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知道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和这些奇石的样子,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14,黄山奇石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 生1:我觉得黄山石很奇特。 生2:我觉得黄山石有趣极了。 生3:我觉得黄山石很特别。 [评:引导学生说出对黄山石的总体印象,既可以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又为下一步从整体上提出中心问题做了铺垫。] 师:大家说得真好,老师用“奇特、有趣极了”来概括大家的发言,你们看怎么样? 生:行。 [评:教师以商量的口气小结,体现了…  相似文献   

2.
师:咱们平时都生活在喧闹的城市里,今天就到山里玩玩,去看看那里的—— 生:(齐答)黄山奇石。 (教师配乐读课文) 师:这黄山的石头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天上为什么会掉下桃子? 生: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头特别有趣。 生:它还很漂亮呢。 师:这里的石头既好看又奇妙。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几处怪石? 生:有“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狮子抢绣球”、“仙  相似文献   

3.
《黄山奇石》(五、六年制第四册第七单元第18、19课)是一篇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看图学文教材。教学时,应以图悟文,由文生图,图文结合,训练学生的观察、想象、思维和理解等能力。(一)谈话揭题,激发情趣新课开始,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有哪些名山吗?(生答后师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介绍黄山的课文,题目叫《黄山奇石》。(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师据题设疑)看了这个题  相似文献   

4.
“选择式”讲读法是指教每篇课文时,不是从头到尾地讲读,而是有选择地讲读。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地方是关键,就从哪里开始启发学生阅读思考。“一课一讲”,“一课一得”,把大量时间省出来让学生自读、自练、自学。“选择式”讲读法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从解题入手。譬如教《黄山奇石》一课抓住中心词“奇”。启发学生:“奇”是什么意思?“奇石”又怎么理解?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题想想黄山的石头到底“奇”在什么地方呢?学起于思,此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黄山奇石》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配了四幅插图,其中课文最后一幅图旁边有两段文字描写:一是关于“金鸡叫天都”的描写,一是关于“仙人指路”的描写。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恰好碰上领导听课。我没到黄山旅游过。于是,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和有关参考书等,都没有说明这幅图是“金鸡叫天都”还是“仙人指路”?这幅图给我的感觉是“金鸡叫天都”。于是我在出示公开课时,“仙人指路”,我是让也没曾见到过黄山的学生们来想象这块奇石的样子的,而“金鸡叫天都”是边让学生欣赏图边欣赏课文的。在学习过程中,有的…  相似文献   

6.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的第二课。作者先总写黄山景色秀美神奇,再具体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神奇怪石,余下几块奇石略写。作者采用总分、点面结合的方法,把黄山奇石写得栩栩如生。趣味横生。  相似文献   

7.
去年年底,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在安徽黄山市召开,我县锦江小学青年教师齐方执教的“比在生活中”获得一等奖。这节课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突出比的综合运用,令听课教师耳目一新。现摘录精彩片段如下:片段一师:课前,我们看了一段录像,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生:龙虎山。师:龙虎山是齐老师的家乡,老师的家乡美吗?生:美。师: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黄山比较美的地方向大家介绍介绍?生1:我们家乡的黄山闻名天下,如著名的黄山四绝,欢迎老师们来我们黄山观光旅游。生2:我们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世界闻名,…  相似文献   

8.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引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少年雏鹰争章”活动有哪些章吗?你得过什么章?生:活动有礼貌章、安全章……我得过文明章、阅读章……师: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大家看,这是什么章?(出示课件:“信用章”图片)怎样才能得到“信用章”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讲信用》。(板书课题)2.看课题质疑,探究学习方法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什么是讲信用?生2:为什么要讲信用?生3:怎样做到讲信用?生4:讲信用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生1:读课…  相似文献   

9.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文章生动描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黄山奇石的不同姿态,但是只配有前三个奇石的图画,而对其它一些奇石,文章在结尾处只介绍了它们的名称。  相似文献   

10.
[镜头一]“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节选《水乡歌》。师:这首小诗写了水乡什么多?生:水多、船多、歌多。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水多”这一节,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哪些词语写出了水多?生:“千条”“万条”这两个词写出水多。师:说得好!还有吗?生:“池塘一个连一个”也写出了水多。师:老师问的是哪些词语写出水多,你说的是一个句子呀!还有吗?生:“处处”写出了水多。师:对!那么,这一段我们该怎么读呢?生:把写水多的词语读得重一点。[镜头二]“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  相似文献   

