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媒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决战决胜的因素当然有很多,但是,起关键作用的应该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媒体的版面、风格,甚至稿件都可以相互模仿,但是核心的竞争力却是不能模仿的。所谓核心的竞争力,我的理解就是一个媒体的体制、内容和人才条件。体制先进,机制灵活,内容富有个性和吸引力,人才优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家电视媒体欲在当今激烈的媒体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取得较高的收视率以及一定的社会影响,都必须具备独有的媒体特质,这种特质是一种让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能力,即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电视媒体可以凭借这种独特的竞争力谋求生存与发展,并不断成长、不断壮大。所谓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可以从“刚力”和“柔力”两个方面来理解“,刚力”是用来支撑电视媒体生产、制作、播出电视节目的基础设施、技术条件等有形资产,而“柔力”主要指电视媒体的制度文化、品牌影响、人才素养等无形资产。因此,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刚力”和“柔力”两个方面的共同作用、刚柔并济、协调发展。本文主要探讨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的“柔力”方面。  相似文献   

3.
季学根 《新闻知识》2006,(11):46-47
党报要闻版是整张报纸的“门面”,是发挥党报主流媒体作用、正确引导舆论的“龙头”,更是党报工作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最前沿阵地。可以说,一张党报的整体办报质量和舆论影响力,最直接、最集中体现在要闻版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上。  相似文献   

4.
季学根 《新闻传播》2006,(12):23-23,25
党报要闻版是整张报纸的“门面”,是发挥党报主流媒体作用、正确引导舆论的“龙头”。可以说,一张党报的整体办报质量和舆论影响力,最集中体现在要闻版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上。因此,提升党报要闻版的核心竞争力尤为重要。要闻版的核心竞争力应包括六大“要件”.只有这些“要件”完备并实现科学聚合,才能凸显党报的权威性、导向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周洋 《新闻前哨》2009,(11):14-16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国媒体积极作为,全面、客观、立体、翔实地报道这一盛况。本文以人民日报社、新华社、CCTV三家中央主流媒体对国庆报道的实践为研究文本,从“搭建全媒体数字平台,实现采编流程再造”,“媒体实现差异表达,个性产品满足多元需求”以及“培养全媒体人才,强化全媒体运作思维”三个方面探讨了全媒体时代媒体核心竞争力培育问题。  相似文献   

6.
胡颖 《新闻知识》2006,(11):55-56
1990年,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共同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文章《核心竞争能力》,在文中他们首次在经济学领域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核心竞争力”概念引入中国之后,传媒界也开始围绕媒介核心竞争力的问题进行讨论。凤凰卫视,这个10年前才成立的香港电视台,现在无疑是中国“核心竞争力”最强的媒体之一。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刊出国际知名的盖洛普调查公司“中国对品牌的认知”的调查显示:凤凰卫视被选为国内最知名的品牌之一,与“麦当劳”齐名;2001年,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凤凰卫视被观众认为…  相似文献   

7.
叶立 《声屏世界》2010,(10):50-51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有机融合的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的结果。什么是未来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本人认为未来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应包括电视节目新模式的研究开发能力、电视节目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电视产业的市场经营能力。三力综合形成未来媒体的核心竞争体系,它是决定未来媒体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报业的竞争是激烈的。新闻媒体必须拥有核心的竞争力.才能生存、立于不败之地。品牌就是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企业产品经营的概念。“媒体品牌是媒体名称、媒体标识、栏目风格和特色、内容设置、受众认同等有形和无形资产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了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要素。我国电视媒体要应对“入世”风潮的考验,就必须提高自身经营运作的效率,提升媒体信息投放的效果,并将两者有机结合,最终实现电视媒体的经营效益,这才是真正的电视媒体核心竞争力所在。  相似文献   

10.
每个在市场上成功的媒体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它是这种媒体独有的、支撑媒体在市场上取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保卫认为:“新闻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是指该传媒在经营和发展中胜过竞争对手的核心的资源和能力的总称。”具体地说,它是该传媒以其主体业务(新闻传媒的采、写、编、评等)为核心形成的能够赢得受众、占领市场、获得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在众多传媒中保持独特竞争优势的那些资源和能力。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这些资源和能力应具有明显的、独特的优势,而且是竞争对手难以企及和模仿的。国内传媒学曹鹏认为:“报业的核心竞争力由核心团队、核心内容与核心受众三构成。”就是说,必须有一个以高素质、高水平的灵魂人物为核心的队伍,能够提供高质量、有特色的内容,并且团结、吸引一批对于营销有至关重要价值的读。  相似文献   

