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一 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根据图象进行以下探究:  相似文献   

2.
<正>在一次函数应用的复习课上,笔者适时地放手让学生们交流,激发他们积极地思考,让课堂自然生成.一、问题呈现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图1中的折线表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3.
<正>近些年函数应用型问题成为考试的热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通过建立函数模型可以很好的解决.本文通过实例谈谈一次函数图象题的解决策略及考点分析.例1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  相似文献   

4.
<正>相遇和追及问题对不少同学来说,往往由于找不出问题中的关系式,因此难以顺利解决问题.笔者总结了通过建立一次函数模型来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介绍如下.一、相遇问题例1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的行驶时间为x(h),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km),  相似文献   

5.
在现实生活中一次函数的应用非常广泛,也就成了中考的热点问题,现举例简要说明:例题(2008年南京市)一列快车从甲地驶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驶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设慢车行驶的时间为x(h),  相似文献   

6.
<正>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以图象呈现的行程问题,是学生学习中较为困难的内容.本文以近年来出现的这类试题为例,谈谈对此类题型的教学思考.一、相遇问题在函数图象中的应用例1甲乙两地相距400 km,一辆轿车从甲地出发,以一定的速度匀速驶往乙地.0.5h后,一辆货车从乙地出发匀速驶往甲地(轿车的速度大于货车的速度),与轿车在途中相遇.此后,两车继续行驶,并各自到达目的地.两车之间的距离y(km)与轿车行驶的时间  相似文献   

7.
于志游 《学子》2014,(10):64-65
正一、深刻理解和认识创新思维一切的创新都来源于实践和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情景中应多设置情景,让同学们在情景中感悟中学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法、换元法、分析综合法、类比法、分类讨论法等方法,这样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经验。例如:一列快车由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慢车由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出发,匀速运动,快车离乙地的路程y1(km)与行驶的时间x(h)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中AB所示;慢车离乙地的路程y2(km)与行驶的时  相似文献   

8.
对于某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可根据其已知条件之间的倍比关系,寻找巧妙的解题方法。[题目]快、慢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快车又用了4小时到达乙地。求慢车要多少小时才能从乙地到达甲地?[一般解法]设相遇时,慢车行的路程为S千米。根据题意,可知行S千米慢车需要6小时,快车需要4小时,所以慢车每小时行S/6千米,快车每小时行S/4千米。那么,由快车从甲地到乙地  相似文献   

9.
快、慢两汽车的速度比是5:4,两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当快车行完全程的一半时,慢车离乙地还有60km。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0.
错在哪里     
函数y一f(x)的图象与直线x一a交点的个数是错解:由于函数y一f(x)的图象不定,直线二一a中的字母a也不定,故无法确定.汽车以速度功匀速由甲地到达乙地,又立即以速度。:匀速由乙地返回甲地,如汽车调头时间忽略不计,求汽车往返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大.一*.~~~.‘、一一*。一‘、.,、一s~一5 51 s,__、.节菌即卜:于民公占Jf‘利j墨度阴刀三关或v一下了,得刃一一一气-气-二-,又囚为s~sl‘1 11~1石2 =52,t一=刀1刃2,所以石一一-旦兰一一兰竺卫乙二 二vl十劝V一刃2叨食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A.过量的NaHSO;溶液和Ba(OH):…  相似文献   

11.
学习了一次方程组以后,可以利用它解许多类型的应用题.我们分类来举例说明.一、行程问题例1一列快车长168米,一列慢车长184米.如果两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离开需4秒;如果同向而行,从快车追及慢车到离开需16秒钟,求两车的速度.‘(1994年湖北省孝感市中考试题)解设快车的速度为X米/秒,慢车的速度为y米/秒.依题意可得方程组答:快车的速度是55米/秒,慢车的速度是33米/秒.二、工作问题树2甲、乙2个工人同时接受一批任务,上午工作的4小时中,甲用了2.5小时改装机器以提高工效,因此,上午工作结束时,甲比乙少做物个零件;…  相似文献   

