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么说:“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时常可以见到一些家长不停地抱怨自己的孩子:“你怎么这么笨,干什么不像什么”。不知道这些父母在责怪自己孩子的同时,是否想到孩子在你的指责之后会失去自信心,失去自我价值。也许,父母这  相似文献   

2.
—“你自己来做决定吧。”—“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请多对你的孩子说这样的话吧,让他们从你的只字片语中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关心和爱。其实,就算要表达同样的意思,你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产生重大影响。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哪些语句既能帮助妈妈们解决问题,又给孩子带来快乐。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你是要半杯牛奶,还是一杯牛奶?”“你是要半只鸡蛋,…  相似文献   

3.
威严的联想     
曾经从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教育使一些孩子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一是失去了梦想和激情,变得现实.麻木、呆板;二是失去了积极的态度,变得消极、沉默;三是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四是失去了活泼、开朗,变得封闭自己。”反复咀嚼这些话语,我的心被深深震撼了。我问自己:“你在干什么?当你还在为取得的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时,孩子们得到了什么?新课程改革真的能改变这种状态吗?你应该怎样去傲呢?”  相似文献   

4.
孩子为什么总被别人欺负?这样的情形经常出现!你的孩子哭着跑回家来:“妈妈,他们都不跟我玩儿。”“他们都欺负我。”“没人喜欢我。”这样的情况让家长心碎。你看到孩子是那么委屈,你既着急又不解:为什么别的孩子不喜欢他?你隐约地感觉到自己的孩子做了什么事而让别的孩子远离  相似文献   

5.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分开?”一个小男孩在他的父母离婚、爸爸离开家时尖叫着,眼泪一滴一滴地从脸上落下来。“爸爸,妈妈,为什么你们不能给我一个美满的家庭呢?”又一个经受父母离婚的孩子痛苦地想着。孤儿院里,那些被父母丢弃的孩子伤心地问院长:“我的爸爸妈妈呢?”那些失去了家、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或父亲的孩子,多么渴望能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呀!有一次,一个小男孩跑过来问我:“陈博士,你能为我克隆一个爸爸吗?”五十岁的我,虽然在克隆技术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但是听了小男孩的请求,我还是愣了一下。我问小男孩:“为什么你要克…  相似文献   

6.
许多人都抱怨孩子拿家长不当回事,有的家长甚至说:“他简直不拿我当人!”怪谁呢?谁让你做家长的自己不尊重自己呢?王晓春教授告诫您:家长自毁权威,将使家庭失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丹红 《家教指南》2004,(12):62-63
邻居有个上中学的孩子,两口子为这个孩子好像总有操不完的心。母亲—脸无奈地说,她对孩子讲:“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快乐、高兴就好。”孩子却不耐烦地说:“你整天要我这样,又要我那样;不准我这样,也不准我那样,叫人怎么能快乐呢?”老爸则抱怨说:“轻声对他说话,他当耳边风,无视于你的存在;要是对他严厉斥责,他又是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真叫人上火。”这些场景,你是否觉得和自己的生活很类似?也许在当时,听到孩子用这种不耐烦的语气回答,会让你的情绪一下子冲起来,想要大发雷霆,并认为这都是孩子惹起来的,他应该为你生气而负责。但冷静下来之…  相似文献   

8.
滕昕 《早期教育》2005,(5):26-27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蕴涵着父母的努力和期望。你想让孩子感受到这些关爱吗?那么,选择一种方式记录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如果孩子能亲眼看到自己从一个小不丁点儿.变成能干的小大人,这种感觉一定是非常奇妙而又兴奋的。家长朋友们,还犹豫什么,拿起你的相机,把孩子的笑容和你们的“成就”拍下来,再和孩子共同制作一些美丽的相框,将它们装饰到墙面上,让孩子看着自己一天天成长!  相似文献   

9.
本期问题:怎样克服用恐吓、威胁、欺骗的方式教育儿童? 常常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教师有时也会威胁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你以后要是再打小朋友,我就让警察把你抓起来.”作为幼儿园教师中的一员,我认为这些家长和教师都不应该用恐吓、威胁、欺骗的方式对待孩子.可是扪心自问,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10.
全家都6岁     
一个男孩很惹人疼爱,大人见了他都喜欢与他聊上几句。一天,一个阿姨与他聊了起来。阿姨:“告诉阿姨你多大了?”孩子:“6岁。”阿姨:“你妈妈呢?”孩子:“6岁。”阿姨不禁笑了,接着问:“那么,你爸爸多大了?”孩子:“6岁。”阿姨说:“你又在‘逗你玩’吧?”孩子:“我  相似文献   

11.
很少有人把玩和科学真正地联系在一起。许多孩子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的心思怎么都用在了玩上?”其实,对每一个天性活泼、好动的孩子来讲,玩,又有什么过错呢?  相似文献   

