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之一在于一个是“导”,一个是“灌”.“导”能使人变精、变活、变强.怎样变“灌”为“导”,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呢?  相似文献   

2.
“教”是为了“导”,“导”是为了“学会”、“会学”。正如布鲁纳所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教是为了不教,只有教师变教为导,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才会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学生“会学”的主体性,最终达到我要学、我爱学、我会学。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改下应该认真研究教材特点,切实转变观念:变“灌”为“导”;变“全讲”为“选讲”;变“一成不变”为“不拘一格”;变“题海战术”为“能力迁移”;变“轻课外”为“重课外”。  相似文献   

4.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用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语文教师应变“讲”为“导”。“导”,规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教”的方向、性质、内涵、作用。“导”不是“灌”,也不是“抱”,也不是“牵”,而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善导,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关键。那么从何“导”起呢?  相似文献   

5.
周为 《政治课教学》2003,(11):40-42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与学的关系是“导”与“学”的关系,教学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的“导”,重点在于指导,一是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智慧技能,变知识为能力;二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学会”为“会学”。在变知识为能力与变“学会”为“会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能使学生参与是教师的最大过失。”这就是说,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才能有兴趣去关心…  相似文献   

6.
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靖远县教研室白誉华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掌握“自能学习”的钥匙,学会“学海泛舟”的本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革教法,摒弃传统的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灌...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怎样读书,学会怎样写作,学会怎样做人。欲达到这三个“学会”,教师不能“灌”,而要“导”,要在“导”字上下工夫、做文章。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要用教学过程和内容本身来“启开儿童心灵的门户”,激发和利用儿童的“不随意注意”,焕发儿童对求知本身的欢乐,从而产生由衷的兴趣和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动的学习和思想,随后逐步养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性格。这里的“启开”就是教师的“导”字。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备其力,自至其知,非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联受。”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其中包含了最复杂和最艰辛的劳动,也包含了最具开拓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最大的热情去探索教学中的种种艺术。叶圣陶曾说:“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事实说明,变“灌”式教学为“导”式教学很重要。教导贵“导”,还要善“导”,即所谓“循循善诱”。《学记》中说:“善  相似文献   

9.
总结使用这个教学模式的目的和想法是:变以“教会”为主为以“学会”为主,变教师主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为教师科学地导、学生主动地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较快较好地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着重阐述了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思路”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种方法,以达到课堂教学“变灌为导”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的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正> 1 学情分析“神经调节”(第一课时)内容抽象,与其他章节联系少,学生普遍感到偏、难。如果采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模式,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从新课导入、板书形式、课件使用、教具准备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反常规设计,把讲堂变成学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变灌为导,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2 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12.
学导式教学法是一种优化的教学方法,是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教学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抓好“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四个阶段,变老师的“灌”为各阶段的“导”,变学生被动的听为积极主动的学.因而,学导式教学法能充分地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地开发学员的智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1982年中国写作协会山东分会在烟台召开年会时,叶圣陶先生应邀到会讲话。在讲话中,叶老指出:当前语文教学有两个难题,一个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另一个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改文章。这两个难题,实质上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问题。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变讲为导,变讲堂为学堂。把课堂时间让出来,让学生“潜心会本文”,搞清文章的思路、意境、  相似文献   

14.
说“讲”     
说“讲”烟台一中赵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充分体现在“讲”上。怎样才能发挥好“讲”的先导作用,提高“讲”的效果呢?一、“讲”,要“导”不要“灌”“导”和“灌”.体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思想。“导”,视学生为能动的主体,引导学生自觉...  相似文献   

15.
“变序启导”阅读教学模式是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苏霍姆林斯基“和谐教育”论及我国现代“素质教育”论三者教育思想融合下,汲取了众多教学法之精髓,针对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灌”(形式上的你问我答,其实也是灌)为主要方法,以“死记硬背”为基本学法,以“应试”为终极目标等一系列严重积弊,结合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征,从调整教与学、讲与练、知识与智能、思想与情感等关系着手,试图探索出以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王革虎 《陕西教育》2014,(3):60-60,62
本来,“阅读教学的通途只能是助导学生学会重返生活现场”应该是一个尽人皆知的常识,只不过为教学参考书与考试标准答案的强制性和权威性所遮蔽,再加上从教者的乐得不思,方成为异端之说。之所以再次强调,是因为太多的文本解读依旧沿袭文革式的迷信、文革式的蛮不讲理;全不管世易时移、人智皆醒,硬逼着学习者人格分裂。“助导学生”、“学会”前贤多有论述,单“教是为了不教”就已确然。这里谨从“阅读即是重返生活现场”聊陈几个意见,相信此理明则彼理清。  相似文献   

17.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学科教学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激励思维,变“教”为“导”,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自觉养成思考习惯,逐步形成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顾梅 《生物学教学》2006,31(8):14-15,38
哈佛大学的名言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课堂提问是教师全部教学技能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方,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需要教师导答。导答,就是启发诱导学生回答。“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更加强调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最充分地实现他们的价值。教师在课堂中要有问有导,善于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在高考、中考和选才方式没有改革的前提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能不能减?实践证明,强加给学生的课业负担对学生成才的作用是有限的;相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作用是无限的。“减负”应以素质教育为本,基本手段是“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学思结合,以诱促学、以导达思”。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动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规律,在课堂教学结构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诱导学生学习动机,变怕学为敢学;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变拙学为善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变死学为活学。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