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明与革新》2014,(9):6-11
埃博拉本是非洲偏远村落一条美丽小河的名字,如今却成了全球谈之色变的致命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消息,截至8月20日,埃博拉病毒已在西非导致1350人死亡.埃博拉病毒的猖獗,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世界卫生组织8月8日拉响埃博拉疫情“全球警报”,宣布西非地区埃博拉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呼吁国际社会向西非疫区提供援助.  相似文献   

2.
《今日科苑》2014,(8):39-39
<正>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9月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介绍本次西非埃博拉疫情防治情况时表示,当前的疫情虽带来严峻挑战,但一定能得到控制。世卫组织本周将组织科学家讨论埃博拉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埃博拉疾病以前只是非洲的一种局部地方传染病,当前的西非埃博拉疫情是这种病在近40年中程度最严重、规模最大和情况最复杂的一次暴发。到本周为止,在几内亚、塞拉利昂和利比里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5):I0010-I0010
【导读】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28日报告说,他们已完成了在西非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测序工作。 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28日报告说,他们已完成了在西非流行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测序工作。初步分析显示,西非埃博拉疫情是过去10年中从中部非洲传入,病毒可能先从动物传染给人,之后在人际间传播。  相似文献   

4.
“埃博拉”病毒在西非肆虐之势未见消弭,东南亚地区又被“登革热”疫情笼罩.与这些地区有密切贸易往来的广东自然无法幸免,并扩展至福建、广西等地.央视等媒体称,这是20年来中国面临的最为严峻的一次登革热疫情.  相似文献   

5.
林晓蔚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I0018-I0018
世界卫生组织非洲区负责人路易·萨姆博2日在加纳首都阿克拉说,当前埃博拉疫情在西非蔓延与该地区一些根深蒂固的风俗习惯有关,这些习俗往往与科学防疫相抵触。  相似文献   

6.
<正>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经过初步临床,一种由加拿大卫生部研制的埃博拉疫苗对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非常有效,2 000多名埃博拉病毒密切接触者在接种疫苗后无一人染病。这种疫苗有望帮助科学家彻底结束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杨欣 《百科知识》2014,(18):4-7
正2014年2月在几内亚暴发的新一轮的埃博拉疫情,已蔓延至多个国家,截至2014年8月28日,埃博拉疫情已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尼日利亚等国造成1552人死亡,其中包括百余名医护人员。雪上加霜的是,在西非以外地区,刚里(金)确诊两例埃博拉病例,其病毒亚型与目前西非地区流行的病毒亚型不同。埃博拉会不会走出非洲有待观察,但对埃博拉却不能掉以轻心。为什么叫它埃博拉?埃博拉是民主刚果(以前称为扎伊尔)北部的一条河流,1976年一场烈性传染病首次肆虐那里,造成沿河55个村庄280人丧命。当这个现代社会的新传染病首次出现时,世界卫生组  相似文献   

8.
正埃博拉病毒自今年2月首次确诊以来,已经造成超过2000人死亡。从传染范围来看,埃博拉病毒也第一次走出西非丛林与村庄,蔓延到人口密集的大都市。新确诊病例的增加和不断扩散到新的领域,表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当下仍处于猖獗之势。尽管医学家们绞尽脑汁,作出诸多探索,但埃博拉病毒的真实"身份",至今仍为不解之谜。作为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目前尚无疫苗注  相似文献   

9.
《百科知识》2014,(22):1
事件目前,全球因埃博拉疫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4500人,累计确诊、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超过1万例。随着埃博拉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世界各地纷纷拉响防御警报!一般来说,埃博拉病毒会通过密切接触途径从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或其他体液传染给人类。埃博拉病毒在人际间也可以直接传播,主要是由于健康人接触到了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或其他体液,或者间接接触受到这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4):I0008-I0009
[导读]埃博拉病毒为何会出现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呢?腾讯科学讯据国外媒体报道,埃博拉病毒的疫情正呈现蔓延的趋势,这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此前在非洲地区爆发过,那么埃博拉病毒为何会出现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呢?科学家发现埃博拉病毒可通过“空中旅行”传播至其他地方,或许客机的机舱是病毒的温床,比如飞行时乘客打喷嚏或者咳嗽都有可能使病毒隐藏其中。现在埃博拉病毒处于爆发的中间时期,从去年三月在几内亚爆发后,很快就抵达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尼亚,此后一名男子搭乘航班将病毒携带至其他地方后,西方社会提高了警惕。  相似文献   

