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志军 《阅读》2014,(19):15-16
<正>同学们,顾名思义,课文《谈礼貌》就是谈如何礼貌待人,学礼仪,懂礼节,与人文明交往。课文围绕"礼貌"这一中心内容,是怎么"谈"的呢?一、引用"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课文起笔就引用了一句古训,来告诫我们怎么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这处引用可以说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是人们在交际中常用的语言策略。以 Grice的“合作原则”和Leech的“礼貌原则”对委婉语的语用特征进行探析,阐述委婉语对“合作原则”的违背和对“礼貌原则”的遵循,并解析二者在委婉语中的互补与关联。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中出现的文字形体分歧现象,通常指的是繁简字、异体字、古今字和假借字.繁简字就是一个宇的繁体和简体.这一类字经过汉字简化,已经把通用字范围以内的繁体字简化得差不多了.如“纔”与“才”,文言文中通用,现在选用“才”,淘汰了“纔”;又如“榖”与“谷”,文言文中也通用,现在用“谷”不用“榖”.凡是这样简化了的字,中学语文课本已经用简体字排印,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理解课文,所以这里不谈.这里要说的是异体字、古今字和假借字.因为课文中把这三类字,没有分类逐字注出,有时不容易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所以有讨论分辨的必要.下面就对课文中出现的这三类字作一些简要的分析,以备研究教材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宝琪 《阅读》2010,(12):16-17
小书虫在学习课文《大自然的文字》时,对课文中提到的“砧状云”产生了兴趣,并对课文中描写的“砧状云”内容产生了质疑。  相似文献   

5.
陈林  冰样柠檬 《阅读》2006,(9):32-33
纪晓岚伴乾隆皇帝下江南,走出一寺庙时口渴难忍,于是顺手下路边梨树上的一只梨子,自顾自地吃了起来。乾隆责怪道:“孔融四岁尚且知道让梨,你怎么不懂礼貌呢?”  相似文献   

6.
浅析语用礼貌在对外经贸英语函电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国学者G.N.Leech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以及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理论的研究对象多以会话为主,笔者认为其理论和成果也同样适用于书面语体。本文以该理论为依据,分析礼貌原则和礼貌理论在外经贸英语函电中的运用和表现,探讨外贸函电的语言特点与礼貌原则的关系,并提出在运用礼貌原则时应考虑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合理采用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7.
高中英语课文到底如何教,尚无定论.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分块式”.即把课文分成若干块,然后逐块进行词汇、语法和短语的讲解、翻译.这种教法有其优点,但它破坏了课文的整体性,使完整的文章变得支离破碎,这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实质,不利于掌握课文的结构,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课文的知识,当然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鉴于此,我在高中英语课文的教学中尝试了课文整体教学.教育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是“先感知整体后感知部分”.一般而言,“一次学习全部学习材料比分级分期地部分学习易于保持.因为全部学习易于掌握意义与层次结构的完整性”.“整体学习效果优于部分学习效果”.的确,课文的整体教学符合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我在英语课文整体教学的尝试中,采用了“自学—精讲—练习(巩固)—总结”这样的步骤.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个好习惯”,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他是在人的生存、生活实践中经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动力定型。好习惯,终身受益,坏习惯贻害非浅,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因素。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笔者拟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学中可以发现,许多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道德行为习惯也相对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得没有礼貌,不讲文明,如:随便进出老师的办公室,在教室里大呼小叫,…  相似文献   

9.
课文的结尾     
诸子语 《阅读》2012,(12):20-21
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你有没有注意结尾呢?其实,课文的结尾形式多样,含义深刻,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全面地理解课文。那么,课文的结尾一般有哪些特点呢? 概括全文 课文《九寨沟》是这样结尾的:“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这就是对课文主要内容——九寨沟自然美景的总结概括。再比如课文《开天辟地》,“就这样,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一结尾也是对全文的总括。  相似文献   

10.
礼貌的语篇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貌原则是语用学领域一个重要研究视角,本文从意义入手,在对礼貌原则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把礼貌原则由日常对话引入书面语篇研究的可能性.并对语篇中的常见的礼貌手段进行讨论.意在说明,在正确理解话语信息的基础上,读者还应准确理解作者对话语信息价值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礼貌的力量     
周冒灵茜 《阅读》2015,(14):24-25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是孔子教育世人要讲文明、懂礼貌。可是,在经历了一次打电话的事件后,我才真正明白了礼貌的重要。那是一个星期天,我打电话约同桌出来玩,“喂,小老鼠,下午三点来我家玩。别迟到,不然有你好看的!”电话一接通我就大喊起来。“谁啊?怎么这么说话?”一个女人的声音。“喂,叫‘小老鼠’接电话,我找他有事。”“他不在!”电话被用力挂断了。“不在?怎么可能?‘小老鼠’不是说他会在家等我电话的吗?”我嘀咕着,“再试一次,如果还不在,星期一我非找他算  相似文献   