12.
<正>鲁教版初二上学期最后一章是一次函数.这一章是学生在学习了位置与坐标后,进一步利用坐标系和一次函数的图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但是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今天做类似的问题能够做对,明天将问题稍作改变,就会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了,特别是路程问题中的相遇和追及问题,学生学起来尤为困难.因此,本文选取了几个典型问题进行剖析,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相遇问题例1 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列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两车同时  相似文献   

13.
列方程两法     
一、首先由题意列出不等关系,然后再根据题意将不等关系调整为相等关系即得方程例1 从甲地到乙地海路比公路近40千米。上午10时一艘轮船从甲地驶往乙地,当日下午2时一辆汽车也从甲地开往乙地,它们同时到达。轮船、汽车的速度分别为25千米/时和35千  相似文献   

14.
[题目]一列快车上午8时从南站出发开往距它605千米的北站,一列慢车上午10时从北站出发开往南站,慢车开出3小时后与快车相遇,已知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25千米。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相似文献   

15.
合理设元是列疗程组解应用题的关键一环,现举例介绍四种设元方法.一、直接设元法这是一种要求什么就设什么的设元方法.例1一列快车长168米,一列慢车长184米,若两车相向而行,则从相遇到离开需4秒;若同向而行,则从快车追及慢车到离开需16秒.求两车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功和机械能     
【典例精析】例1一辆功率为5.88×104瓦的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途中要经过乙地.已知从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与从乙地到丙地的距离相等,汽车的功率一定.如果汽车匀速地从甲地到乙地时所受阻力为3920牛,匀速地从乙地到丙地时所受阻力为4900牛,求汽车从甲地到丙地的平均速度.分析: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两个力(牵引力和阻力)平衡,也就是说汽车的牵引力F和阻力f大小相等.汽车从甲地匀速运动到乙地的过程中,汽车的功率P=F1v1,汽车的速度v1=FP1=Pf2=5.38982×0104=15米/秒;汽车从乙地匀速运动到丙地的过程中,汽车的功率P=F2v…  相似文献   

17.
一、练习课的设计要有层次。注意坡度小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因此,一堂练习课必须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分三个层次进行。如以“工程问题”练习课为例,就可设计以下梯次深化发展的练习题组:1.基本练习题(1)一件工作,甲独做要8天完成,乙独做要10天完成,现在两人合做,要几天完成?(2)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30小时,快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10小时。现  相似文献   

18.
题目一列货车以28.8km/h的速度在铁路上运行,由于调度事故,在后面600m处有一列快车以72km/h的速度在行驶,快车司机发觉后立即合上制动器,但快车要滑行2000m才停下来,试判断两车会不会相撞.  相似文献   

19.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关键是“设”和“列”.“设”,即设一个量(或两个量)(一般为所求量)为未知数x(或x,y),并把其他的未知量用x(或x,y)的代数式表示;“列”即分析数量关系,选择一个适当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选择相等关系时,也可灵活多变,所列方程(组)差异也很大.本文例举说明之. 例1 某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若每小时多走6千米,行完这段  相似文献   

20.
《中学数学月刊》2003,(5):46-49,F004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从甲地到乙地有 3条路可行 ,从乙地到丙地也有3条路可行 ,而从甲地不经过乙地到丙地有空中和水上 2种方式可行 ,那么 ,从甲地到丙地不同的走法共有 (   )(A) 5种  (B) 9种  (C) 11种  (D) 18种2 .已知 xy<0 ,且 x +y=1,而 (x +y) 9按 x的降幂排列的展开式中 ,第二项不大于第三项 ,那么 x的取值范围是 (   )(A) (-∞ ,15 )   (B) [45 ,+∞ )(C) (1,+∞ ) (D) (-∞ ,- 45 ]3.某博物馆要在 2 0天内接待 8所学校的学生参观 ,每天至多安排一所学校 ,其中一所人数较多的学校要连续参观 3天 ,其余学校均只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