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诚实信用原则是从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原则逐步演变为私法上的“帝王条款”、进而成为普遍法律原则的,它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与诚实信用原则制度缺失有着密切关系。加强诚信立法建设、加大司法改革力度、完善信用登记制度、提高政府及公民信用法制观念,是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上构建市场经济、和谐社会诚信环境的最好路径。  相似文献   

2.
道德与法治二者互为支撑、密不可分。从公民道德建设的角度来看法治建设,在立法层面,强调通过道德法制化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确定性,以明确的法律法规鼓励和保护见义勇为行为,打击和惩处腐败失信行为;在执法层面,强调通过严格执法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示范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体现法律权威性,将道德立法落到实处,使法律充分发挥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在司法层面,通过公正司法体现公民道德建设的导向性,司法机关在案件审理中要关注社会道德,注重司法对道德风气的引领作用,在司法中加入道德准则,以弘扬良好道德风气,助推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论法制诚信     
法制诚信是一种不同于人格性诚信的制度性诚信,它是法治社会中组织社会生活的首要力量.法制诚信由立法诚信、司法诚信和守法诚信所构成.立法诚信包括立法过程方面的诚信与法律设计方面的诚信.司法诚信包括对法律忠诚及法律运用过程的公正(包括司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守法诚信则体现在公民真诚地认同法律、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积极地使用法律上.  相似文献   

4.
诚信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 ,建立诚信成了全社会的共同心愿。诚信的建立需要道德的支持 ,但更需要法律的保障 ,这种保障主要通过立法和执法和守法等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诚信作为社会主流道德规范,在传统的道德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统的诚信道德重道德教化轻道德制度建设的缺陷,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由于诚信上升为法律原则,而得到了根本的纠正。现代诚信道德的法律化,既是时代的必然需要,也可以通过立法、执法、公民自觉行为等方面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6.
法律与道德在立法、司法与守法中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指的就是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问题。道德之所长,往往是法律之所短;而道德之所短,往往恰是法律之所长。国家法律的严明与松弛直接制约着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与下降。而道德是法律制定的价值导引,是立法的来源之一。两者在立法、司法、守法方面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是法律与道德关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在特定情境中,道德与法律常发生冲突。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分为某一行为或事物的性质与道德一致而法律冲突和与法律一致而道德冲突两种情形。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对立法伦理、执法伦理、司法伦理、守法伦理各法律伦理都有深刻的影响。只有在对道德与法律的冲突有了充分的研究之后建立起来的法律伦理,才有现实性以及能被人们所接受和遵守,才能完善我们构建法律伦理的视角和完善法律伦理学学科自身。  相似文献   

8.
法律的道德性问题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与自然法学之间长期争论的焦点。分析实证法学主张道德与法律是可分的,法律和道德没有必然联系。自然法学认为道德与法律不可分,法律本身应该合乎道德。在法治建设中,法律的道德性要求立法的道德基础、守法的道德义务以及司法的道德判断。  相似文献   

9.
法律与道德在生活、立法、司法与守法中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两者在各方面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是法律与道德关系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道德和法律作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调控手段,彼此互相依存,互为补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人类历史的向前发展。道德对法律的制定(立法),法的适用(执法)和法的遵守(守法)具有导向、保证和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权利义务类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社会,它的自然权利义务向道德和法定权利义务转变越多,该社会未被法和道德承认却应该被它们承认的自然权利义务就越少,该社会的道德权利义务与法定权利义务就越趋于重合一致,该社会就越公正:如果它的自然权利义务已经完全转化为道德和法定权利义务,以致它的自然权利义务等于零,从而道德权利义务与法定权利义务完全重合一致,那么,该社会就达到了完全公正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有两套规范系统相辅相成:健全完备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教化系统,前者指制度道德性,后者指公民德性。在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特别是公民德性伦理建设中,必须立足传统的道德根基,否则在要求公民养成德性和承担义务上的任何努力,往往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必须传承民族的主体价值,否则就会极大地限制我们承续民族文化和伦理的范围,导致在世界文明冲突剧烈、社会生活普遍商业化的条件下,难以确立国家和社会的合理文化认同,难以避免信仰危机和道德真空。至于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主要是一种特殊的整体性终极关怀,即深刻的、自觉的义务感,它相应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的"制度道德性",在构成提高"公民德性"的共同性伦理背景的同时,也必然对整个社会生活的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法律并不是一个自足的整体,法律的基本精神和根本原则不可能靠法律自身来提供。一个社会只有依靠建立起统一的整体性的,并被民众认同的道德规范体系,才有可能获得法律的整体性和正当性。西方德法关系的处理范式经历了一个从自然法到实证主义的历史演变过程,法律的整体性问题已逐渐破裂。因此借鉴中国传统思想中处理道德和法律关系的礼法范式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诚信危机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诚信危机现象及其解决效度的有限性,充分说明当前我国诚信问题的严重性。要探寻化解危机的有效办法,必须从多维度探究诚信危机的生发原因。解决诚信危机既需要道德的支持,但更需要法律的保障。因此,必须通过道德法律化加强对诚信的立法保障,通过严格秉公执法为诚信提供制度保障,通过培育守法精神为诚信提供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制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信息时代,加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与法制教育是时代和未来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律和道德是互相渗透、相互交叉的,法中有德,德中有法。法律是道德的重要指导,法律的产生有赖于道德规范和道德习俗。道德是法律的必要补充,是法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必须坚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和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独立审计诚信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独立审计面临着严重的诚信危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经济制度安排、法律法规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未能跟上时代的要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要求国家应加快有关方面的调整和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由于道德评价"义务"本位与法律评价"权利"本位差异,道德评价的主动性与法律评价的被动性差异,道德评价的多变性与法律评价的相对稳定性差异,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法律保护和道德提倡相悖的现象,这些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许多争论和困惑,它"颠覆"着人们对道德的信念和法制的信心。因此应在立法中吸收道德内容、寻求道德与法律的平衡点,以道德评价监督法律评价,不断提升全社会的道德评价和法律评价的水平,减少道德评价与法律评价相悖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决定了法律基础课在学生品德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把守法作为道德的最低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强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学界长期将法律的目的与法律的价值等同,实际上法律的目的是对法律价值的追求和指向,它既受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同时还受法律、道德等既有规范的影响。法律的目的产生于法律实践并通过法律价值对法律实践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