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勃望远镜是人类发射进入太空的最大而且最灵敏的光学望远镜,它发回了数不胜数美丽得让人震撼的天文照片,从此开辟了天文观测的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全球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大口径全景巡天望远镜(LSST)”.已于日前开始在智利北部的帕切翁山动工建造。这部超级望远镜预计将在2015年投入使用,届时,它将成为世界上观测能力最为强大的数字化天文观测系统.能够自动地对夜空进行观测。LSST将对太空进行不问断地扫描.以研究那些遥远的星系、小行星、超新星、彗星、恒星和其他天体。LSST计划的总投资将超过35亿美元。建成后的LSST天文望远镜直径将达到84米,  相似文献   

3.
正云南天文台丽江2.4米光学天文望远镜目前是东亚地区口径最大的通用型光学望远镜,是由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科技部三方联合资助的创新工程重大项目,2000年立项,2007年5月望远镜落成,2008年4月通过由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云南省三方联合组织的验收,投入试观测,成为我国七大天文科学工程之中第一个开始运营的项目。试观测期间完成了其观测研究平台的建设,使该望远镜具有测光观测、高中低分辨率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5):F0002-F0002
崔向群,女,天文光学望远镜专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型天文望远镜、主动光学技术、大口径非球面光学镜面技术。1975年毕业于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并于1981年和1995年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天文仪器与方法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5.
《金秋科苑》2012,(9):8-8
自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的3位第28次南极内陆天文科考队员近日向记者介绍,此次科考完成安装、调试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1以及望远镜能源支撑平台;这是目前为止在南极内陆架设的最大光学望远镜,为我国建设南极天文台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时域天文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天文学和相关物理研究的重大突破方向,而时域天文的发展需要高性能的时域天文观测设备,以及能发挥设备观测能力的优质天文台址。2019年6月,青海省科技厅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天文大科学装置冷湖台址监测与先导科学研究”,专项针对青海冷湖优良的天文观测条件及未来将落户冷湖的大型天文观测设备的观测能力,利用现有的天文观测设施开展了一系列时域天文先导科学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光学时域天文的观测研究,如光学时域天文的观测策略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暂现源数据处理系统搭建,并利用姚安光电阵列CHES和南极巡天望远镜AST3-Ⅲ等设备进行时域天文观测。先导研究还包括围绕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FST开展的一系列前期研究,如WFST暂现源观测管线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的搭建,WFST对暂现源观测的预研,利用WFST开展星系形成和演化的预研,以及中子星、黑洞、引力波等的理论预研等。  相似文献   

7.
观日"中国眼"2008年升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天文台台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艾国祥表示,首个由中国人研制的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的空间太阳望远镜将于2008年升空,这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将全面参与全球科学领域最尖端的太阳探测活动。艾国祥说,这座口径为1米的热光学望远镜将安装在一颗天文探测卫星上,被运载火箭送入离地面735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它将用于全面观测  相似文献   

8.
天文望远镜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重要手段。新一代地面天文观测设备日益复杂化、大型化,投资规模越来越大,需要安置在具有观测优势的特定位置上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用,获得最大的科学产出。因此,天文选址对任何规模的望远镜建设和运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新一代大型地面观测设备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仪器厂位于南京市东北角、紫金山北麓,成立于1960年5月。它是专为各天文研究单位、国防建设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提供天文仪器的专业科研工厂。著名天文仪器专家胡宁生研究员为现任厂长。该厂现有职工527名,其中中级以上科技人员142名,他们中不少是基础扎实、精通天文观测和天文仪器设计、勇于创新的专家。潘君骅研究员1960年提出一种检验大光学望远镜凸副镜的新方法,被称为潘氏检验法,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他  相似文献   

10.
张欣 《科学中国人》2012,(21):56-57
一百年前,我们甚至不知道银河系的存在,而今天我们已经知道大约起源于137亿年前的宇宙是由数以十亿的星系组成;一百年前,我们还只能用光学望远镜和照相干板研究天空,而现在我们能采用最尖端的科技,从地面和空间来观测宇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作为我国专业天文仪器研制及天文技术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基地,自其1958年成立起五十多年来,共为我  相似文献   