12.
杨裕海 《阅读》2008,(4):17-18
“同学们,凭借课后练习,学懂课文内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习《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我们不妨牢牢抓住课后的这道练习展开学习。你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五(4)班的教室里,随着王老师热情洋溢的话语,大屏幕上显示出了这道练习:“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相似文献   

13.
心香胜花香     
陈泰树 《阅读》2009,(3):15-16
语文课上,赵含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课文题目叫‘花瓣飘香’,可是课文里真正写花香的只有一句话,而写小女孩懂事的语句却有很多。课文到底是赞美花瓣的香味,还是赞美女孩的懂事呢?”  相似文献   

14.
朱明海  陈方宇 《阅读》2023,(79):25-27
统编版小学《语文》的课文编排体现了语文要素的螺旋上升,其中针对“动静结合”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多篇课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要求学生进一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教师可以陪伴学生在对课文优美生动语句的充分聊读中,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品析“动静结合”表达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容易受教材上课文的局限,出现“课文中有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现象,甚至完全忽视学生知识水平的现状,企图把每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等方方面面向学生进行解读。叶圣陶先生曾说:“我们教就是为了不教……教就是要教学生不会的,学生已经会的何需再教?”  相似文献   

16.
案头摊着三期《写作》,翻开展现四篇文章:张铎的《“文眼”琐谈》(以下简称《琐谈》,1987年第8期)、何凯丰的《挚友深情焉能忘?——关于<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文眼》(以下简称“何文”,1988年第1期)、张铎的《忘却——战斗——再谈<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文眼”》(以下简称《再谈》,1988年第5期)和赵康龄的《“忘却”义明“文眼”出——也谈<为了忘却的记念>的“文眼”》(以下简称“赵文”,1988年第5期)。阅读深思,每篇各得其奥,内中不乏见地独到、鞭辟入理之谈,也颇有独辟蹊径、别开生面之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三个面向”,如何适应四化需要,多少年来,众说不一,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下面就语文整体教学谈点粗浅的认识。语文教学曾经采用大讲时代背景、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程式教学的“分析课”方法,又曾采用细探课文字词句语法结构的“语言深”方法。人们对分析课的看法较为一致,认为它虽注重于分析却失之于浮,学生会感到千人一面,千课一调,学不到语文知识,也培养不出分析能力,所以早已不为教师们所取。对语言课的看法,似乎褒贬不一。我认为,语言课看似落实却流于碎。学生们常有这样的反应:课文初读…  相似文献   

18.
王笑梅  黄焱 《阅读》2015,(8):2-5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请齐读课题。生:《林冲棒打洪教头》!师:林冲与洪教头为什么要打呢?读读课文,说说自己的见解。生:林冲很谦虚,洪教头有点骄傲自大。生:林冲很有礼貌。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生:林冲连忙站起来躬身施礼。师:对了,这是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林冲的性格。(板书:动作)师:洪教头的自负高傲你们又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生:林冲起身让座,洪教头也不相让,  相似文献   

19.
现行高级中学物理课本下册第九章“光的衍射”一节,课文倒数第二段叙述“特别有趣的是图8乙,在不透明圆板的阴影中心,有一个亮斑,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当实验证明了圆板阴影的中心确实有一个亮斑时,光的波动理论就确切无疑地被证实了。”当师生读完这段叙述时,是多么希望能用实验来重现这一亮斑。但是教学大纲上并没有规定这个演示实验,教参书上也没有具体谈怎样演示泊松亮斑的衍射现象实验,中学物理课本中只有泊松亮斑的叙述和  相似文献   

20.
在语用学研究领域,现存的语用学理论不足以解释言语交际中的非礼貌现象,这一不足之处亟待完善。本文鉴于礼貌和非礼貌研究的不平衡性,指出了非礼貌研究的必要性,并介绍了非礼貌的定义和非礼貌策略的分类以及非礼貌的相关理论和非礼貌理论在国内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