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盾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翻译家,与鲁迅、郭沫若等同属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大师级人物.茅盾的早期文学生涯是从译介外国文学作品开始的,他起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编译工作,随着"五四"运动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他致力于向中国民众翻译和介绍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在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翻译观.茅盾与郑振铎等人一起组织"文学研究会"等文学和翻译专业团体,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中国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早在未相见之前,瞿秋白与鲁迅就互相敬慕,当秋白看到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时,称赞说:"写得好,究竟是鲁迅!"鲁迅看到秋白的译作后,也高兴地表示:"我们抓住他!要他从原文多翻译这类作品!"此后,应鲁迅之邀,秋白将《铁流》原本的序文翻译出来,鲁迅十分赞赏;  相似文献   

3.
首先声明,笔者不是鲁迅和陈寅恪的研究者,只是出于对两位大师的敬仰,有兴趣关注他们的逸事,缘起是在《学林散叶》一书中看到这样一则记载: “鲁迅1915年4月6日日记有:‘赠陈寅恪《域外小说》第一、第二集。’但陈向来不谈及此事。他说,鲁迅名气大,谈这些会有攀附之嫌。” 寥寥数语,使我恨不知之详,遂生考证一番之念。然而我既缺考据之学问,也乏考究之资料,所以又不是考证,随笔而已—— 首先翻《鲁迅全集·日记》,以求验证,见“乙卯日记”1915年4月6日果记有此事,但鲁迅赠陈寅恪的书不是两本,而是三本,原文是:“赠陈寅恪《域外小说》集第一、第二集,《炭画》各一册,齐寿山《炭画》一册。”(按:古汉语“或,邦也。”即“域”,不是鲁迅笔误)。于是,问题来了,鲁迅与陈寅恪有多大交情,同是赠书,为什么赠齐寿山一册,却一次赠陈寅恪三册(《域外小说集》是鲁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用文言翻译的外国短篇小说集,《炭画》则为周作人译的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中篇小说),鲁迅何以如此厚待陈寅恪?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保存本书库民国文献中毛边书的调研,发现馆藏2册1900年文光书店出版的(俄)陀思退夫斯基著、叔夜译《白夜》和永明印书局出版的斗山山人编《云娘》,是早于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我国毛边书发轫于1909年鲁迅、周作人兄弟翻译出版的《域外小说集》的毛边书,揭示了民国文献特别是毛边书的稀缺和珍贵,通过对民国毛边书破损程度的调研,强调对民国文献的保护和开发意识.  相似文献   

5.
鲁译刍议     
王得后先生在《〈鲁迅译文全集〉终于出版了》一文中提出两点:一是研究鲁迅的人是非读《鲁迅译文全集》不可的,二是研究中国现代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人也是不可不读《鲁迅译文全集》的。有意思的是,我们是在研究中国现代翻译理论和翻译史项下去研究别位译者,别种译著;只有涉及鲁迅,第一点才可以单独提出。  相似文献   

6.
字字句句皆心血——“鲁迅与校对”琐谈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传媒》1997,(9)
字字句句皆心血——“鲁迅与校对”琐谈之四文/管益农翻译出版外国作品,是鲁迅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最能显示他编校才华的一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鲁迅的文学生涯是从介绍外国文学开始和结束的。他自1903年翻译法国儒勒·凡尔纳的《月界旅行》起,直到19...  相似文献   

7.
早在未相见之前,瞿秋白与鲁迅就互相敬慕,当秋白看到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时。称赞说:“写得好,究竞是鲁迅!”鲁迅看到秋自的译作后,也高兴地表示:“我们抓住他!要他从原文多翻译这类作品!”此后,应鲁迅之邀,  相似文献   

8.
俄裔美籍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1955年凭借小说《洛丽塔》迅速引起文坛的关注,其后出版的长篇小说《普宁》《微暗的火》等奠定了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我国文学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并译介出版其作品,文章在回顾我国翻译界和出版界译介和出版纳博科夫作品历程的基础上,对其作品的翻译、出版现状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9.
马佳君 《出版广角》2017,(21):81-83
改革开放以来,博尔赫斯的作品被译介到我国.这些译本的翻译质量有较大的差异,其经典文本的翻译质量不断完善并得以提高,但新译文本的翻译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博尔赫斯的文学主张给我国作家的创作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杜立  庞文芳  孙建 《大观周刊》2011,(31):109-109
在文学翻译的开始,政治文化对文本的选择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操纵作用,而意识形态与翻译文学之间则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往往是构成翻译文学生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译介学》增订本主要关注的是翻译研究不能只停留在“怎么译”的问题上,也不能停滞在两种语言翻译的问题上,而要更加高瞻远瞩地从文化层面上展开对翻译的结果、翻译的传播与接受等的研究。该书的研究为译介学和翻译文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开拓了国内翻译研究的新领域,加速了翻译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并为翻译文学找到了归属。  相似文献   

