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提琴演奏中揉弦技巧的熟练应用,有效提升了小提琴的整体演奏水平和对乐曲的表达效果,充分彰显了小提琴演奏艺术的特点,为小提琴演奏艺术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从小提琴演奏的揉弦技巧及其作用开始分析,发现揉弦技巧在小提琴演奏艺术中的正确应用方式,并提出优化策略,提高小提琴演奏艺术的感染力,使小提琴演奏在艺术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2.
揉弦作为小提琴演奏艺术中不可或缺的技巧,其产生和发展是为了表现“美的音乐内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表现性、技术性两方面。表现性是揉弦产生和运用的目的和归宿,技术性是对揉弦的训练,去实现它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在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换把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揉弦是小提琴的表现手段,熟练的掌握换把与揉弦对小提琴发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提琴演奏是一门演奏技巧与艺术具有着密切关系的音乐艺术。若想更好的呈现小提琴演奏就需要处理好小提琴演奏技巧和艺术之间的关系,以此将小提琴的音乐艺术魅力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笔者针对小提琴演奏中的技巧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希望有助于小提琴艺术魅力的充分呈现。  相似文献   

5.
揉弦是一种重要的弦乐演奏技巧,在小提琴的演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产生美妙动听音乐的"利器"。本文的方式及特点、揉弦在小提琴演奏中的应用策略以及练习要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张辉 《华章》2010,(25)
在小提琴音乐作品中揉弦技术怎样合理的应用,一直是演奏者尤其是教育工作者们关心的一个话题.本文就结合作者的学习实践进行研究,主要探讨了学习小提琴时常见的揉弦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并对揉弦技术在小提琴音乐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类、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小提琴演奏技巧与艺术的关系,是小提琴演奏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音乐表演的一项重要美学原则,更是促进小提琴演奏艺术高度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杜军 《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9,(5):110-110,F0003
揉弦是二胡演奏技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从常用的三种揉弦方法结合其在乐曲中的音高、结构、调式中的应用,使揉弦在二胡演奏中达到最完美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9.
小提琴的演奏技巧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密切,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小提琴演奏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探讨小提琴演奏技巧与艺术的关系,阐述了小提琴演奏技巧与艺术重要联系,只有演奏技巧与艺术紧密的结结合在一起才符合音乐的本质,也是提高小提琴演奏者技术与演奏艺术的根本包装。  相似文献   

10.
程远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3):106-108
主要探讨小提琴演奏中的发音问题,从小提琴发音的物理原理入手,论述了右手的持弓、弓与弦的接触点、运弓时七个平面的保持以及左手手指的起落动作、揉弦等对发音的作用。只有通过各部份的协调合作,加上灵敏的耳朵来鉴别,才是学好小提琴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在小提琴演奏中,掌握规范的技术技巧是演奏好一部作品的基础和前提。但因历史的积累,以具体乐曲的体裁、结构、时代、风格以及不同情绪、不同内容为依据,恰当地根据作品选择和运用演奏技巧,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较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内涵是我们从事小提琴演奏教学的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之一。文章仅以巴托克的《罗马尼亚舞曲》为例,探讨如何根据具体作品选择演奏技巧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师小提琴公共选修课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热爱音乐,成为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得到推广和普及。要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的高师小提琴公共选修课教学体系,必须从性质与特征、功能与意义、目的与任务等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运弓部位的恰当安排,不仅能准确体现出作品的音乐要求,同时也能带来视觉上的满足,而对每个学生来说,更是拓宽演奏技法,提高演奏素养的重要内容。在贝里奥的小提琴协奏曲的教学中,对右手运弓的技法有着特殊而又细致的要求,运弓部位的安排须根据作品的音乐表现和旋律的走向而确定。在我们所见到的许多业余学生的演奏中,通常对运弓部位的区分没有严格的要求,有的是不分音符的时值,千篇一律拉锯式的进行。运弓不分长短,强弱没有区别,还有的是由于对作品的情绪和旋律的走向不清楚,而把运弓的部位安排错了,该用上半弓的却用了下半弓,该用弓根的却用了中弓或弓尖,运弓部位的不明确使音乐的表现明显地受到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二胡艺术深受西方音乐文化及小提琴演奏艺术的全面影响。这些外来影响为二胡艺术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其消极作用也已显现。二胡演奏艺术开始出现了趋“洋”化,传统特色迷失,重技轻艺,脱离生活、远离大众等一系列问题,二胡的发展方向出现了偏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小提琴演奏的5个区位运动结构,认为小提琴演奏的所有姿势和动作都是建立在5个基本的区位之上的,它们构成了一个互相合作的整体。发挥良好的小提琴演奏技术必须依赖于一个整体系统,因而主张通过调整、控制与人体、小提琴演奏密切相关的5个区位的运动,使人体和乐器间获得更有效的协调并发挥整合效能,从而提高艺术表现层次。  相似文献   

16.
发音是小提琴音乐的灵魂,是演奏水平的标记,是音乐表现的核心。文章从小提琴的发音特点及其音乐表现入手,进一步探索不同时代文化背景、不同作品对发音的不同要求,挖掘其声音表现中所蕴藏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小提琴传入中国近200年间,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小提琴艺术与戏曲艺术相融合的道路艰难曲折,也曾饱受争议。通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创作出不少成功的作品。这些作品在传统戏曲的沃土中吸收营养,融合借鉴了不少曲调、唱腔和技法,既发挥了小提琴音质、音色和技法等方面的特质,又更好地表现出乐曲所包涵的中华民族的独特韵味、气质和风格。通过分析小提琴与戏曲艺术间交流融合的历史脉络,也对在这条道路上奋力探索的一代代艺术家和他们的小提琴作品做了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8.
小提琴表演艺术的匀、准、美是正确表达体现作品思想内容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小提琴教学中“四换”的论述 ,阐明了小提琴训练的基本方法和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之后,小提琴音乐随着西方帝国势力的入华,突破了宫廷活动的传播局限。以宗教为媒介,通过教堂与教会学校内的音乐活动,逐步在清宫廷外的民间流传开来。而这一传播历程,也折射出中国人对待西洋音乐以"听、看"为主的早期认知态势。  相似文献   

20.
小提琴协奏曲是小提琴音乐中的一种重要体裁,在其近四百年的形成、沿革和发展中,欧洲各国音乐家、小提琴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使得小提琴协奏曲不仅数量丰富,难易俱全,而且风格各异,所以要在教学中作分类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