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以遵循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思想为原则,以其哲学思想与传统体育养生之间的内在必然性为线,着重阐述了老子的积极生命观以及"尚静""贵柔"的思想对传统养生的作用及影响,力图开辟出一条运用老子哲学思想来引导传统体育养生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媒介生态环境与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样,需要平衡.当它处于非平衡的状态时,社会就会出现问题.自然也可以成为人、媒介与社会的和谐之境,成为媒介生态平衡的和谐之境. 2010年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跟老子学传播》是此方面的一本重要著作.谢清果先生在《跟老子学传播》一书中充分解析老子的传播观念,认为"传播者应当尊道贵德,传播策略应该灵活变换,传播效果最好无为而至".  相似文献   

3.
《韩非子》有旧注,清代以来学者作训诂、校勘工作,剩义仍多。《韩非子·主道》:"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老子》:"善行者无辙迹。"《韩非子·主道》:"保吾所以往而稽同之。"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往谓意志所向往之目的。"往指王道,《说文》:"王,天下所归往也。"《韩非子·扬权》:"若天若地,故谓是帝之累解。"累解如悬解,《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故谓是帝之悬解。"  相似文献   

4.
一、选题的理由所谓"帛老",是指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为什么专门研究帛老之犯罪学说?理由是:帛书《老子》与传本《老子》在句意上颇有出入,据统计,有歧异的句子超过一百。另外,帛本中有的句子传本中无,传本中有的句子帛本中无,此种情况亦不在少数。例如:今本有"无为而无不为"一语,学者们往往认为此语最能代表老子的思想,但帛本没有"无不为"三字,可知老子只讲"无为",不讲"无不为",由此可以纠正老子思想研究中的误说。"无为"思想是老子犯罪学说的核心,"无为"的前提是无欲,无欲指无贪欲,无贪欲  相似文献   

5.
老子,道家学说创始人.他的思想丰富而深邃,并且具有明显的阴性特征,即尚阴观念,或者说雌守观念.其中,"贵柔"是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邢晨  刘玮纬 《兰台世界》2016,(8):121-123
老子是世界历史上100位最有影响的文化名人之一,其著作《道德经》构建的生命哲学体系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关于生命的存在方式,老子主张"无为""、不争""、虚静"。重新审视老子的"无为"思想和其所主张的生命存在方式,能够更好地处理自我关系、自我和他人之间的关系、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老子养生的基本原则、目标及方法,都对后世的养生思想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老子的养生思想是中华民族养生文化的重要内容,为后世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王弼本《老子》在中国学术史上发挥的作用不小,但帛书《老子》出土,人们发现王本《老子》讹误不少;后来楚简《老子》出土,人们又发现传抄至秦汉时的帛书《老子》,也已经有不少讹误了。可以想见,手抄次数愈多,讹误失实就愈多,再加上出于政治、宗教的需要,《老子》还会被有意地篡改。正因为如此,李学勤先生早就呼吁:"由于简、帛的大量出土,我国古代学术史  相似文献   

9.
老子“贵柔”的处世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道家学说创始人。他的思想丰富而深邃,并且具有明显的阴性特征,即尚刚观念,或者说雌守观念。其中,“贵柔”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以往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主要从“贵柔”守雌的立场出发,将以退为进、后发制人用于作战思想,而《道德经》一书存中国历史上,也被不少人视为兵书。  相似文献   

10.
"老子曰"在今本《文子》中共出现一百八十五次,除少数出现在问答部分外,一般都冠于一章之首。这一点,很多人都提出过疑问。章太炎说:"所引老子,亦多怪异,其为依托甚明。"张成秋说:"其文皆称‘老子曰’,然不尽老子言也。"由"老子曰"的可疑,推论《文子》为伪书。对于这些指责,认为《文子》是先秦古籍的学者们在论述中  相似文献   

11.
道家作为一个学派,通常老庄并称,正如儒家之有孔孟.但庄子对老子不仅有承传而且有明显的变异.故司马迁谓庄子"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而《庄子·天下》则言与老聃不同道.因为,老子法"自然"而倡"无为",却又把"无为"解释作"无为而无不为",且多言权谋、政治,这后来被黄老学派吸收发展成"君人南面之术",庄子则承袭老子的自然主义,而把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修正为纯粹的"无为",并设计出"自然无为"的理想人格.固应上溯老子,却应以庄子为主.  相似文献   