12.
吴玉琴 《宁夏教育》2003,(10):60-60
首先,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来体验快乐。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衣  相似文献   

13.
(六) 一次孩子问爸爸:“爸爸,你为什么要抽烟?抽烟是有害的呀。”爸爸答应以后不再抽烟了。可是,爸爸控制不住自己,没有遵守诺言。孩子看到爸爸又在抽烟,便说:“爸爸,你说不抽烟了,为什么又抽烟呢?”请问,在这种情况下,爸爸应该怎样回答?  相似文献   

14.
森林里经常会有迷路的孩子,那里的到一个迷路的孩子,很可爱。大灰狼让男孩把外套脱下来,挂在他迷路地方的树上,又把男孩身上的小背包、帽子……每隔一段距离往树上挂一件,直到自己的家。“非得这样吗?”男孩身上已所剩无几了,他的袜子也被挂到了树上。“是的!你的父母会根据这些找到你。”大灰狼看看男孩,笑着说:“放心,我不会让你没衣服穿的,我家里有好多衣服,你可以随便挑。”经过兔子商店时,大灰狼进去买了巧克力。迷路的孩子心中会慌乱不安,哭哭树木看上去都是一个样子,转来转去就迷路了。大灰狼总是收留这些孩子,不是吃掉他们,而是等待…  相似文献   

15.
马黎 《考试》2005,(Z1)
记得一首歌曲中唱到:“想说爱你是件不容易的事,这需要太多的勇气,想说忘记你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都羞于向自己所爱的人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几个孩子能对自己深爱的父母说一声“我爱你!”,又有几个父母能告诉你们的孩子你们对孩子的那份沉甸甸的爱呢?  相似文献   

16.
“财富”     
每个人都拥有一笔属于自己的“财富”,这是我最近才悟出来的结论。小时候我时常抱怨自己的财富太少,我的储蓄罐里只有几张又小又窄的钞票;我没有同伴那翩翩起舞的裙子;我没有大把大把的零食带到学校分给周围的朋友;我没有在受欺负时挺身而出的哥哥……我感到我好可怜好寂寞。直到一天,我看到一个故事:一位青年为自己的贫穷发牢骚,一位老人说:“如果我用天下所有的金钱换你一双眼睛,你愿意吗?”“不,我不能失去我的双眼。”“那换你的一双手呢?”老人再问。“不行,手也不能失去。”“既然你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你有一双手,你就可以…  相似文献   

17.
近来好吗     
胡安在大街上遇见一个熟人,于是向他打招呼说:“你好,近来还好么?”对方答道:“不好,糟透了。老板要减薪了,能有好心情吗?”胡安想了想,问道:“今天的早餐你同谁一起吃的?”“同我的孩子。”“然后呢?”“然后什么?然后我就去上班了呀?”“晚上睡觉前你吃了晚餐吗?”“当然吃了。我怎么会让自己饿着肚子上床去呢?”“你在哪睡的?”“在家里,我的床上。”“和谁睡?”“还能和谁?当然是我和老婆啦,这些有什么好问的?”“没什么。让我回忆一下,你是说你吃了晚饭,同老婆上床睡觉,起床后同孩子一起用早餐,然后去上班。这些都糟透了吗?”近来好吗…  相似文献   

18.
蚂蚁烤场     
聪明的孩子人人爱。你是否能凭借自己的超智大脑,把所有的难题都一个人扛?你的IQ究竟有多高?是不是所有的疑难遇到你精心的分析和思考都迎刃而解?有些高难度的问题是不是“烤”得你像热锅上的蚂蚁?弄得你搔首抓耳团团转?当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9.
“哎呀,已经7点了,上班快要迟到了,可宝贝女儿却还在那边磨蹭磨蹭地穿她的小衣服。‘扬扬,来,妈妈给你穿,你穿得太慢了,妈妈上班都要迟到了!’”孩子心里话:原来妈妈嫌我衣服穿得慢,穿得不好,那我以后都不自己穿了,反正妈妈会帮我穿,就让她来穿好了。专家告诉您有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总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最好别人帮他做好。长此以往,孩子长大以后可怎么办呢?其实,没有生来就懒的孩子,孩子的许多惰性都是父母让他养成的。他们认为孩子的能力有限,让他自己做还不如自己代劳更方便,结果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所以,亲爱…  相似文献   

20.
我们是朋友     
我喜欢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我,每天我都可以和他们一起玩,一起“疯”。我和孩子们之间没有距离,因为我们是朋友。在与这些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我便对他们说:“我们做朋友,好吗?”孩子们都疑惑地看着我,我又补充说:“你们在和我说话时,可以称呼‘你’,不必叫我邱老师,可以吗?”孩子们笑了。果然,他们常常会主动地与我交谈:“你昨天在干什么?”“你喜欢看动画片吗?”“给你玩我的玩具”……改变与孩子之间的称呼,这是我和他们成为朋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