11.
崔艳 《新闻实践》2009,(11):13-15
从电视媒体人员构成比例来说,主持人仅仅占了很小的比例,更多的是节目生产一线的专业采编人员。他们是电视媒体运作的主体,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主干力量。对于如此众多而庞大的群体而言,是否具有成才的环境、成名的几率、成家的愿景,也就是说有无可能成为“三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培育人才的机制,实则是有效的竞争和激励体制,有利于电视媒体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电视采编队伍。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找到广播新闻独特的生存空间,扬长避短。发挥广播新闻的真正优势.是每一个广播新闻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快速反应.口播为主,资讯丰富”,是提升广播新闻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在以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短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环境下,平面媒体对体育新闻的共享由可能变成现实,要想烹调出吸引众多读者胃口的“大餐”,尤其是在国家级、省级媒体覆盖范围内的地市级党报,可以说难度越来越大。“传媒产品的竞争力是党报竞争力最主要的方面,是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好“新闻”,这个党报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体现者,才能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而对地市级党报体育新闻报道而言,在版面受“挤压”、外部环境受“打压”的形势下,突出重围唯有做好做足做大“特色”这道菜。  相似文献   

14.
当下中国电视,或许可以用两句话简单描述:竞争很激烈.大家很困惑。媒体竞争之白热化,尤以省级卫视为甚。笔者以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主生产的“内容”.因为这种自主生产能力的背后是“人才”,是其他媒体无法复制的真正家底。而观察一个媒体自主生产力的高低.关键看它有多少经得起观众和市场检验的原创性栏目。据此,江西电视台的《传奇故事》值得关注。一、整合全国素材,实现影响力增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赢得长久竞争能力的方法是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在于创新,创新本身就是利用已有知识创造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由于媒体组织生产过程本身就是生产知识,同时媒体的运作流程也越来越需要进行知识管理,因此迈克·波特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同样适用于媒体组织.媒体作为企业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必然是基于知识管理的,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媒体组织的知识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于广播媒体来说,早晨6点半到8点之间的早间时段一般都是收听率最集中,市场份额最高,竞争最激烈的时段,是各家广播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一批优秀广播新闻节目,如中国之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纵横》,辽宁广播电视台的《新闻大视野》、上海东广新闻台的《东广早新闻》等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所谓"核心竞争力"一般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最具决定性的特点和技能。那么早间广播节目的核心竞争力何在?又如何提高呢?1.时效性是早间广播新闻节目核心竞争力的直接  相似文献   

17.
“内容为王”是现今电视界流行的一种说法,它强调了电视媒体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提升电视节目的内容品质,这是一个看似浅显却十分关键的道理。毋庸置疑,内容竞争力是电视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构建频道  相似文献   

18.
李忠武 《视听界》2011,(1):94-94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传统媒体即将进入一个没有独家新闻的时代”,从业界到学界,这样的声音愈来愈响。然而,许多生动的新闻实践告诉我们,尽管获取独家新闻的难度在加大,但独家新闻永远存在。作为媒体重要核心竞争力的独家新闻,依旧是也应该是媒体的第一追求。  相似文献   

19.
韩涛 《记者摇篮》2008,(3):40-41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家愈来愈重视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各台都想凭自己的看家本领、以自己的特色立足市场,抓人眼球。于是,有的大打定位牌,"快乐中国"、"人文中国"、"故事中国"、"幽默中国"等各种概念纷纷出炉;有的以人才立台,不惜重金网罗各种优秀电视人才;有的侧重自办节目,有的则以电视  相似文献   

20.
报刊之间竞争的本质就是报刊核心力的竞争,而报刊的新闻采编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又是构成报刊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报刊核心竞争力中,新闻记者个体的竞争力的作用是尤为:最要的,在报刊的品牌和竞争力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