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在古代诗歌中“烟”和“月亮”“钟声”一样,是一个有着独特审美价值的意象。“烟”以其飘浮、不可捉摸的灵动感,朦胧、遮盖的虚无感而延引出的使人产生无限联想神秘味道,和它的隐秘色彩所能使从悟到的灵趣和妙趣。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李清照中年时期的代表作《声声慢》的重新解读,可以认为这首词是作者为自己写的一首“长门”词,极其隐秘地诉说了词人自己“被疏无嗣”的苦衷。而并非像文学界一直认为的是其晚年代表作,因为词中既无亡国之痛,也无嫠纬之忧。  相似文献   

3.
周作人以“言志”坚守文学本体的独立性和纯洁性,坚持认为文学是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情的表达,对中国现代小品文理论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言志”既促成了现代散文的美学转型。也导致小品文故意脱离社会人生。  相似文献   

4.
芸斋小说把古代小说发展中的实录精神与现当代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结合起来.强调尊重作者的观察、体验、思考,作者应以自己的学养、阅历及人道主义精神去接近事实,发现真相。孙犁的小说观念更接近于古代文言小说观念,同时又极大地吸收了现代小说的创作方法.形成了他独特的“芸斋体”。  相似文献   

5.
“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不经意中,我发现了这句苏霍姆林斯斯的经典话语。读着读着,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班的那个男孩——小强。  相似文献   

6.
湘西世界是沈从文构筑的理想与梦的天堂,文章通过湘西题材小说中的民俗风情,论证了作者笔下千里沅水流域“野蛮”与文明交织的独特习俗所包含的严肃生命意识和作者对人生理想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课件脚本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基础、起着“脚手架”的作用,被认为是“多媒体课件创作的灵魂”。大家在探讨多媒体课件脚本创作时都一般从课件脚本的格式,理论基础,教学设计,技术实现等角度进行探索与实践,而本文作者以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视觉”与“听觉”为基石,从多媒体课件脚本创作的独特视角——“语体”出发,提出了多媒体课件脚本创作的“视觉语体”与“听觉语体”,阐述了多媒体课件脚本创作的“双语境思维”。  相似文献   

8.
苏轼坚持“自是一家”的独特面目,大胆地“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品格,为词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词豪放、婉约互相借鉴、渗透,形成了豪放而不粗犷、婉约而不纤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美学思想核心--"情"的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是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汤显祖张扬的“情”有其独特的内涵,并由此独特的美学观出发,生成了其戏曲创作的浪漫主义风格。对此、应抓住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情”这一独特范畴,加以探究,解读其“情’之内涵;进而剖析“唯情”之美学思想影响下的汤显祖戏曲创作的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0.
欧阳子以独特的写作视角,描绘出人性"原始森林"的画面。作者从婚姻恋爱角度入手,探索人物潜藏在心灵深处的隐秘,挖掘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在爱情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缺陷",突出人性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这也是作者对现实人生的一种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言语要避免重复,而有时我们又故意重复,这就是修辞格“反复”。为什么会出现“反复”这种修辞格呢?其实,它与人的心理有着广泛而隐秘的关系,它是人的情感表达的需要。人们的情感越是浓烈、深沉时,越是会出现反复;越是表达更多的情感、更少的思想时,越是会出现反复。它是人的情感的一种投射,是人的情感投射的一种物化形式。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的角度对普洱茶之“普洱”二字作了考证研究,提出了四个论点,即一,“普洱”是“步日”、“步耳”的同名异写,音根是濮人族群的佤语。二,“普”是“扑”、“蒲”、“濮”的民族称谓同音异写。三,“普荼”即是“濮茶”。四,古代濮人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植茶树的民族。作者的结论是:“普洱”一词实际上是一个佤语布朗族名称,是一个种植交易集散“濮茶”的地名,是一个“普洱茶文化区”特殊地域和出产茶叶的茶名,“普”即是“濮”,“普茶”即是“濮荼”。  相似文献   

13.
“存在的瞬间”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对生命的一种独特的感悟,它强调了生命的某些时刻对人生的重要价值。意识流小说作为一种心灵叙事,它能透过生活的表面直接深入到人物心灵的幽暗区域,揭示隐秘深处的真实,准确表达“存在的瞬间”人物的情感反应。以“叹息”与“呢喃”作为生命的陪伴,用爱的心语和独白抱慰生命的惊惶,从人物面临死亡时不同的感觉中表达对生命的想象。作家就是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生命伦理的诉求。  相似文献   

14.
追求“淡远”“真淳”是陶渊明诗歌之重要特点,本文从组诗《归园田居》来探讨其诗歌特色,作者以其“淡远”“真淳”为美的审美态度使平淡素朴的农村田园生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意义。从而归园田居,爱在其中,乐在其中,游在其中,灵魂获得真正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黄大权 《广东教育》2006,(12):53-53
文章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带有作者的情感色彩,字里行间都传达着作者的独特个陛。学生要提高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就要学会突破理解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一瓶颈。笔者认为首先要抓住文中的“奇”字“异”词;其次,抓文中的“妙”语“绝”句;最后抓文章的“巧”思“住”构。  相似文献   

16.
“五四”女性散文作为“五四”文学中独特的文学现象。它从女性视野出发,建构着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女性散文文本,真诚的体验、悲剧美的追求。悲剧美的追求、柔婉的风格以及独特的抒情结构与手段等,构成了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左彦鹏认为:“减负”与“扩招”间不存在着因果关系。对本刊 2000年 11期,罗鉴波的《谈“减负”与“扩招”》一文发表了不同观点。   为了挖掘“短、深、新”的教育话题佳作;为了本刊与读者、读者与作者、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为了找准并抓住教育与职业的热点、难点、焦点,本刊希望沟通、讨论、争鸣。 愿读者、作者、编者共唱同心曲。  相似文献   

18.
"革命"的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是一个风起云涌的革命的世纪,革命在这段历史的各个角落都留下了身影,理解这段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当下的自己。论文在文学文本中探寻革命的踪迹,力图捕捉岀那些“史”作无法传达无法描述的细微的、隐秘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韩梅 《现代语文》2006,(4):8-10
北宋中期以后,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流风余韵弥漫南渡前后的诗坛,当时的许多诗人,鲜有不是由“江西家数”入门的。但是,“江西诗派”讲究使事用典、“诗眼”、“句法”、“点铁成金”的一套诗学法门,束缚了许多有创造精神的诗人,使他们不满于这种窠臼,创造出新的诗风。曾几、陆游、杨万里等人就是“从江西入而不从江西出”,最终创造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中杨万里所开创的诗风——“诚斋体”最具代表性。杨万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抛开书本这个拐棍,直接存大自然的朝晖夕阴中、在现实生活中获得诗兴,汲取诗思,获得创作灵感,并且在创作中不落窠臼,自出机杼,开创了一种新鲜活泼的新诗风。这种新诗风给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至今仍闪耀着其独特的风采。这一独特的风采,前人多从“活法”的角度加以论述,笔者认为我们也可以从“陌生化”的角度略作申说。  相似文献   

20.
“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可真好“。精灵”,多么贴切生动的比喻。而我们语文课本上那些精彩的课题又何尝不是一个个跳动的精灵呢?这些“精灵”,是各篇文章的作者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