,分属11个州县,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地域分布平均性,其次是中试人数和中额的正相关性,再次是进士出身的家族性,最后是衡水地区进士的仕进特点.这些特点使清代衡水地区进士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有别于其他地域、省份进士.有清一代,衡水地区涌现出了如魏廷珍、郑端、贾臻等著名进士,是衡水地区文进士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