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于浩 《科学大众》2014,(3):27+52
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十分重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是中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补充。《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也把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作为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主要行动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兼职科技辅导员的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科技教育时,我努力做到立足学生发展,把握科学课堂,延伸课外,激发学生兴趣,将科学教学与科技活动巧妙融合,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于中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学校只有积极的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才能够最大化的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对于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是创新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环节。一、课外科技活动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1、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科技活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实践过程,其任务是探索未知,其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小学科学教学培养科学素养,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需要在课外科学活动中使之得到延伸和拓展。小学科技活动室是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探究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学生进行课外科学活动的主要资源,建设和管理好科技活动室,是学生开展科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启蒙课程,由于目标的多元,不可以通过简单记忆、模仿操作就能达到的,所以小学科学课程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鲈小"发现型小学科学课堂,在注重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时,还强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深度学习、自主性等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课外探究活动的良好开展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老师的付出和家长的支持能激发学生的课外探究动力,有了动力才能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8.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在知识的探究、学习、应用的过程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一、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结合数学教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重点抓好集体备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把科学教育融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二、搞好课外的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科学实践与创新的途径。1.创造条件,激励学生勇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2.重视实践,训练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9.
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高度科技化要求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观点、科学价值观、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等.在参加农作物、蔬菜、花卉栽培、食用菌培育、小动物的饲养等科技活动,学生直接观察动植物和食用菌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五、开展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教育的核心,生物课外科技活动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生物科技活动不受教学计划的限制,为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目前国内影响最为广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文章梳理了"挑战杯"赛事的现状、分析了赛事的意义,提出了推进的对策,对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本文概括了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新建本科地方高校——钦州学院为例调查大学生科学素养,结果显示大学生科学素养较高,理工科大学生优于文科大学生,整体男生优于女生,城乡差异不大,学生获取科学信息途径以网络获取为主,课堂获取较少,对于科学信息判断较信赖科学团队和政府,建议采用完善课程改革、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科教体系和营造课外科学活动氛围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课堂、校园、家庭、社会为载体来完成。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它决定了教学不受教材和课堂的制约,可以课外拓展,可以开发校园、家庭、社会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探究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注重幼儿人格发展"的研究,是指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依托人格发展的目标——健康、活泼、聪明、自信,注入终身受用的科学素养: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主动探究、富有创新意识等。让探究性的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幼儿投身科学、热爱科学、关注科学、创新科学的载体,成为幼儿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和助推器。  相似文献   

15.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我们只有积极地走进科学课程,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站在中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角度,来探讨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在培养中学生综合创新能力中发挥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更加充分地了解课外科技活动的多元化效用,从而在提高整体中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过程中体现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为全面实现中学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多元化的实践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2020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性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责任。如何更加高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除了课堂内的科学教学外,创设适合小学生课余的科学实践活动,对科学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开展科学兴趣课、组织科学素养比赛、举办科技节、参加创新大赛等活动。每个活动都有它的目的和意义,并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能很好的辅助小学科学教学、提高小学生的全方位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好奇、好动的共性和发挥特长的潜能,教师在教给学生科学知识的同时,可通过多种多样的科技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显示的机会,这对提高孩子的科学素养是大有裨益的。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怎样通过科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本人经过多年的科学教学实践,总结以下几点:一、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理解和感悟科学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二、在实验、制作中巩固、掌握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三、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进行探索和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郭叶铭  赵国治 《科技通报》2019,35(10):213-216,221
校外科技教育活动是培养和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校内科学教育的重要延伸和补充。本文以浙江省中学生"英才计划"为例,从如何建立和完善"英才计划"学生跟踪服务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索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模式,以期为国内研究校外科技教育活动中后备创新拔尖人才的跟踪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课外科技活动在培养文科创新型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文科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以课外科技活动推动文科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需要牢固树立以课外科技活动推动文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外科技活动氛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建立健全文科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