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楚辞·卜居》展现了屈原在被朝廷小人诽谤,遭楚王疏远流放的困境下,带着疑虑向郑詹尹占卜,询问如何为人处世,但他与所处的污浊乱世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依然孤傲地坚持对正直美好的追求。诗歌彰显了诗人超越世俗的人生选择和高洁美政的坚定理想,其间也蕴蓄着这位伟大志士傲然独立而又痛苦骚动的无比哀愤。《卜居》中有大量楚国民族特色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汇蕴含了楚辞文化中的精髓,作用不容小觑。当前如火如荼的"一带一路"的战略,为《楚辞》等优秀的中国文化的输出,创造了一条砥砺前行的大道。通过英译对比研究,本文认为,《卜居》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应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准确有效地传递原语中的文化信息,以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目的,致力于加强文化自信,增强汉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中国文化精髓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儒道佛三者合一既是中国的哲学思想,又是宗教信仰。本文运用翻译目的论,从《红楼梦》杨译和霍译不同的翻译目的出发,研究两者在宗教文化词语上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卓振英译《大中华文库·楚辞》"形式"的研究,发现卓振英通过还原法、调序法、延伸法、实现译文押韵;通过调序法、换字法、标点法再现原文节奏;并通过音节缩略、以短代长、信息转移实现样式的形似。通过对其"诗化"翻译技巧的探讨,以期给中国典籍英译"以诗译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传统翻译理论把"忠实"和"对等"作为评价译作的标准,但把这两个原则作为翻译批评的标准不够科学和客观。基于传统翻译理论所呈现的弊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目的论应运而生。它视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人类行为,强调译者应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翻译过程中的各种选择。本文从目的论角度出发,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两种具有代表性的中译本进行比较研究,指出译者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呈现不同的翻译风格,取得不同的翻译效果。总体而言,两个译本都实现了翻译目的,满足了读者的期待,因此都能被读者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所要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与方法。以目的论为基础,对《阿Q正传》杨宪益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用方法的目的性,并指出目的论给译作的评析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我国发生的一切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了让中国的文化和理念走向世界,外宣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外宣翻译的目的是让目的语读者更清楚地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信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深入了解英汉语言及文化差异背景的前提下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清晰晓畅,通俗易懂。本文拟从德国功能派理论——翻译目的论以及此框架下的"译者主体性"来研究《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英译本的翻译方法,旨在为今后的政治文献外宣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分析莫言《红高粱》中文化负载词不同的翻译策略,分析以目的为翻译根本,对不同的文化负载词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所产生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琳 《中国科技信息》2009,(19):216-217
书名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书名的翻译自然具有开门点睛的作用。书名的翻译实践表明。其翻译与别的翻译不同。以往的关于书名的翻译文章大多基于奈达的等效论,与以往不同,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目的论的角度对书名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探讨。目的论重视翻译的目的性。在书名翻译中,书名的确立是一种很强的目的性行为,它包含了对于文化和语境等各种因素的分析考虑。这些都决定了译者对于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本文通过对个案的分析研究探讨了书名翻译的原则和方法。总而言之,书名翻译是以目的性为导向的。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视角出发,重点研究汉语中随社会发展大量涌现的新词及流行语的翻译策略。由于中日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新涌现的新词及流行语又未及时收录到现有的词汇体系中,这对中日间的文化交流无疑形成了隔阂及障碍。笔者将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翻译目的论引入新词及流行语的中日翻译中,并比较对照2008年至2015年这几年间中国教育部及国家语言委员会发布的新词及流行语的翻译方法,参照北京出版的唯一一个日文原版综合月刊——《人民中国》中的"新词网络语"栏目中的权威介绍,探寻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目的对翻译策略的选择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从而考察研究新词及流行语的翻译对策。  相似文献   

