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1985年,张宪文教授主编的《中华民国史纲》出版时,曾引起美联社、台湾及大陆媒体的广泛报道,被视为大陆中国现代史学界“打破传统史观、解放思想”的标志性成果,这部50余万字的著作,是1949年后大陆出版的第一部中华民国简史。其后30年时光荏苒,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在社会日益开放及相互交流中经历了深刻变化,海内外出版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公布了相当数量的重要档案文献资料;民国史研究群体渐成规模,海内外学者的互访、交流也可以自如进行。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撰写学术化、为海内外特别是台湾学术界接受的中华民国史的条件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2.
南京大学是民国史重镇,设有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张宪文先生是该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主持编纂的《中华民国史》是国家社会科学“九五”重点规划项目,全书以最能反映历史事实的主线构建民国史的基本框架和学术体系,资料丰富全面,对一系列重大历史问题和历史事件提出了新观点和新见解。本文摘编自该书第一卷,略有改动。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即很重视.1956年制定全国十二年科学规划时,《中华民国史》被列入重点项目,仅放在《中国近代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等书之后.1961年为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我国掀起了研究辛亥革命的高潮,史学家写的论文和专著,辛亥老人写的专文和回忆录,已出版的不下一千余万字,全国政协、各省市政协、文史馆和各出版社收存的稿件,更不计其数,真是盛况空前.就在这年,董老(必武同志)提出要专修民国史和重修清  相似文献   

4.
书讯     
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彭明教授、张同新教授编写的中华民国史教材——《民国史二十讲》已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该书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利用丰富的史料分析了中华民国由兴转衰以至灭亡的过程,阐明了青天白日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国史作为历史研究的新兴学科,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近年来民国史研究取得的总体进展、专题领域的新成果,以及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作一述评。指出近些年来,民国史研究不仅在传统的政治史与外交史领域进一步深化,而且民国经济史、社会史等以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也日渐为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主持制定,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公布施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颁行,是中国制宪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但笔者所见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两部《中华民国史》,于其在临时参议院通过的时间或语焉不详,或注释有误;而那部治民国史者案头必备的《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在收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却对其通过日期做了不准确的说明,或有必要做一辨正。  相似文献   

7.
关于1943年中美、中英新约的签订 ,简建珍老师提出两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 ,教材确实是错了 ,笔者又查了王铁崖编的《中外旧约章汇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主编的《中华民国史大事记》以及石源华著《中华民国外交史》、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签约时间都是1943年1月11日 ,教材在重印时应当将之改正过  相似文献   

8.
近读邱远猷、张希坡两位教授合著的《中华民国开国法制史——辛亥革命法律制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97年 1 2月出版 )一书 ,深感内容丰富 ,新见迭出 ,我为历史学界、法学史界的百花园中又添一枝新葩而感到庆幸。这部新书分为上下两编 ,上编 1 0章 ,下编 1 2章 ,共 2 2章 ,55万字。全书结构严谨 ,层次清楚 ,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 1 90 5年 8月同盟会成立到 1 91 1年 1 0月武昌起义之前 ,乃是创建民国的理论基础与立法指导思想的确立时期 (第 1— 2章 )。书中一方面阐明中华民国法制创建的物质与思想条件 ;另一方面 ,则着重指…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丽萍教授的专著《内蒙古民国报刊史研究》于2014年12月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地区新闻史研究方面的一部力作,是第一部系统研究内蒙古报刊史的优秀成果,也是"中华民国"断代新闻史的开创之作。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边陲,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国时期内蒙古曾分属于绥远、察哈尔、热河、宁夏和东北诸省,经历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日伪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  相似文献   

