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OECD-STAN数据库投入产出数据,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法与比较分析法,分析了8个典型国家(或地区)1995、2000、2005三个年度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及其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研究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物流业发展平缓,而发展中国家物流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发达国家信息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度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成为物流业的主要服务对象.制造业对物流业的拉动作用大于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呈上升趋势.从国家或地区层面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物流外包水平及物流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从产业层面看,中高技术制造业的物流业中间需求率与物流业中间投入率都不高.  相似文献   

2.
运用投入产出表分析河南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产业关联程度.河南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关联程度很低,突出表现在第三产业各行业对传统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住宿和餐饮、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高。而对新兴的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小.整体上新兴服务业影响力系数明显较高,传统服务业则相对较低;传统服务业感应度系数明显较高,新兴服务业则相对较低.第三产业各行业内部关联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我国航空运输业产业关联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相对滞后,研究我国航空运输业的产业关联差异,为我国航空运输业发展滞后地区提供理论依据。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分析航空运输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对比计算结果发现:我国航空运输业后向关联集中度较高,内部关联效应较强;与第三产业的关联效应有待加强;我国航空运输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较弱,拉动效应明显。发展滞后地区应特别注重加强航空运输业与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关联效应。  相似文献   

4.
吴蔚 《教育与职业》2006,(19):94-95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各个产业前进速度不同,却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产业分工更加细化.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加强.体现在产业人才的需求上.则是专业人才走俏.复合型人才急缺。一方面各行业人才的薪酬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另一方面薪资差距正在加大.不同行业、相同行业间人才的薪酬“沟壑”日益扩大化。  相似文献   

5.
基于产业结构的劳动力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首先分析了我国三大产业间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建立劳动力模型,然后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未来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趋势进行预测,进而得出了在今后几年内我国仍将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流出,并针对这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教育业的产业关联与波及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教育业对GDP的贡献份额低于日本,说明中国教育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没有日本高。中国教育业对各产业的依赖程度高于日本,反映了中国教育业发展后对其上游各产业的拉动能力高于日本。中、日两国各产业对教育业的依赖程度都非常低,这是两国教育业为企业提供市场型教育服务较少的缘故。中日两国教育业都属于中间投入小、附加值高的产业,而且中国教育业对其上游产业的总体带动能力远远高于日本。中国教育业的中间需求率略高于日本,两国的教育业都是以提供生活性教育服务为主的产业。中国教育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能力远高于日本,因此中国将教育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政策是合理的。中日两国教育业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这与两国教育业为企业提供教育服务较少有关。中国教育业的影响力明显高于感应度,因此中国有必要实行主动发展教育业的模式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第三产业的产业性质、评估依据和衡量指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针对国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对第三产业概念的一些误解,从正反两方面阐明了涉及第三产业产业性质的5个问题——第三产业的内容、无形产业的涵义、产业排序的原则、产业性质与市场化的关系、政府等公共服务业属第三产业的原因;从社会需求出发,全面分析了影响服务需求,因而成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估依据的4个主要因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服务产品的输出状况,以及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第三产业比重、人均服务占有量和服务密度。文章还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参数,建立了用以评估各产业发展状况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方程和产值方程。  相似文献   

8.
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第一、二产业相比,具有投资少、资金流通周期短,增值效益高的特点。大量的经济实践证明,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本文试就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大上第三产业的问题,谈几点浅见。我们应当看到,当前和整个90年代,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它对增强综合国力,充分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大上第三产业,能够促进商贸业的发展,繁荣市场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建一处小区,活一处…  相似文献   

9.
发展小城镇第三产业经济是新世纪里加速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从产业经济变化的角度介绍了中外第三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并着重探讨与分析了加快发展我国小城镇第三产业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制约因素等相关问题,以便对当前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能产生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下,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产业集聚程度的评价是产业集群分析的基础。针对传统评价方法忽略产业交互的缺陷,利用产业自身竞争力和关联效应两个维度构建了双维度评价模型,并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为例进行了分析,发现产业发展态势较差,带动效应不强,且地区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11.
产业升级的要素依赖与路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要素的转换和流动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是各产业之间关系与地位调整的互动过程,又是经济发展的历史与逻辑序列顺向演进的过程。产业结构的升级不仅表现为三次产业的地位与关系的不断调整,而且反映在产业范围的拓展和产业融合上。提升产业结构的一般路径包括: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利用高新技术,推进产业层次提升;拓宽产业发展途径,加速产业分立与产业体系的形成;加大产业融合,促进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潮 《河西学院学报》2014,(3):109-115,108
本文利用甘肃省投入产出表,计算直接消耗系数、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以及产业关联度系数等指标,分析了金融业与国民经济的内在影响及作用机制。认为,甘肃省金融业属于强制约力、弱辐射力的产业,产业地位落后、尚未在宏观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提出了树立金融强省理念、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阐述近年来忻州市工业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与环境污染治理状况,分析了忻州市环保产业的现状,指出环保产业的发展战略与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文化需求低、财政投入不足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大融合趋势的推动下,当今图书出版发行的载体,已经开始由过去的书本、杂志延伸到了手机终端,并作为一种新兴的出版业形态在全世界迅速推行。笔者从手机图书出版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发展瓶颈、未来出路四个不同维度入手,探讨手机图书出版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相比于经济水平的快速上升,长三角服务业水平提升的速度较慢。以2001-2012年长三角服务业相关数据为依据,采用了最小二乘法对影响服务业发展的综合因素进行回归,结果显示,长三角的服务业主要还是靠需求拉动的,供给和机制创新对服务业发展有正面影响,但效果不显著。因此要将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相协调,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城市间的合作,重视科技创新,从体制机制层面提高长三角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过渡时期“一化三改”中的重要举措之一,程子华作为这场运动的具体领导者,对手工业合作社的组织发展和改造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医药产业的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分析知,2007年河北省的医药产业竞争力综合排名第10位,在全国属于二类水平.为提高河北省医药产业的竞争力,建议采取加大科技及创新投入力度;加强产学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学习营销技术,扩大产品出口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十一五"发展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装备制造业的内涵和特点,分析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探讨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装备制造业所取得的成绩、已形成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的态势,并依据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壮大一批、发展一批、培育一批"三层次发展的构想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将辽宁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2002、2007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动态比较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行业增加值及比重、中间需求率和中间投入率、融合发展影响等情况。结果发现:就辽宁省而言,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大于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中间需求,并且具有"高附加值、低带动型"的行业特征;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则主要依靠最终需求,并且具有"低附加值、高带动型"行业特征;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处于极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