11.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生齐读课题《黄山奇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生齐说:天下第一奇山。)以"四绝"闻名于世,有——(生齐说:奇松、  相似文献   

12.
(课前播放《幽兰操》,生自由读课文.) 一、解题识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 生(齐):《论语》. 师:同学们,《论语》中“论”的意思是“整理、汇编”.“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话”的意思. 师:课文里面有哪些人在说话呢? 生:孔子、曾子、子夏三个人. 师:这些人的名字中怎么都有一个“子”呢? 生:古代称呼男人“子”,表示对其尊敬.  相似文献   

13.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圆”。你已经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生1:我知道了怎样的图形是圆以及画圆的方法。生2:我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知道半径和直径的相互关系。生3:我了解到了车轮之所以做成圆形的科学道理。师:学得不错!那么,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生4:我想知道圆形是否也具有像三角形“稳定性”那样的特性。生5:学长方形、正方形时,要计算周长。所以,我想研究圆的周长。生6:还有圆的面积。师:同学们借助以前学习图形的经验,提出了很多富有价值的研究内容。这节课,我们首先来研究“圆的周长”。(揭示课题:圆的周长)【点…  相似文献   

14.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就让大家猜一个谜语:它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是透明的液体。生:水。师:对,你们猜得没错,就是水。(师板书:水)如果老师在“水”的前面加上一个词(将板书填充为“神奇的水”),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水有哪些神奇之处’生:水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看看水有没有神奇之处,好吗’[评析:看似普普通通的水会有什么样的神奇?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产生好奇,并带着问题投入研究,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师:看,现在我的手中拿着什么?一是杯子,二是硬币,通常我们会…  相似文献   

15.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曲《一个师父三个徒弟》)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会唱的小朋友一起来唱一唱。(生跟唱)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中还有一些数呢?分别是多少呀?生: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生:还有“九九八十一难”。师: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我想我们学习也是这样呀!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困难,我们只有学会各种本领,努力克服困难,将来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分析:课前交流时播放《西游记》的主题曲,学生在不经意间进入了自己熟悉、喜欢的情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更…  相似文献   

16.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板书“黄山” ,说说你对“黄山”有哪些了解 ?(随机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闻名中外”、“秀丽神奇”等词 )出示中国地图 ,了解“黄山”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2 .板书“奇石” :今天我们就学习“黄山四绝”之一———“奇石”。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找出能说明“奇石”在黄山风景区中的地位的词语。 (理解“尤其” )3 .自学课文。要求 :(1)划出具体写的几块奇石名称的词语 ,提出不懂的问题。(2)自学生字 ,联系上下文 ,初步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4 .自学检查 :(1)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说说几个词语的意…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新课,紧扣“奇”字 (一)揭题 1.同学们,归类识字(一)第一课告诉我们安徽省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山,谁知道是哪一座山?(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黄山) 2.紧扣课题再提问:“奇石”是什么意思? 3.揭示课题后,提问:“奇石”可不可以换个词来说,怎么说好呢? (二)释题提问:看了课题,同学们,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  相似文献   

18.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我国哪些著名的旅游胜地? 生1:我去过杭州西湖。 生2:我去过美丽的秦皇岛海滨,还去过安徽黄山。 师:和我国这些著名的风景名胜相比,威尼斯有着它完全不同的异国风情。上节课,我们读了《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对这一点印象特别深。卢梭曾经说过“景物的生命是存在于人的心中的,要理解它,首先要对它有所感受。”这节课,让我们再读这篇课文,一边  相似文献   

19.
一次,听一位青年教师教《可爱的草塘》一课,颇有收获。下面录其教学片断。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课。(板书课题:5美丽的草塘。)(学生窃窃私语:老师写错了。)师:有什么话要说吗?说大声一点,让我们听听。生:老师,您的课题写错了,应该是“可爱的草塘”。师:(故作惊讶)真的写错了吗?真的不能用“美丽”?生:我预习时发现,草塘不仅很美丽,而且里面还有很多鱼、狍子、野鸡,用“美丽”不全面。生:我预习时觉得,草塘景色美丽,物产丰富,就像西沙群岛那么“富饶”,用“美丽”不合适。师:同学们读书真仔细。以前学过的课文课题中有“美丽”吗?生:《美丽…  相似文献   

20.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这么多知识,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该做些什么? 生:我们应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比例”,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