11.
吴刚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9):I0015-I0015
据俄罗斯政府网站17日消息,俄机场将安装专门设备以加强对埃博拉病毒的卫生检疫,防止埃博拉疫情在俄罗斯传播。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8月底以来,寨卡肆虐新加坡,其愈演愈烈的趋势,让人想起之前的埃博拉、禽流感、非典......。面对这类紧急疫情时国家的生物防护是对中国大国能力的考验。2014年2月开始,埃博拉横行西非,波及西班牙、美国,延续10月余才逐步平息。疫情发生后,除提供医疗援助和资金支持之外,世界上有能力的大国都在积极开展药物和疫苗研制工作,中国的科学家和企业也付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8月底以来,寨卡肆虐新加坡,其愈演愈烈的趋势,让人想起之前的埃博拉、禽流感、非典......。面对这类紧急疫情时国家的生物防护是对中国大国能力的考验。2014年2月开始,埃博拉横行西非,波及西班牙、美国,延续10月余才逐步平息。疫情发生后,除提供医疗援助和资金支持之外,世界上有能力的大国都在积极开展药物和疫苗研制工作,中国的科学家和企业也付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14.
<正>你可能听说过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但还有许多危险的病毒还不为人所知。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经召集了一个由科学家和公共卫生专家组成的小组,讨论了在不久的将来最有可能导致严重疫情爆发的新型病原体。这些病毒没有疫苗,也几乎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疾病为何如此可怕。  相似文献   

15.
<正>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11月3日发布消息,针对西非埃博拉疫情研制的正压防护头罩、正压防护服、负压隔离处置帐篷、负压隔离转运舱等装备,已运用于非洲塞拉利昂和马里疫区,为中国援塞医疗检测队和维和医疗分队筑起生命屏障。面对持续蔓延的埃博拉疫情,遵照科技部、总后勤部卫生部指示要求,卫生装备研究所立即启动整套防护装备研制工作,所长孙景工研究员领衔,迅速组成攻关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进化至今,一直在与病毒作斗争。医学的发展为人类战胜病毒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如疫苗和抗病毒药品能控制疾病的传播,帮助病人康复,曾经的致命病毒——天花,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根除了。然而,爆发于西非的埃博拉病毒表明,人类离战胜病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造成此次流行病的毒株Zaire埃博拉,能杀死90%的感染者,  相似文献   

17.
“非典”一波未平,“猴天花”又开始从美国大湖区蔓延到了得克萨斯州。造成“猴天花”蔓延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在北美很常见的宠物“草原土拨鼠”,也叫“草原犬鼠”。全球出现的怪病不单单只有“非典”和“猴天花”,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开始监控一批怪病,这些怪病几乎都和动物传染有关。怪病层出不穷在非洲中部地区,致命的埃博拉病毒已经持续肆虐了半年。1999年夏天,美国纽约地区首次爆发了“西尼罗河病毒”。当时,纽约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8):I0006-I0006
<正>世界卫生组织6日发布公报说,埃博拉病毒不通过空气传播,并且未有证据显示病毒出现变异。因此一些关于埃博拉病毒可能会变异成可通过空气传播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臆测。世卫组织强调说,研究显示此前所有埃博拉病例都由直接接触出现症状的患者所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传播方式是与患者体液直接密切接触,其中患者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感染性最强,在患者的乳汁、尿液、精液中也能发现病毒,唾液与眼泪有一定的传染风险,不过  相似文献   

19.
自世界卫生组织7月初宣布非典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停止传播以来,非典的阴影立即被人们抛到脑后。然而,8月份,在加拿大温哥华市一个老年疗养院中,突然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呼吸道疾病,近150名患者感染,6人死亡。由于引起该疾病的病毒同导致非典的冠状病毒极为相似,一些医疗专家认为温哥华可能遭到了非典变种病毒的袭击。随后,加拿大的科学家,分别对从患者体内分离出来的病毒基因片段进行分析。在8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加拿大专家确认该病毒不是非典型肺炎冠状病毒,因为该  相似文献   

20.
段锦矿 《百科知识》2023,(23):17-20
<正>今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意味着大部分人的生活已经逐渐恢复正常。回首过去三年,除了与外部环境中的病毒斗争,“心理防疫”也是一个重要的战场。国家卫健委曾给大众提出建议:“可通过网络平台学习一些科学的缓解压力的方法,比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在后疫情时代,维护心理健康依然非常重要。近年来,有不少科学研究证实,正念冥想对提高注意力、调节情绪有显著效果,经常练习正念冥想有益于心理健康。那么,正念冥想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呢?这种冥想练习会改变大脑结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