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现代派”追根溯源,主要探讨后来成为“现代派”作家的施蛰存、杜衡及穆时英早期的普罗文学创作。认为他们在1920年代末“普罗文学”的巨潮中,理解政治上革命的必要但不愿让文学完全服从于此,醉心于文学上的“新异”但又不愿背离中国社会而使之变成无根之木。针对上述困境,他们通过自身普罗文学创作中“理智和情感底冲突”这一“危机”的发明,完成了对普罗文学的告别,摆脱了政治上的“革命”要求带来的束缚,“合理”地回到文学本身。以试图超越政治的姿态更“自由”地追求着文学上的“现代”,最终成为了“现代派”。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为通过社会革命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政治制度提供了良好机遇,从这一生存环境和文学审美观念出发,中国现代作家的三种选择具有代表性一是以鲁迅等为代表的自觉将自身的文学活动与时代意识形态主题相联的作家,执着于或启蒙、或救亡、或启蒙与救亡并重,自觉回应一日千里的转折时代对文学责任的义务的呼求,对中国现代意识形态主流建设乃至社会革命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是以前期创造社作家等为代表的执着于“为艺术”的人们,他们尽管深恶中国现代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反对文学的功利性,执著于文学之“美”、“纯”的追求,这类作家的创作不但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而且也无悻于作家的“职业”要求,何况其中还有一个发展转化的问题,所以,对此应予基本肯定;第三种选择是一种有愧于“作家”称号的选择,如周作人等人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的“叛卖”、“附逆”,陈铨等出于某种政治与商业利益,置基本的道德与人格于不顾的文学游戏者。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从1928年“革命文学”之争开始,由于无产阶级价值观的强劲介入,“五四”新文学作家的社会启蒙主体身份便发生了彻底的变化。他们不再是作为现代意识的启蒙者而存在,而是作为现代政治革命意识的被启蒙者而存在。这种社会身份的绝对转换,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4.
一 现代文学最初的特点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其所具有的思想启蒙性质,是现代文学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特征。因此,现代文学最初的特点是对“人”的重新发现和认识,包括描绘下层人民的苦难,鞭挞国民的弱点,描写知识分子的思想苦闷,呼唤个性解放。差不多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人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的命运、思想、感情、心理变化都进入现代作家的艺术表现领域。表现“理想的人性”与揭示、批判国民的弱点及病根,构成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基本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作家笔下有着不同的重点与表现。随着政治革命的迅猛发展,现代文学经历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发展道路,人的发现逐渐让位于阶级的发现,个性解放让位于社会解放。  相似文献   

5.
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小说家,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宗师.他们以各自的创作业绩,反映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与不同的特征.茅盾的小说,标志三十年代左翼文学与四十年代国统区革命文学的实绩,鲁迅的小说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厚固基石.两位作家的创作思维与美学追求,有相同与相异之处.他们创作互补的璀璨光华,照亮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史册,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提起“改造国民性”这个话题,我们自然会想到鲁迅,因为鲁迅是开创这个文学启蒙主题的先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除了鲁迅之外,还有老舍、郁达夫、沈从文、张天翼等作家,他们也都在作品中提出了这一主题。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始终以锲而不舍的创作态度在创作中贯穿这一主题思想的,却也只有鲁迅和老舍两人。他们在创作中都贯穿着“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我们在其创作中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二人对“国民性改造”这一主题的严肃而执着的思考与探索,但老舍在思想…  相似文献   

