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彭扩平 《高中生》2010,(10):4-5
2010年高考湖南语文卷现代文(文学类)阅读的文本《一朵午荷》系《语文读本》中的课文,这就提醒考生备考时必须关注教材内容。因为时间有限,部分学校没有讲解《语文读本》中的内容。本刊将陆续刊发系列文章,帮助同学们学习《语文读本》,敬请期待。因版面有限,所有文章不再刊发原文,请同学们参照《语文读本》阅读文章。  相似文献   

2.
《语文读本》旨在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扩大视野,增加积累。与教科书一样,两者的目的都是从语言的综合范例中学习语言,提高语文能力。对《语文读本》,一般要求略读,并能运用从精读教科书中获取的知识和经验独立阅读。但是,一旦“独立阅读”,面对很重的各科课业负担,面对每学期35万字的阅读量,学生便会流于形式,甚至放弃阅读。这显然有违《语文读本》编写的初衷。从另一个角度讲,随着课时计划的调整,靠极为有限的课上时间处理《语文读本》中的所有文章,显然又不现实。这两种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相当数量的师生对新教材的使用无所适从。笔者在处理教科书和《读本》的关系上,尝试过如下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读本》是语文学习中经常被忽略的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语文读本》的四个作用,即《读本》可作为语文预习的资料;《读本》可以作为课后迁移训练的资料和素材;《读本》运用得是否恰当,标志着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读本》体现了语文课整体阅读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以上四个方面突出了《读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体现了《语文读本》也是学材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语文读本》,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同时,它更是高中语文重要的教学资源。长期以来的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语文读本》不同程度的被忽视了,或束之高阁.或视而不见,或形同虚设,《语文读本》被摆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课时紧张、教学负担、升学压力等等。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问题.最关键、最根本的,是对《语文读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语文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认识不足.导致了《语文读本》在使用问题上的普遍“虚化”。  相似文献   

5.
何波 《成才之路》2009,(9):88-89
语文新教材编写了与教科书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学生用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能否充分利用《语文读本》?能否充分意识到利用《语文读本》的重要性?运用《语文读本》的好坏恰恰是测度一个教师是否已经转变语文教学观念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忽视《语文读本》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许多教师认为《读本》没用,把它放在一边。而本人认为《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辅助阅读资料,它具有延伸性、鉴赏性、知识性三大特点,应与语文课本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教学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说:“先博学而后守约,这是治任何学问所必守的程序。”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发现语文素质高的学生必是读书多之人,所以提高语文成绩必须加强课外学习,扩大视野,增加积累。语文教改的春风终于把《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带序号的篇目均指《读本》中的文章)吹送到了中学师生手中。每学期阅读这一百多篇文章,就是达到“博学”的一条捷径,因此应充分利用《读本》,并恰当地与课本结合起来。下面以高中第一册《读本》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读本》,是根据新《大纲》精神,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一套与高中语文新教材配套使用的辅助读本,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这套《语文读本》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可是在实际教与学当中,绝大部分语文老师和学生不够重视这套《语文读本》的教与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语文读本》指导学生阅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语文读本》似乎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教材编写者用心良苦地编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用心良苦地选了,《语文读本》也最终被装进了学生的书包。但事与愿违的是,教学实践中,《语文读本》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语文读本》自打进入学生的书包后,就很少有被掏出来的机会。也正是由于此,我们才编发了这组稿件,以期引起社会各方面对《语文读本》的重视,使《语文读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语文读本》似乎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教材编写者用心良苦地编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用心良苦地选了,《语文读本》也最终被装进了学生的书包。但事与愿违的是,教学实践中,《语文读本》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语文读本》自打进入学生的书包后,就很少有被掏出来的机会。也正是由于此,我们才编发了这组稿件,以期引起社会各方面对《语文读本》的重视,使《语文读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语文读本》似乎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教材编写者用心良苦地编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用心良苦地选了,《语文读本》也最终被装进了学生的书包。但事与愿违的是,教学实践中,《语文读本》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语文读本》自打进入学生的书包后,就很少有被掏出来的机会。也正是由于此,我们才编发了这组稿件,以期引起社会各方面对《语文读本》的重视,使《语文读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语文读本》似乎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教材编写者用心良苦地编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用心良苦地选了,《语文读本》也最终被装进了学生的书包。但事与愿违的是,教学实践中,《语文读本》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语文读本》自打进入学生的书包后,就很少有被掏出来的机会。也正是由于此,我们才编发了这组稿件,以期引起社会各方面对《语文读本》的重视,使《语文读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语文读本》似乎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教材编写者用心良苦地编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也用心良苦地选了,《语文读本》也最终被装进了学生的书包。但事与愿违的是,教学实践中,《语文读本》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语文读本》自打进入学生的书包后,就很少有被掏出来的机会。也正是由于此,我们才编发了这组稿件,以期引起社会各方面对《语文读本》的重视,使《语文读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炯 《阅读与鉴赏》2011,(11):10-11
当前高中语文老师面对的一个尴尬问题就是厚厚的语文读本不受学生重视。《语文读本》是与教科书配套使用的,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语文读本》,引导学生挖掘出语文读本的利用价值,才有利于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标要求高中生要加强课外阅读,阅读量要达到300万字以上,因此,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必修教材和《语文读本》,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读本》的使用却不容乐观。据调查,有些学校教师对《语文读本》的处理有很大的随意性。一些教师认为《语文读本》是课外书,随便读读就行,因此,采取的是无计划、无指导、无落实的态度。学生认为《语文读本》要在课外完成,有些篇目难读难懂,把过多时间花在读本的篇目上是浪费时间。或者有的  相似文献   

16.
2000年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除了教科书外,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还编写了配套的《语文读本》。这厚厚的六大本《语文读本》,从量上讲是教科书的双倍,从质上看篇篇都文质兼美。假如高中三年既能学好教科书,又能阅读这六大本《语文读本》,对充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学生读写听说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增进文学素养,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7.
要学好高中语文,必须要以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一套《语文读本》,与高中语文材料同步使用,由老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但是由于高中语文课时较少,教材教学任务重,教师对《语文读本》指导时间少,学生不知道怎样阅读《语文读本》,不重视《语文读本》的阅读,甚至将其束之高阁,枉费了语文专家们的一片苦心。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读本》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其中所记录的教学资源相当丰富,不仅与高中基础语文课本的内容相关联,同时也对其进行了拓展阅读训练。所以,高中《语文读本》对教师的语文教学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价值。由于教学课程的编排较为紧凑,所以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未对《语文读本》的重要性给予应有的重视。本文以苏教版的《语文读本》为例,对《语文读本》的特征和作用及其应用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出高中《语文课本》的自身价值及有效应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阅读始终是语文学习的命脉。课文选文在数量上的局限和内容上的限制,以及课外自选读本的良莠不齐或单一性、功利性等,给学生阅读带来了量上的欠缺和质上的困惑,而入手一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语文读本》)作为现成的阅读资源,被闲置或荒废,却又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实在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损失。鉴于此,我们在《语文读本》开发与享用上作了一些尝试(下文选例都来自《语文读本》第二册,简称《读本》)。  相似文献   

20.
张鹏 《现代语文》2013,(10):33-34
苏教版新教材《语文读本》的编写旨在加强课外语文学习,扩大语文视野,增加语文积累。实际教学中,《读本》往往被束之高阁。《读本》是"必修本"的补充和延伸,切不可视有为无。《读本》的使用就是为了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迁移到课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加知识积累,充实精神生活,开拓思考空间,陶冶审美情感,充分利用《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