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屯溪方言中以“着”代“了”,“着/了”相通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屯溪方言中的“着”同时兼有北京话中“着”、“了”两种用法。其一身二任的用法似来源于安庆官话。  相似文献   

2.
“绿色”,是植物的色彩,是大自然的骄傲,象征着平静,也预示着希望和活力。时下,“绿色”是一个时尚的词语。绿色食品、绿色起居、绿色新闻、绿色通道……“绿色”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而“绿色”一词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艺术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对于“着、了、过”的性质,语法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助词;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构形成分,当为词尾。本详细分析了“着、了、过”的用法以及“着、了、过”的作用,认为“着、了、过”不具备成为词的条件,而是动词的词尾。  相似文献   

4.
“常态”是指事物的基本形态,是指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着的基本状态。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常态”构成并由“常态”决定的。“回归常态”并不是意味着回到过去,也绝不是意味着简单与平庸!“常态”其实就是“实在”,就是“真实”,凡实在的、真实的必然孕育着博大,蛰伏着悠远,蕴涵着深刻。岂不知,崔峦会长的“真实、朴实、扎实”的教学是一种常态;张庆老师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教学是一种常态;于永正老师的“五重”教学是一种常态;还有成尚荣督学指出的“语文教学应该有更高的追求”等也应是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5.
“着、了、过”当为动词词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着、了、过”的性质,语法学界有两种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助词;一种意见认为“着、了、过”是构形成分,当为词尾。本详细分析了“着、了、过”的用法以及“着、了、过”的作用,认为“着、了、过”不具备成为词的条件,而是动词的词尾。  相似文献   

6.
品读着《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推出的“读书十大人物”的故事,感受着他们2005年不同的读书历程,领悟着他们“读书是一种民族信仰、读书很苦很累但那是上坡路、读书是一种快乐的欲望”等读书感言,骄傲着他们开辟的“营造书香校园”“朝阳读书计划”“无庸读书赏艺会”等新型  相似文献   

7.
“绿色”,是植物的色彩,是大自然的骄傲,象征着平静.也预示着希望和活力。现代意义上的“绿色”,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颜色,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人文精神的象征。而“绿色”一词运用于教育领域,则衍化为一种教育理念,一种艺术化的教育,一种将“人的智慧、才千和人对入的爱”统一的教育境界。  相似文献   

8.
鲁迅因其“鸱枭”型战斗性的人格精神,因其思想启蒙的文学主旨,其作品内蕴着一种“荷戟在路”的中心意象,表现出一种如黑夜闪电般的穿透力,是一种“铸剑”的艺术;沈从文则因其“凤凰”型独立性的人格倾向,因其生命讴歌的创作题趣,其作品内蕴着一种“漫步于园”的中心意象,呈现出一种如黄昏夕照般的抒情性,是一种“招魂”的艺术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的教学形式:一种是“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的“填鸭式”教学,另一种是“一堂课、两个  相似文献   

10.
有这样一种说法:教育是游戏。游戏即玩。“做中学,学中做”,细细推究,教育确实应该是愉悦的,是解放人的,因此教育完全可以是游戏,是“玩”。这里要否定的是这样一种“玩”:披挂着“创新”时装,招摇着“科研”大旗,不致力于教育本身,  相似文献   

11.
1919年5月4日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不仅是一次伟大的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精神”一直具有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去讨论、研究,激励和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为了发扬“五四精神”.纪念“五四”的提出,是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认识的一种提升,并且是借助这种纪念来推进当前事业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2.
“着”字句是表示静态位置的位置句中的一种,“着”字句根据内部隐含的语义的不同,可以分为着1句,着2句和着3句。本文着重讨论这三种“着”字句的内部差异:1.不同的“着”字句中的动词语义特征的差异;2.不同的“着”字句句式在空间位置系统中表现出来的语义特征的差异;3.不同的“着”字句中的语用功能的差异。最后,还将对与“着”字句有对当关系的“了”字句进行考察与比较。  相似文献   