12.
朱农 《出版史料》2003,(1):23-23
1933年秋,楼适夷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进监狱后,曾秘密地将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人间》翻译成中文,并设法将译稿由其弟弟楼炜春转到鲁迅手中。其时《中学生》杂志上已在陆续登载由黄源等人翻译的《人间》译文。经鲁迅与黄源商量后,黄源慨然停止自己的翻译,而将楼的译文在《中学生》上连载。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不仅是一位文学巨匠,也是一名杰出的外围文学研究者和翻译家.翻译介绍外国文学,在他一生的文学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不完全统计,鲁迅一共翻译介绍了近200多位作家的作品,总字数达300多万字,数量与他自己一生的全部著作大致相等,被称为我国文学翻译史上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4.
廖玉莲 《大观周刊》2012,(52):85-86
《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是德国著名学者、翻译理论家凯瑟林娜·赖斯对翻译研究做出的一部经典作品。该书对如何制定可靠的翻译标准来对译文进行系统的评估集中进行了探讨,并从文学范畴、语言范畴、语用范畴、功能范畴和个人范畴对客观翻译批评的潜力和与制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陈昊 《今传媒》2013,(6):101-102
鲁迅先生是现代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开拓者和倡导者,他对《域外小说集》、《呐喊》、《北平笺谱》等书的装帧设计,推动了现代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一批书籍装帧设计大家。但是,他的重要性绝不仅仅是所留下的几十本书籍刊物的装帧设计。更重要的是,他在设计中所体现出的那种民族性、拿来主义和大胆创新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晚清翻译文学的空前繁荣,带动了文学理论建设。除梁启超等人的小说理论之外,一些译家在序跋、评语、随感和其他论述中,也开始注意介绍欧美小说家及其作品。但到辛亥革命时期为止,还没有一本较系统介绍西方文学的专著问世。近代翻译史上这一空白,由孙毓修的《欧美小说丛谈》填补了  相似文献   

17.
正版权贸易是出版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它可以优化选题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编辑理念更新和完善图书制作水准。在如火如荼的版贸活动中,翻译一直默默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本文所指的翻译包括翻译活动、翻译作品和翻译者。在版权贸易中的翻译主体指版权经理人和译者,翻译客体指翻译前和翻译后的图书文本。首先谈谈版权经理人的作用。从2007年开始,由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版协等单位发起每年评选全国优秀版权经理人和推进版权  相似文献   

18.
黄嘉德(1908—1992),笔名蓝萍心、默然,福建晋江人,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大学教授。他早年潜心研究外国文学,对英国现代伟大戏剧家萧伯纳作品有深刻的研究与公认的独到之处,素有“萧伯纳研究专家”之称。20世纪30年代初期他翻译出版《萧伯纳传》,产生很大的影响,晚年还对初版本进行校订、注释和索引,并重新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9.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谢天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著名比较文学学者、翻译理论家、《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主编谢天振教授的《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一书(下称《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代表了目前中国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新成果。全书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作者30年的学术研究轨迹,也比较集中且具体地展示了作者在比较文学与译介学两大研究领域的一些原创性学术观点。同时,《研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水浒记》、《蜃中楼》和《琵琶记》这三种日译作品的译文特点和翻译方法出发,考察江户时代的日本人如何了解中国戏曲,如何学习白话文和戏曲知识,为探讨江户时代接受中国戏曲的文化背景,梳理一些头绪。自十七世纪后半期至十八世纪初日本掀起"唐话学习热潮",不少日本学者以小说和戏曲为研究资料,热心学习白话文学。他们几乎没有机会看到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只得阅读文本,但是他们学习中国戏曲,甚至借用净瑠璃和歌舞伎的形式来加以翻译;就江户时代的日本人来说,中国戏曲作品也是值得阅读的叙事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