12.
帛书《老子》的篇次与今本正相反,似乎把《道德经》变为《德道经》了。过去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认为帛书《老子》的篇次才是"原始道家古本的原型。"①蒋一种看法正相反。它认为帛书的篇次可能是竹书排放与抄写之误。②或者说,"先德后道,殆写经者偶然之例"。③第三种认为战国时期既有德上道下之传本,亦有道上德下之传本。④粗看孰上孰下无关紧要,小事一桩。其实述对于《老子》来说却至关重要。因为它涉及老子说教的出发点、中心思想与归结。或者说,欲弄清老子思想及《老子》之主题,恢复掩盖已久的老子的许多思想,这是个必须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田天 《传媒》2017,(2):8-12
北京卫视《养生堂》栏目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健康养生标杆栏目和北京电视台王牌栏目,始终秉承"献给亲人的爱"的栏目宗旨,开播8年来,影响、引领和改变了亿万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成为中国最大的全民普及健康课堂。  相似文献   

14.
《史记》所载老子世系是论争孔子和老子年代先后的重要依据。由于论争双方学者容易采取立场先行原则,致使对《史记》中老子世系的解释各执一词。出土的唐代段会墓志有一段记录老子之子李宗的事迹,反映了汉唐之间认识老子世系的视角。通过段会墓志所载老子世系的梳证可以与民国学者观点相印证,说明司马迁"信者传信,疑者传疑"原则下记载的老子世系具备真实性。  相似文献   

15.
崔卫峰 《兰台世界》2016,(8):152-154
陈鼓应则在其近年来先后出版的两版《老子今注今释》([1]145[2]145)中均将此处之"伪"解释为"虚伪";而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1]145[2]145)中均将此处之"伪"解释为"虚伪";而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3]249)中认为王弼本《老子》十八章第二节"智慧出,有大伪"一节中的"伪"应为"人为"之意。笔者认为,把此处之"伪"理解为"人为"更能合乎逻辑地解释《道德经》第十八章。  相似文献   

16.
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读懂老子的《道德经》一定要说清楚"道""无""自然""无为"等范畴。"道"有多义。"无"虽亦有多义,但主要是哲学义。哲学概念框架下的"无",不但不是"没有""不存在"的意思,而是表示的是"有""多"的意思,从而体现着"无"的无限性和无规定性。"无"是道的存在方式。道是无,道是一,道是体;德是有,德是多,德是用。所以,老子的《道德经》又可称做《无有经》《一多经》《体用经》。而这一有着特殊义旨的"道德"又通过"自然""无为"范畴得到强化。当然,只有在多个层面上去理解"自然"和"无为",才能揭示出它们的丰富内涵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严遵《老子指归》不是伪书.今道藏本《老子指归》不仅有《指归》,也附有《老子》经文和注文.该注文通篇押韵,参其用韵特征和用字特征,可知作于西汉蜀楚之地,亦为严遵亲撰,也就是过去认为已经亡于六朝隋唐的“严遵《老子注》”.严遵《老子注》以析句和陈述义理为主,是“章句”体式中“句”的部分;而“指归”即“章指”,是“章句”体式中“章”的部分.故而《老子指归》当定名为严氏《老子章句》.由于东汉以后“注”体大行其道,导致两汉各种“章句”著作被肢解和删削.  相似文献   

18.
《文子》一书,《汉书·艺文志》即已著录,置于道家类,云:"《文子》九篇。"班固注云:"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然检今本《文子》,"周平王问"只存"平王问"三字,皆无"周"字。自《汉书·艺文志》之后,众多朝代史书的经籍志或艺文志中都有关于《文子》的记载。如《隋书·经籍志》载有《文子》十二卷,其注云:"文子,老子弟子。《七略》有九篇,梁《七录》十卷,亡。"《旧唐书·经籍志》云:  相似文献   

19.
第二讲老子:永远的东方智慧(二)圣人不朽,时变是守。(续上期)老子还讲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第八章)水是中国古代很多哲人都乐于赞美的。老子特别喜欢水,庄子也特别喜欢水,孔子也非常喜欢水。水确实具有很多美德。水怎么有美德?这是比附的说法。"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它对万物都是有利的,它滋养万物,但  相似文献   

20.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被后世誉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也称作《老子》。其中包含了大量德育思想,即使在今天也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