11.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将在夏威夷莫纳克亚火山之巅建造设计上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建造资金达到10亿美元,这台30米径的光学镜面将是当今集光面积最大陆基光学望远镜的九倍。目前,巨型光学望远镜计划已经被批准建造,项目提出方为加州大学和加拿大大学,其规模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通过这台巨型望远镜,科学家能够观测到遥远宇宙中正在形成的恒星,以及围绕恒星公转的行星等物质,甚至能洞察到130亿光年外的宇宙。  相似文献   

12.
作为天文学领域最野心勃勃的一项计划,世界上最强大的射电天文观测设备于3月13日正式亮相。据称,这些设备所捕捉到的深太空信号,或许能帮助人类找寻宇宙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以往,人们只能通过光学望远镜来观测研究天体,光学波段是人类观望宇宙的唯一"窗口"。直到上世纪30年代初,美国贝  相似文献   

13.
广闻博见     
我国最大近地天体望远镜在盱眙启用我国目前最大的近地天体探测望远镜日前在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基地启用。专家预计,该望远镜投入使用后,未来20年内可发现500至1000颗穿越地球轨道、有可能给地球带来危害的近地小天体。该镜为通光口径1米,球面反射镜1.2米的施密特型望远镜,具有强光力、大视角的特点。这台望远镜国内最大,在世界同类型望远镜中名列前五位。实验鼠有了人类免疫系统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成功地为一只老鼠进行了移植手术,使其获得了一个人类的免疫系统。使用这种实验鼠获得的研究成果将更适用于人类,将为诸如开发更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年底,30米口径望远镜研制计划一发布,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据悉,它是21世纪地基巨型光学—红外天文观测设备,由美国加州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加拿大大学天文研究联盟、日本国立天文台、中国国家天文台以及印度科技部联合参与。建成后,最远可以看到离地球130亿光年的地方,这意味着人们通过它,可以看到宇宙第一批形成的星体和星系。今年4月,该望远镜科学白皮书发布,中国科学院上海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新时代》2001,(1):64-67
在美国,过去在家里的地下室里自己动手磨制望远镜、在院子里观测的业余天文学.是一种很少被人知道的爱好。但现在,它已成为一种占主导地位的业余爱好,大约有30万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的美国人是业余天文爱好者。随着望远镜价格的降低、质量的提高,再加上许多望远镜还配备了高效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天文爱好者的人数还在不断地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人类首次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00年,联合国将2009年定为国际天文年。1月10日,国际天文年中国大陆地区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7.
大望远镜光学系统是天文光学的主要对象,折轴系统是大望远镜四个主要的光学系统之一.传统望远镜的折轴系统与Cassegrain系统有不同的副镜,需要转换,不仅增加了机械结构的复杂性,更严重的是往往降低了光学系统准直的精度,使象质变坏.早在60年代,我就提出了折轴系统和Cassegrain系统共用同一个副  相似文献   

18.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3,(11):F0004-F0004
使用望远镜特别是大型望远镜时,大气湍流引起的动态波前误差使成像模糊并不断漂移,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天文界和光学界。姜文汉院士自1979年起,开始研究自适应光学,通过对动态波前误差的实时探测一控制一校正,使光学系统具有自动校正外界扰动,保持理想性能的能力。自适应光学成为高分辨力光学观测和高集中度光能传输中的重要核心技术。附图是对一颗双星用自适应光学校正大气动态干扰前后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9.
科苑 《今日科苑》2008,(7):40-41
自适应光学与多镜片大镜面技术令望远镜越来越大,看得越来越远。未来10年内全球将建成三大望远镜,超大望远镜的"军备竞赛"正在展开。一场望远镜的军备竞赛正在全世界展开天文学家正在制订计划,以制造有史以来体积和功率最大的仪器。  相似文献   

20.
《云南科技管理》2015,(6):78-79
<正>1项目简介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又名红外太阳塔,简称NVST)是我国最近研制成功的大型地面光学及近红外太阳望远镜,其有效口径为0.99 m,真空窗直径达到了1.2 m,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口径的真空望远镜,也是以云南为中心的8个时区内(120度经度范围)唯一能进行亚角秒级高分辨率观测的太阳望远镜,其主要科学目标为:突破太阳大气高空间分辨率成像和光谱观测的技术难题,在0.3~2.5μm波段对太阳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多波段光谱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