7.
1926年至1930年,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着极为特殊的时间意义。这一时期恰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逐渐退潮,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悄然兴起的历史过渡时期,中国现代作家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经过情感的磨难与精神的困惑,最终完成了他们由“五四”人文精神向无产阶级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思想转变历程,通过这批中国现代作家的思想规范与整合,不仅统一了中国现代作家对于诸多重大文学问题的思想认识,同时也牢固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文学与现代城市的遭遇始于二十世纪,乡土与城市的对立成为现代文学中的一大主题。本文以现代文学中的北京“市声”为代表意象,通过文本分析,探讨现代作家在北京的种种城市体验。现代作家对市声选择性的描写,体现出他们面对城市时特有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巨匠巴金于1979年至1986年间写成的42万字的《随想录》,是一部代表当代文学最高成就的散文作品。它的价值和影响远远超出了作品本身和文学范畴。以社会政治价值衡量,这是一本时代的大书。作家披肝沥胆,以“讲真话”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了“文革”时代被扭曲了的现实。正如巴金自己所说:“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文革的博物馆”。的确,《随想录》真实地再现了十年动乱时期的现实,表达了作家对社会、人生、文学的真知卓见,思想内容极为丰富。从语言角度看,《随想录》又是一部具体而生动的社会语言学教材,它不仅体现了语言与社会“共变” 的规律,而且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语言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0.
从五四开始,中国现代作家就高扬起务实的精神。他们对现实人伦和社会政治的思考,压倒对其他一切问题的关注,启蒙和救亡成为现代作家着力表现的双重主题。种种磨难使他们把对理想的展望转化为具体的对生活现状的批判,转化为改造中国现状的斗争。中国现代文学的“愤怒”美感特征和“力之美”的主导风格由此  相似文献   

11.
军校学员战斗精神培养途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斗精神是当代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一名合格军人必备的素质,军校作为我军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担负着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任务.本文针对军队院校学员战斗精神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思想武装、制度建设以及实践锻炼等方面,探讨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员战斗精神培养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与战争有关的俗语俗谚,自有人类以来就一直繁衍着。它们在被禅门师徒引用进禅籍文献时,又被添加出特殊的宗门含义,使得这些常用俗语的含义在禅籍文献中变得扑朔迷离。围绕这些战争俗语在禅籍中的使用情况,可将之分为战前类俗语、战中类俗语、战后类俗语,并对其具体的宗门含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古今中外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反腐败斗争的经验教训,论证人类社会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14.
战斗精神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乎战局的走势与战争的胜负.本文试从“深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筑牢官兵战斗精神之基;培育敢打必胜的精神信念,强化官兵战斗精神主体;完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激励制度,打造官兵战斗精神动力之源”的“基,体,源”三位一体的视角,探究当前形势下如何寻求战斗精神提升的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李仁君 《天中学刊》2004,19(6):39-40
盗版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这种行为的基础在于,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知识产权意识淡漠。因此在打击盗版方面要根据我国国情,按照经济效率原则进行。“补偿税”方案主张盗版行为合法化,然后通过征税补偿知识产权的所有者。这是一种旨在使生产者、消费者和盗版者三方都能改善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全民战疫是国力与疫力的较量。国力是人力和财力以及科技水平等的有机结合。经过多年改革并快速发展的我国教育为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不过,战疫中遇到的困难客观上对我国教育提出了新的诉求,这更加焕发了我国教育本已具有的改革热情。通过拓展教育内容、优化教学思想与方法等,我国教育会更好地肩负起育人强国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井冈山斗争,是我党最早独立进行的军事斗争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井冈山精神为精髓的先进军事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文化传统之源。文章尝试从军事文化对战斗力的影响入手,对其影响战斗力的途径与方式进行分析,并简要总结其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犯罪事件的种类日益繁多,其突发性、对抗性、复杂性对公安机关处理事件的手段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为预备警官,如何看待警察临战是我们不得不重视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武术技击是在打人、被人打和防人打的过程中,提高人的技能,体能、智能、意志与拼搏精神,本文从武术技击(散打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中,梳理出五大要素进行探讨,以期提高该运动项目的技击水平和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是由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的。总结我党新时期反腐倡廉思想,其历史经验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严治党,加强教育;标本兼治,制度反腐;坚持群众路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整体规范与分阶段实施相结合;反腐败与改革、发展、稳定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