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对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在我国历次编写的《历史教学大纲》中,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历史课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而在现实的历史教学中,有些历史教师只是把一些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形式。中学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历史学科最能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任何一门学科都没有历史课的意义重大。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培养学生这种感情,就是以祖国千百年来的历史事实作为依据的,在历史教学中坚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3.
学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学科各种途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历史学科却得天独厚,比其它学科具有一种独特的先天优越性。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秋瑾说过“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学、历史,即不能生爱国之心。”可见要热爱祖国必须了解祖国和认识祖国,而了解祖国一个极其重要方法是要学习祖国的历史,所以加强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一、利用历史人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古今中外历史人  相似文献   

4.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新课改推进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而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我就如何利用历史课进行德育教育做些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山山水水的依恋感,对自己民族优良传统、优秀文化、艺术历史、建设成就的自豪感,对祖国生存、发展、繁荣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马建新 《成才之路》2010,(33):65-65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那么如何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新课玫推进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进而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8.
正爱国主义教育,既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也是当代青少年德育教育的主动脉.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五千年的文明史,贯穿着"知我中华,爱我中华"的屈辱史,也是一部炎黄子孙不畏强暴,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史.其爱国主义涉及各章各节,穿插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外交事务、文化艺术等各方面,那么教者如何巧用教材优势,启发学生爱国之情呢?  相似文献   

9.
德育教育渗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我国就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担负着祖国的未来,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事,更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把德育教育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中。做为自然学科的生物教师,更应该抓住教材中的点点滴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该论文是笔者在讲《生物多样性及保护》一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尝试,它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首先,结合课本中的主题文字和小文字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国情教育;其次,结合教材中的文字和图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最后,通过教材中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0.
爱国表现在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对锦绣山河的眷恋,对祖国前途的关心等等。为此,我们在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充分利用教材,在全面理解学科性质、任务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探索不同体裁文章中爱国主义思想的不同表现形式,抓取各篇文章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侧重点,#将教材的内容与学生当前的思想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把深厚的爱国之情和坚定的报国之志,切实变为效国之行,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六,首先…  相似文献   

11.
正讲台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德育教育和熏陶孩子们心灵的基地,教师要把这基地的土壤种满成长的种子,孕育出智育、德育各个方面都丰盈的花朵,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无论是学科的教学还是教学方法的传授都必须以孩子们的德育教育为前提,让孩子们心中永远怀揣这个"德"去和他人交流,这样的英语学习会有很大的提高。一、在教学中加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2.
历史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生动的教材。深化德育,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是新时代每个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本主要论述了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一)加强史论结合,突出爱国主义主线;(二)发掘教材中两类德育因素,加强德育渗透;(三)运用教材的彩图、插图、警世名言、练习题,深化德育教育;(四)使用乡土历史教材,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五)利用校外德育资源,搞活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是指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今天的爱国主义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为祖国的独立富强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它能够在青少年心灵中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地理画卷,使学生对祖国人文和自然地理基本特征历历在目,从而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其具有克服困难、振兴中华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正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德育工作不仅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任务,还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教学任务所在。作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良好教材的"历史课"更需要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渗透于平时的整个教学过程。一、当前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问题1.缺乏完善的历史教育评价目标和手段在现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历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的《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讲话指出:“为了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这就更进一步明确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方向所担负的历史重任.爱国主义既是重要的政治原则,又是重要的道德规范.爱国主义的思想和感情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忠诚,对自己祖国命运的关心.所谓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青少年对祖国的忠诚和爱,它是一种情感教育,通过外在形式来表现,只有通过知识的学习和具体活动的参与,才能加强学生对国家、民族、中国文化和传统的认识,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16.
一、广大青少年要提高爱国主义觉悟 人们常常把祖国比作自己的母亲,也常常为自己是祖国的儿女感到骄傲和自豪。这种感情经过理性的升华.交织成牢固的民族意识和祖国观念,从而形成对祖国无限的爱,即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所产生出来强大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民族昌盛英勇献身。青年是祖国的希望,肩负着艰巨而神圣的历史重任。中华民族的振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是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并有效引导学生这种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近几年来.我在历史教学中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了一些探索,主要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非常重视对青少年进行爱目主义教育,把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学校是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学校中可以通过各种学科、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历史学科却得天独厚,比其它学科具有一种独特的先天优越性。一、从历史学科的地位、任务和特点看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中学教育属于基础教育,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国家的栋梁。加强历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历史学科在中学阶  相似文献   

19.
德育工作不仅是一种道德说教、熏陶,也是一种渗透。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对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及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意义重大。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探讨分析了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并进行德育教育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把德育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进行德育教学,历史学科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笔者根据历史学科的有关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就德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为话题,从以下几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1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德育教学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