13.
周丽月 《江苏教育》2007,(21):46-47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融洽的氛围。熏陶浸染着师生的心灵;是一种无形的引力,凝聚着人心,形成一股合力;是一片肥沃的土壤,滋润着师生健康成长;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引领着师生和学校走向成功。每一所名牌学校后都有学校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哈佛大学的“让真理与你为友”,耶鲁大学的“真理和光明”,麻省理工学院的“既学会动脑,也学会动手”等等。  相似文献   

14.
谈母爱     
《小读者》2004,(5)
有一种爱,是朴素的,它每天默默流淌着,我们每天享受着,并感觉是“理所应当”的。在每年的某一天里,当大街上开始热卖一种名叫“康乃馨”的花朵时,当大家都在说“母亲节”的时候,我们才意识到,有一种情感,是母爱。  相似文献   

15.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醉”阐述了一种大度,一种心灵的愉悦,一种理想的追求,美不胜收。“醉”美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时空变化景物美;二是神形兼备人物美,描写的人物是“至美至乐”的,这里有歌唱生活的劳动美,有尊老爱幼的“德馨”美,有与民同乐的理想美;三是野趣野味野宴美,而“野”美美在哪里?四是由俗到雅追求美,从低俗的酒醉美到一般的山水陶醉美,再到高雅的“与民同乐”美,“醉”美的内涵在一层层变化着,追求着。读《醉翁亭记》还能品读到欧阳修的人生:一种心灵的畅达,一种理想的追求。总之,“醉”是美的。  相似文献   

16.
开心暑假来临,你有找到新鲜玩法吗?科学家们倒是有一个爆炸性的发现,位于南极的天文望远镜探测到了一种叫做“引力波”的东西,证实宇宙是由一场“大爆炸”产生的.也预示着一种可能性:在我们的宇宙之外,还存在着无数个“平行宇宙”。  相似文献   

17.
“四十八勾”是土家织锦纹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抽象纹样,隐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它反映了土家人的太阳崇拜意识,隐喻着驱秽避邪,消灾纳吉、祈子求昌,兴旺种族的含义,是土家族“生殖信仰”和“祖先崇拜”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方衡 《教育文汇》2013,(4):37-37
春来了,乍暖还寒,满畈的麦苗像一条条绿色的绸带在冷风中快速地抖动着。我领着学生们奔向田野。他们好兴奋哟,一个个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有的孩子好奇地问我:这里的草儿怎么这么多;有的竞“无知”而天真地说,这大片的草长得好整齐啊!我打开课本,将刚教过的《我家、都市和乡村》课文题目改成《田野、乡村和麦苗》,并将文中“都市里种着楼房,乡村里种着树木,我的家,种着快乐和幸福”改成“都市里种着楼房,乡村里种着麦苗,绿色的田野种着生机和快乐”进行朗诵。孩子们都不解地跟着我读。他们读着读着,终于感受到,城市太遥远,眼前的才最真实,这一片绿才是乡村特有的。看着他们活泼可爱的神情,我问道:“田野还种着什么呢?”几个孩子脱口而出:“种着绿色”!“种着高兴”!  相似文献   

19.
“说”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说”往住体现着一种权利,得有人让你说,有人听你说,说着才有意义。 在家庭中,父母往往掌握着话语权,于是父母就往往过多地使用了这个权利,把“说”当作了惟一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说”只是我们教育孩子的一种形式,有的时候,尤其是我们对孩子说得太多的今天,我们  相似文献   

20.
谈意气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青翠的竹在向你昭示着它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贯穿生命的不屈与坚韧;“不爱沙滩擢贝子,扬帆击楫戏中流”,是浪顶峰尖的弄潮儿在向你昭示着他的意气,昭示着一种蓬勃于血脉中的勇敢和无惧;“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是骄傲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