10.
《流浪地球》一经上映便在全国掀起了科幻热潮。本文从目的论视角出发系统阐述了目的论三大原则,并运用案例分析法,在目的论三大原则的指导下分析影片的字幕翻译。此外,本文还比较了两大翻译策略——"归化"和"异化"在字幕翻译中所起的作用,产生的不同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宋炜 《科教文汇》2020,(5):183-184,192
长篇推理小说《砂器》是松本清张的代表作之一。1980年由电影《砂器》的上映进入中国,现在有曹修林版、孙明德·江崇永·章吴一版和赵德远版这三个汉译版本。基于翻译目的论,分析三个不同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可以发现,直译策略加注释有利于保留异文化效果,意译策略则有助于缩小文化差异带来的阅读困难。  相似文献   

12.
李晓翠 《科教文汇》2009,(3):243-243
功能主义目的论不再把翻译看做一个静态的语言学现象,而是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其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要采取的策略。同时,评价一个翻译活动时,社会环境等因素也要纳入考察的范围。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目的论出发,解读《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变译现象。  相似文献   

13.
功能主义目的论不再把翻译看做一个静态的语言学现象,而是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其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要采取的策略。同时,评价一个翻译活动时,社会环境等因素也要纳入考察的范围。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目的论出发,解读《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变译现象。  相似文献   

14.
余欢 《科教文汇》2010,(20):131-132
近年来文化翻译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在以文化为中心进行翻译的时代,翻译界出现了"异化"与"归化"两大翻译策略,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的"异化"和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这篇文章试图立足于"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策略,以蕴涵丰富多彩文化因素且具有"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之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及其两部最具影响力的英译本作为研究实体,从中抽取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做对比研究,对这一课题所进行的探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少数民族文化著作《逝者的庆典:云南民族丧葬》翻译项目,主要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在对项目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以文化信息传递为目标,从文本类型、语言特点和作者意图三方面分析翻译项目的原文文本,提出该项目的翻译策略,并总结少数民族文化著作英译的方法,以期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为今后少数民族文化著作翻译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6.
朱萍  孙顺平 《科教文汇》2012,(13):139-140,144
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辜鸿铭的英译《中庸》的目的以及辜鸿铭为实现其翻译目的所使用的翻译策略。作者认为辜译《中庸》使用的一系列策略使译文地道优美流利,从而顺利使目标语文化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同时本文纳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因素,给译本更加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张艳 《金秋科苑》2010,(24):151-152
作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形式,诗歌翻译历来被翻译界争论较多。而许渊冲先生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理论、策略与方法,这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实践无疑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目的论的三原则探讨许渊冲对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策略与方法,并认为许渊冲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是由翻译目的论决定。  相似文献   

18.
邵凤丽 《百科知识》2021,(14):59-60
清正廉洁、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贯穿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廉洁"一词最早见于屈原《楚辞·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为其作注: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意思是说,廉洁就是不接受他人馈赠的财物,保持自己清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清末,倡导西方文化但激烈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之风日益强烈。面对历史沧桑巨变,辜鸿铭作为清末大儒,开始"反其道而行之",他认为欧洲各国应向中国传统文化吸取精华,并开始思索怎样把国学推出国门之问题。辜鸿铭在1989年把《论语》翻译成英文,不仅成为中国第一个把儒家经典"东学西传"之人,而且其《论语》译本更被誉为风靡欧美的唯一英译版本。该书透露出的文化自信与翻译方法,不仅便于《论语》在世界的传播,而且重建了中国文化的尊严与自信。  相似文献   

20.
卫佳 《科教文汇》2013,(7):112-112,115
本文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的角度出发,结合电影《阿凡达》字幕中文翻译中的大量例证,旨在探索研究减译策略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运用。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对电影《阿凡达》字幕的中文翻译中运用到的减译策略进行了分析整理。将字幕翻译中常用的减译策略分为删除、简化、压缩和简化改译四类加以研究。并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即在翻译电影字幕这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的文本时,减译是一种高效手段;而目的论则证明了减译在字幕翻译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