10.
《日本的中华民国史研究》一书由日本著名学者野泽丰编纂 ,汲古书院 1 995年出版。该书全面介绍日本对中华民国史的研究 ,以下系节译该书的一部分。作者久保亨为日本信州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制史》课程是法律学科类法学专业(专科)的选修课。教材使用蒲坚主编、光明日报社出版的《中国法制史》;参考教材是蒲坚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法制史学习指导书》和《中国法制史参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代断代法制史研究中,以魏晋时期的法制研究较为薄弱.李俊芳的《晋朝法制研究》,对晋朝法制领域不同层面都作细致的考证和深入的论证,多有创见,弥补两晋法制研究薄弱的缺憾.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制史》课程是法律学科类法学专业(专科)的选修课。教材使用蒲坚主编、光明日报社出版的《中国法制史》;参考教材是蒲坚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法制史学习指导书》和《中国法制史参考资料》。学生可同时参考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制作的《中国法制史》音像教材。《中国法制史》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中国法律制度历史的了解与掌握,使其能够全面了解中  相似文献   

14.
“社会幻想小说”于晚清时候出现,是一种与现实主义文学相对的理想型文学,小说着力于向读者展示作者想象中的人类社会的形态。“社会幻想小说”的出版与传播与清末民初的出版法规密切相关。《大清印刷物专律》与《大清著作权律》一方面规范了文学的出版和传播,另一方面由于初次制定的不完善性,并不能行之有效的对文学作品进行“钳制”。而民国初期颁布的《出版法》与《著作权法》与晚清时候相比,对书籍出版规定更为细致严苛,不过由于民主政体的存在,再加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对于言论出版自由的保障,使得民国初期的社会幻想小说在想象空间上更为宽广,种类更加多样,对政府的批判更加犀利,因而获得了比晚清时候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据了解,中华书局将在1981年内,出版一批有关这次革命的著作与资料,其中有:《中华民国史》,李新主编,是一部约四百万字的大型通史,阐述中国最后一个朝代——中华民国的兴亡.年底可出版它的第一编《中华民国的创立》,起1905年迄1912年三月,即包括南京临时政府在内的辛亥革命全过程.后二编为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以后陆续问世.《孙中山思想研究》,著者张磊长期从事这项研究,本书是他研究的成  相似文献   

16.
王新哲、刘志强、任方明等学者撰写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史研究》,属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保定军校史研究》(00BZS025),已顺利通过鉴定结项,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这是探索和研究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一部著作,同时也为研究民国史、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史、社会政治史提供了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界对中国法制史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受传统成说影响,学界对五代十国法制史关注不够、研究成果不多。既有成果大致可分三类,即制度史类著述、中国法制史教科书和著述、直接研究五代十国法制史的著述。这三类成果对五代十国法制史的研究不尽客观、全面。学界今后对五代十国法制史的研究,起码应有两个转变:一是在学术观念层面,由五代十国"滥刑"或"无法"向唐宋变革期法制传承演变转变;二是引入法律的实践历史研究方法,重视司法案例深度分析。两者结合方能加强这个领域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8.
倪斯霆,天津人,天津市出版传媒集团《书报文摘》报社总编辑,中国俗文学学会会员,著名民国北派通俗小说、民国报刊研究家、收藏家。从事民国通俗小说及天津近现代文学史、出版史、新闻史研究20余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史是中国法制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要在中国法制史研究的基础上拓展民族法制的内容.尽量将具有少数民族法制特色的内容挖掘出来,同时摆正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各民族法制的位置。因为,历史上的民族法制是中国法律发展史中的一部分,是在中华法系的大背景中产生和发展的。今天借助中国法制史和民族史研究的成果,少数民族法律史的研究已成为可能和必要的,这对于深入挖掘民族法律文化遗产,丰富民族法律文化研究成果,繁荣民族法学,加强现阶段民族法制建设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民国史纪事本末》一书,由南开大学历史系著名学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小组成员、中国现代史学会名誉会长魏宏运教授牵头主编,南开大学历史系、西北大学历史系、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14位长于中华民国史研究的专家共同撰稿,历时两年半完成,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共分七卷:第一卷,北京政府时期(上);第二卷,北京政府时期(下);第三卷,南京国民政府确立时期(上);第四卷,南京国民政府确立时期(下);第五卷,抗日战争时期(上);第六卷,抗日战争时期(下);第七卷,南京国民政府崩溃时期。全书总计330万字,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