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协商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度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种共生性的关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指向对协商民主提出了制度化的诉求。协商民主制度化内涵着协商民主制度本身的建构和制度的认同两个维度,其中,前者是协商民主制度化的首要枢机,后者是协商民主制度化的内在保障。针对协商民主存在的程序机制缺乏、制度权威性不足以及缺乏配套政治文化等问题,在协商民主制度化过程中既要进行党内协商、政治协商、行政协商和社会协商的程序性机制的建构,也要通过构建参与型政治文化、增强协商民主制度权威和发挥人民政协的示范效应加强协商民主制度的认同和内化,从而推动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高校治理现代化要求治理方式多元化,发展协商民主符合治理多元化的要求,是治理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内在需要。高校协商民主发展的现状尚不能适应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需要,高校应当树立协商共治的理念,打造协商治理文化,健全协商民主制度,拓宽协商民主的渠道和形式,发挥党委在发展协商民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3.
协商治理是大学治理的本质,大学善治是协商治理的目标。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具有紧密的内在契合性,即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共同的目标追求是实现利益均衡,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相同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公平正义,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同一的理念诉求是培育公民与公共精神。推进大学治理现代化需要协商民主提供承接载体,大学的协商民主建设与发展也需要大学治理现代化架设运作平台。一方面,加强协商民主建设是实现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途径,健全协商民主机制有利于提高大学治理过程中的公共决策的质量,开展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大学治理过程中的公共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大学治理现代化为大学协商民主建设提供有利契机、创造稳定环境和提供坚强保障支持。因此,从逻辑上来看,大学治理与协商民主具有紧密的内在契合性,从结构上来看,它们又是一种互动与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西方政治学界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和民主实践形式。我国目前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出现了协商民主的许多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如乡村社会的经济压力导致对协商式治理方式的冷漠,相关制度的缺失,协商主体参与能力的差异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完善乡村治理中的协商民主,应该在弄清源于西方的协商民主与中国特色的农村基层民主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协商民主在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实践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内部治理中存在着党政权力不分、行政权力独大、学生权力被遮蔽、权力向上集中、监督权力行使不力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协商民主作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助于高校内部权力相互制衡、科学决策,形成治校内在动力,提升师生创新能力、公民意识,形成优良品格。协商民主在高校内部治理中的实现途径有:将协商民主纳入到高校的顶层设计中;充分运用以学术委员会、教代会为主体的协商平台;积极创新协商平台,拓展协商渠道;建立协商民主的保障机制;营造协商民主文化氛围,夯实协商民主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选举民主、协商民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两大民主形式,是人民当家做主的体现.协商民主作为选举民主的重要补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作为一种民主理论,协商民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范式在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中起了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协商民主在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实践,创新了我国的基层民主制度。随着农村村民民主参政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协商民主适应了我国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政府与村民互动机制的要求,同时它也是解决农村治理中民主困境的途径。协商民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有利于保证乡村事务决策的公正性,有利于控制权力滥用、防止腐败,也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命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符合中国国情,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为人类政治文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途径是:发展公民社会,培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文化;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积极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和平台。我们要增强民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为世界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本质在于推进和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使党获取执政的有效性和合法性,使民众产生"基于认同的共识"。社会治理新力量的兴起、权威型治理面临的挑战、人民主权的原则、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的要求、协商民主的价值等是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内在机理。实现协商民主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围绕民生问题推进协商民主建设,将协商民主转化为适合群众认知的图式落实到日常政治活动之中,并构建形式多样的协商民主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10.
职业教育"协商治理"模式的提出,试图扭转传统意义上政府一元化的治理模式,但在"协商治理"模式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忽视了治理主体与治理能力、治理责任之间的关系,贸然认为"协商治理"是职业教育善治的最佳方式,显然这是一个误区。职业教育"协商治理"模式本身是一种较好的治理模式,但这个模式不能忽视政府的主导作用,否则将无法发挥"协商治理"应有的作用。因此,只有实施政府主导下的"协商治理",才能真正体现治理主体、治理能力与治理责任的对应,才能真正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因此,在明确政府主导下的"协商治理"模式目标之后,需要从法律政策、产品与服务、经费支持、办学自主权、质量监控等八个方面来明确政府的治理责任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