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生命周期对企业契约的影响,通过契约磨擦的作用,最终会反映在盈余管理上.我们以2001~2005年沪深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了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其盈余管理的特点各有差异,在不区分盈余管理的方向时,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程度最低;在正向盈余管理情况下,成熟期的盈余管理程度也最低;在负向盈余管理情况下,成长期盈余管理程度最高.研究结论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可以整合以往针对盈余管理动机的不同研究.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一个大股东控制条件下的企业投资行为决策的模型,针对所有权集中条件下的企业不同控制权配置形态与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利用1999-2006年间我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大股东绝对控股条件下,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不断缓解,与所有权比例呈负相关关系,而投资不足则与所有权比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在多个大股东共同控制条件下,企业的非效率投资行为会根据多个大股东之间的监督或共谋而呈现出不同:当多个大股东互相监督时,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将得到缓解,而投资不足加强;而当多个大股东互相共谋,形成股东联盟时,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将会加强,而投资不足缓解.  相似文献   

3.
以2007至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考察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研究发现,开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与企业创新呈倒U型关系。且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表明:当开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低于临界值时,由于抑制了管理层通过削减研发投资以实现盈余目标的动机得到抑制,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当开发支出资本化比例高于临界值时,促使管理层基于声誉风险管理层为避免将已资本化金额转为费用对当期盈余造成的负面冲击,进行过度研发投资,从而阻碍企业创新。说明不同开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下,管理层研发投资不同动机对企业创新产生非线性影响。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开发支出资本化通过研发投资效率作用于企业创新,而且管理层面临的盈余公告压力越大,开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更为显著。资本化通过非效率研发投资,作用于企业创新;盈余公告压力越大,资本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企业研发投资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物质保证,而研发投资效率则是保证企业研发投资能够真正实现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决策机构,做出的决策质量的大小会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投资效率。本文选取我国2013—2015年披露研发投资费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和检验董事会资本与企业研发投资效率的关系。从董事会资本的2个组成维度:董事会人力资本和董事会社会资本,分别探讨董事会资本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董事会资本与研发投资效率成正向相关,可以减少投资不足,抑制投资过度;董事会人力资本中的董事受教育程度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要大于投资过度,而董事的团队异质性对投资过度的影响要大于投资不足;董事会社会资本中的董事间联系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要大于投资过度,而董事的政治资源对投资过度的影响要大于投资不足。研究结论丰富了董事会资本的理论研究,可以为企业遴选董事会成员,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2007至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考察了开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研究发现,开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与企业创新呈倒U型关系。且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表明:当开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低于临界值时,由于抑制了管理层通过削减研发投资以实现盈余目标的动机得到抑制,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当开发支出资本化比例高于临界值时,促使管理层基于声誉风险管理层为避免将已资本化金额转为费用对当期盈余造成的负面冲击,进行过度研发投资,从而阻碍企业创新。说明不同开发支出资本化比例下,管理层研发投资不同动机对企业创新产生非线性影响。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还发现:,开发支出资本化通过研发投资效率作用于企业创新,而且管理层面临的盈余公告压力越大,开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创新的非线性影响更为显著。资本化通过非效率研发投资,作用于企业创新;盈余公告压力越大,资本化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倒U型关系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地方政府干预国有企业投资现象客观存在的制度背景下,测算了1998—2006年中国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与企业效率,并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经营者为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而带来的国有企业过度投资问题与国有企业短期绩效、企业效率之间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在政府干预客观存在的制度背景下,国有企业经营者对最大化自身利益的追求行为,会显著加重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程度;企业效率增长有助于企业利润的提升,而与此同时,过度投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则取决于显性收益与隐性收益对于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相对重要性。当显性收益更为重要时,过度投资将有益于企业短期绩效的提升,而当隐性收益更为重要时,过度投资将给企业绩效带来负面影响;企业过度投资将带来企业效率的损失。研究结论不仅揭示了国有企业过度投资行为、国有企业短期绩效与企业效率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而且也为中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治理、实现效率提升的目标指明了方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投资行为影响一个企业的价值。主流经济学对投资的研究建立在"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上,而对现实经济世界里诸多"异象",融入心理学的行为经济学对此的解释更为合理。基于时间偏好不一致理论对企业投资决策中出现的扭曲问题进行解释,研究发现,管理者的不耐心递减、自我控制水平等认知偏差会影响他们的决策行为,从而造成投资不足或过度。  相似文献   

8.
曹裕  熊寿遥  胡韩莉 《科研管理》2016,37(10):69-78
智力资本对创新绩效具有直接影响,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智力资本构成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表现不同。本文根据面板数据模型和修正的智力增值系数(MVAIC),利用2007-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对企业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智力资本及各个要素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智力资本投资在企业的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对创新绩效表现显著正向作用;人力资本投资在企业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对创新绩效影响较小,在成长期表现为负向作用,流程资本、关系资本和创新资本投资在企业各个生命周期阶段对创新绩效表现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在成长期和衰退期,创新资本投资的影响系数较大,在成熟期,关系资本投资的影响系数较大。研究结果为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进行创新投资决策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十五"至"十二五"规划阶段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依托环境规制视角,利用理论分析与线性回归相结合探讨政府补助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会降低企业投资效率,但当企业面临更严格的环境规制目标时,政府补助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用,从而避免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的问题,提高企业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内部控制基础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报告等程序,所以能够影响盈余信息的质量.与此同时,契约的不完备性要求契约标准具有较高质量,因此盈余作为重要的契约标准,其质量对于契约的有效实行至关重要,从而可以通过提高契约有效性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内部控制效率与盈余质量在理论上具有动态依存的影响关系.本文以2010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应计项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作为盈余质量的度量标准,采用结构方程的方法研究发现:高效率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即能够提高盈余质量;而且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也就是盈余质量较低时,内部控制效率也较低.内部控制效率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动态依存关系得到了经验数据的支持.同时本文还发现,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即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并且深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略高于沪市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略高于国有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高于应计项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11.
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内部控制自愿披露视角,重点探究了内部控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之影响.研究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公司的销售性盈余和生产性成本操控程度更低;不同产权性质、规模各异的公司,其内部控制会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考察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相似文献   

