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舞蹈艺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发展、创新。它的发展过程有着鲜明的时间性(时代)与空间性(地域)。纵观各个朝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各阶段都有着很强的时间关联,即线性的时间链条;另一方面,横看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就决定了舞蹈内容的丰富与多样,又具有地域空间的多维性。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舞蹈,每个民族的民间舞蹈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舞蹈技巧。本文想着重地分析一下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的原生态民间舞中的技艺性舞蹈及它的定位、教与学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民族舞是一个民族的标志物,是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的灵魂。民间舞蹈和人民的生活有着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民族舞载歌载舞,自由活泼。中国民间舞蹈很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舞蹈与歌唱的紧密结合。这种载歌载舞的形式,自由、生动、活泼,可以比纯舞蹈易于表现更多的生活内容,而且通俗易懂,所以非常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相似文献   

3.
刘晓霞 《科教文汇》2012,(22):161-161,163
当前,中国舞蹈艺术蓬勃发展,舞蹈形式逐步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趋势,然而,民间舞蹈的发展却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传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民间舞蹈已成为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民族舞是中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生活、劳作逐渐形成和凝聚的民族文化宝藏,是中国各民族在生活中形成的艺术展现形式.但在现代多元化文化交融的碰撞下,使得民族舞蹈和传统文化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处在弱势地位,更甚者一些民族舞蹈处在消亡的地带.据此,我们应当积极进行民族舞蹈保护的工作.由鹤德立(美)编著,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采集保护与传播》一书对我国民族舞蹈艺术传承及革新等多个方面展开详细研究,该书对中国优秀民族舞蹈的保护起到着非常有用参考价值. 该书对中国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守护工作作出了一些启示.中国是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国,各个民族有着各种独特的风俗习惯以及生活环境.尽管很多国家的研究者对于民族舞蹈的界定各有不同,"民族舞蹈"是一个民族在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由族民们共同创作出的一种只属于本民族的独特舞蹈形式,然后由人们进行学习和传承.大部分的民族舞蹈都有着各自清晰的地域特征,并且富有鲜活、顽强的生命力,可在舞蹈中体现出人民生活中的劳动生产活动.与此同时民族舞蹈还可以随着国家、社会的前进不断的增添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18)
民间舞蹈发源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本文首先介绍了民间舞技术技巧的含义及种类,然后分析了民间舞蹈表演中民间舞技术技巧运用的重要性,最后结合实际例子,探讨了民间舞技术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广大舞蹈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少数民族舞蹈包含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过往,不同民族特色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可以促进舞蹈的繁荣发展。少数民族舞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基于各族人民长期的生活而生,体现不同民族的审美特质。少数民族舞蹈来自民间,有着淳朴的民族品格。多姿多彩、美不胜收的民族舞蹈非常适宜幼儿学习。近年来,我们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效果凸显。蒙古族舞、藏族舞、傣族舞、维吾尔族舞等少数民族舞蹈,颇受幼儿喜爱。  相似文献   

7.
梁辉银 《科教文汇》2008,(24):254-254
刺绣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她博大精深,色彩纹样丰富多彩,样式繁多,并在各个地域各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汉绣,是中国刺绣的一大重要分支,她是楚文化的代表之一,它承载着荆楚地区的文化内涵,代表着一个这个地区的文化底蕴,远远超越了技巧的界限——民俗文化才是让它如此瑰丽珍贵的灵魂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较长的历史,其传承及发展问题也是文化艺术界非常关心的问题。当前世界经济、文化、思想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民族舞蹈文化也可以拓宽传承及发展的范围,慢慢成为我国民族文化中的支柱之一,本文分析了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与其它的语言种类相比,新闻英语具有其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在具备新闻用语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包含着丰富的异域文化背景信息。此外,作为一种用于传播不同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新闻英语无论是在国际事务还是人们的日常事务当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过,新闻英语与其他英语的区别在于其句子、词语的翻译都有其特殊的原则与技巧。因此,本文主要立足于新闻英语的特点,同时对其翻译策略进行简要介绍,希望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赣南采茶舞蹈中独特的动作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间舞蹈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色彩斑斓,其中赣南采茶舞蹈更是标新立异,其独特的舞蹈动作是表达民间文化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使得赣南采茶舞蹈大放异彩.黑格尔曾经说过:"能够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的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从美学角度分析,又可认为动作是直接表达给观众的,它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在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同时,我国的民族文化也走出国门。但是我国民族民间舞蹈也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如何保证我过民族民间舞蹈教育在全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健康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舞蹈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对当前我过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现状与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其后重点对现代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民间舞蹈产业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舞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民间舞蹈产业的保护与开发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发展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不仅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上所罕见的。面对多元文化和经济大发展的冲击,高校舞蹈教学应担负起对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整理、延续、传承和发扬的重任。要紧跟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化民族民间舞蹈教学。  相似文献   

14.
藏族民间舞蹈所具有的这些典型的艺术性特征,是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诸多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族民间舞蹈动律风格以及藏族民间舞蹈风格特点形成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15.
"西藏藏族民间舞蹈数字化"是随着运动捕捉数据技术、建模技术、计算机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的进步而产生的新型舞蹈形式。其特点在于保存时效长、保存精度高、还原程度高等,相对于传统的藏族民间舞蹈形式的保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数字化的技术正在日趋成熟,加强西藏藏族民间舞蹈数字化的研究与应用无疑是保护和传承西藏藏族民间舞蹈的有效途径,藏民族舞蹈数字化保护工作是时代赋予我们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5,(17)
杨丽萍创作编导的《云南映象》在舞蹈领域和商业领域都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不仅得益于杨丽萍独特的眼光和艺术水准,也在于与市场需求的契合与引领。本文试图通过对《云南映象》所标榜的"原生态"的分析,来讨论和思考民间舞蹈在《云南映象》现象中可思考与借鉴的发展方向:即将地方民俗经验外化在舞蹈中,无形中还原舞蹈的本体性,从而使民间舞蹈不仅仅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更形成一种文化产业来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有5000年的历史和文化,中国元素及其风格、设计理念在世界都占有一席之地。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将中国传统文化巧妙地融入世博会的建设中,使传统中国元素简化精炼,并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融入了时代特色,成为上海世博会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一、中国元素提到中国元素,很多人直接联想到被定义的传统中式文化。实际上,中国元素仅仅代表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文化蕴含着独特的民族风貌,是反映我国民族精神与时代特色的文化成果,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文化元素,更包含无形的精神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均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舞蹈艺术就是这辉煌历史文化中璀璨的明珠。本文介绍了汉族民间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傣族舞、彝族舞、朝鲜族舞七种民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以及部分作品赏析。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表现形势,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开展,贵州高原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舞蹈逐渐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贵州少数民族舞蹈中的苗舞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晓鹏 《科教文汇》2010,(4):143-143,163
本文主要由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巫舞的起源、发展、舞蹈艺术特征三部分构成。以历史文化学的视角,考证并梳理了原始宗教祭祀舞蹈——巫舞的历史起源、发展、传承、改造的过程以及从娱神到自娱、宗教仪式到艺术表演的转变历程。对巫舞进行挖掘、整理并研究,丰富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史的内容,而且也是对中国远古民俗文化的一次抢救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