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如今的高中化学课堂中,课堂即时评价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关系越来越紧密,课堂即时评价作为一种课堂评价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许多学校的一线老师并没有对课堂即时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以高中化学为研究对象,结合实践经验分析即时评价对学生课堂参与效果,仅共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2.
"颠倒课堂"即颠倒传统师本课堂中老师和学生的位置,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颠倒课堂"教育理念实施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在教学准备工作上就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通过学情的分析、对文本的解读,精选课堂教学的内容,借前置性作业令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只要做到这三点,才能在课堂上展开广泛的小组合作,"任务——交流——展示"的活动模式才得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末。  相似文献   

3.
将云课堂线上教学与老师线下演示教学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老师演示及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提高学生极坐标放样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后通过云课堂线上评分,学生室内计算评分及室外实际操作评分,综合评价学生极坐标放样掌握情况,为后期教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齐红卫 《科教文汇》2013,(9):155-156
"高效课堂"是采用"先学后导、自主合作、问题评价"的教学模式,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启发思维、增长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是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的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作为参照物,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作为物理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指向性的激励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也许你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尴尬:老师"声嘶力歇",学生"沉默似金",课堂"死气沉沉",成绩"人神共愤"。我以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的是评价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学生对教师本人有抵触情绪。那么,在强调以生为本的课堂改革中,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构建自己的和谐课堂呢?一、转变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注  相似文献   

7.
"翻转课堂"模式源自美国.从字面上来看,可以把"翻转课堂"理解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形式为主,以网络媒体为学生与老师教学的中介.这种模式尤其对应用型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很大的好处.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通过在课外观看教师的相关教学视频学习,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更好地训练英语听力与口语,尤其是英语听力的训练,学生可以反复多次听教师英文口语,一旦有其他的事情不能够坐在视频前看课,也可以进行听力的练习.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为"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掀起了"高效课堂"教研教改的热潮。通过这两年的教学实践和乡校领导的反复听评课。对于高效课堂,老师们由以前的模糊状态逐渐变得明朗起来。学生的能力也逐步提升。那么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的高效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孙建华 《科教文汇》2013,(4):146+151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老师则是学生的辅导者。作为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课能上得更好,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们对学习积极、主动,且热情高涨。所以,语文教师应善于营造课堂氛围,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如何营造课堂氛围呢?本文就此问题阐述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应是"轻松、愉悦的"、"充满感情的"且"多维互动的",旨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把学生的基本情感、动机需求放在首位,创建愉悦的课堂环境,唤醒学生积极的课堂情绪。"唤醒"学生的数学课堂情绪指的是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始终让学生的情绪处于愉悦、投入的状态,从而顺利进行师生互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活动。笔者认为: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是唤醒学生课堂情绪的前提;关键是教师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艺术:即进行课堂调谐、调味、调温、调速的"四调"艺术;还可采取"尊重、赏识、赞美、激励"的积极评价,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就在化学课堂中如何通过"有效课堂的教学准备"、"有效课堂的教学活动"、"有效课堂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来实现化学课堂的教学而展开阐述,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2.
刘孝群 《内江科技》2008,29(4):66-67
在高校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是事关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让很多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给学生做"老师"的机会;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产生教学艺术的和谐美感效应;真诚地面对每一个学生,关心有困难的学生,是调动大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倡导的"以学论教"的教学评价是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强调以学生的课堂学习中的表现作为参照物,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以学论教"不仅仅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更是进行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物理课堂教学评价作为物理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指向性的激励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把课堂上老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是当今课堂的趋势。传统教学中,老师只是一味地讲解,有时甚至"满堂灌",中间不做任何与学生的互动,没有一点学生自己想象的空间,让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改革迫在眉睫。随着高效课堂的推进,作为一线老师应重新转变角色,备好导学案,活跃课堂气氛、改进传统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采用"讲解+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样,教师的功夫下得再多,也只是"师勤而功半",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地要求学习,才能"师劳而功倍"。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多下功夫,既要研究自己"如何教",又要研究学生"怎样学",以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使数学课堂由老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让数学课堂"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3)
随着当下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的问题,困扰着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很多学校老师想尽各种方法禁止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想要"堵"住这种不正之风。但是现实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还有些学生并不配合,与收手机的班干部发生冲突或者是跟老师玩捉迷藏偷偷摸摸的在课堂上玩手机。本文对学生把手机带到课堂上的问题提出了改"堵"为"疏"的观点,并将其应用于技工院校《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内江科技》2016,(6):143-144
通过比较中国、日本和美国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发现中国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重视老师"教"的过程,忽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而日本和美国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享受体育课堂。所以,中国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对体育课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追求高效的体育课堂目标,出现了体育课堂教学诊断这个概念。体育课堂教学诊断的目的是要及时发现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校课堂存在的大学生学习懈怠,课堂教学氛围沉闷,老师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完全依赖PPT课件,以及"填鸭式"教学等主要问题,本文提出通过改变老师教学态度,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精心准备教学过程,准确把握课堂节奏,积极和学生交流并适当鼓励,以及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想问题等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搞好高校课堂教学和鼓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学生自由散漫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情感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以先进的情感教学理念为基础,翻转课堂为教学手段,改变大学英语课堂以往教学模式,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满足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构建出形式新颖,活力充沛的"情感场课堂",优化教学评价,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1,(1)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不同层次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所共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雨课堂的特征及混合式教学法的设计原则与步骤,针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的特点,设计了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思想,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