12.
赵静  郝颖 《科研管理》2014,35(5):84-92
通过对政府干预企业投资活动的理论阐释与动机的分析,本文研究了政府干预对企业投资效率与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政府干预加剧了企业的过度投资,对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却具有非对称性。(2)由于产权控制特征的不同,政府干预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民营企业的投资不足和地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对地区政府干预程度的敏感性交替最大化。(3)政府干预对国有企业投资不足的缓解,是政府推动投资扩张动机整体抬高了投资率的结果。(4)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地方国有企业的过度投资与市场价值之间显著正相关;相反,在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民营企业的投资不足则具有负面的市场反应。企业投资效率与价值效应的非一致性表明,政府干预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化程度滞后的一种制度性替代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刘飞  杜建华  Chao Bian 《科研管理》2020,41(2):152-161
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中国融券卖空的自然实验环境,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股票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1)股票卖空机制抑制了中国企业研发投资的增长;(2)股票卖空交易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抑制效应在治理机制不完善的上市公司更加显著;(3)股票卖空机制是通过提高企业被收购的威胁,促使企业采取真实的盈余管理等作用渠道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资;(4)允许卖空的上市公司更可能出现研发投资效率不足。  相似文献   

14.
史亚雅  杨德明 《科研管理》2021,42(4):170-179
本文探究了数字经济时代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能否以及如何影响盈余管理。研究发现,商业模式创新显著提高了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这主要与商业模式创新提高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关。同时,不同商业模式创新类型对不同盈余管理的影响存在差异:定位创新、盈利模式创新和现金流结构创新会显著影响应计盈余管理;而业务系统创新则会显著影响真实盈余管理。从治理视角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而言,商业模式创新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在分析师跟踪少和媒体关注度低的样本中更为显著。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商业模式创新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内在机制,从信息披露治理角度为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股权结构如何影响公司投资行为一直是资本结构研究领域中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结合我国主要存在的国有产权和私有产权两种制度,在对股权结构与公司非效率投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我国上市公司2006-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对这种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呈正相关,但在两类公司存在差异;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呈负相关,但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为显著;经营者持股比例与非效率投资呈不显著负相关,但在民营上市公司相对显著;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在两类公司中均与非效率投资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分离导致了非效率投资现象,在民营上市公司主要表现为投资不足,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要表现为投资过度.总之,股权结构是影响投资行为以及造成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非效率投资存在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杨俊杰  曹国华 《软科学》2016,(11):71-75
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CEO声誉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CEO声誉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向的影响机制,CEO声誉越高,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概率也越高;其次,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并验证了CEO声誉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正向影响机制,CEO声誉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而盈余管理则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国民共进”的背景下,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学术界与实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以2012—2019年沪深A股国有制造业企业中实质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的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显著抑制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改善高管薪酬水平降低了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以及外部制度环境较好时更为有效。本研究对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制度环境、募资变更与企业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2000~2011年发生募集资金变更的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对企业的投资水平进行衡量.然后,分析公司发生募资变更对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发现募集资金变更会导致企业投资过度,但与企业投资不足关系不显著,说明募资变更后企业资金较充裕,致使投资过度,而不会产生投资不足.考虑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加入市场化进程指数、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指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指数等制度环境的衡量指标后,发现制度环境可以抑制企业投资的非效率行为.  相似文献   

19.
叶建华 《科研管理》2017,38(10):119-127
全球经济金融危机后,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公司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公司不确定性、非效率投资与资产定价的关系。研究发现:(1)公司不确定性显著加剧公司非效率投资(尤其是过度投资),这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最明显;(2)公司非效率投资对企业价值的负向影响源于公司过度投资,这在市场投资者情绪低落期最明显;(3)公司投资不足显著正向影响企业价值,这在投资者情绪低落期更明显。本研究丰富了公司非效率投资、资产定价和行为公司金融研究,对企业高管、投资者以及监管者均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飞  杜建华  Chao Bian 《科研管理》2006,41(2):152-161
本文以2007-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中国融资融券制度的自然实验环境,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股票卖空机制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融资融券制度实施前后的观测期内,允许卖空股票的上市公司,其研发投资水平的增长显著低于不允许卖空的上市公司,这表明股票卖空机制抑制了中国企业的研发投资;同时我们发现,股票卖空交易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抑制效应在治理机制不完善的上市公司更加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股票卖空机制是通过提高企业被收购的威胁,促使企业采取真实的盈余管理等作用渠道抑制了企业的研发投资;最后,我们也检验了卖空机制对研发投资效率的影响,发现允许卖空的上市公司更可能出现研发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