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经教材分析发现,从初中“力的相互作用”到高中“摩擦力”的知识呈现存在与科学实证性相悖的问题,为解决矛盾,从建构主义理论中讨论出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突出科学本质教育的四点教学设计要求;以牛顿第三定律相关内容为主线,选取“摩擦力”“牛顿第三定律”“受力分析”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等四处统筹设计了可以突出科学本质的教学设计方案,并为长周期下的大概念教学予以一定启示,供一线教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摩擦力”为例,论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对核心素养概念和物理素养培养目标进行介绍,并探讨生活化教学的理论支持.详细阐述“摩擦力”话题的生活化教学设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选择和设计学习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实践活动,以及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根据分享实践案例,展示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成果,总结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潘志民 《物理教师》2011,(8):38-39,41
“摩擦力”一节属于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第3章的第1节,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但是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大小方向不定”,因此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着实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4.
文章就沪科版初中物理《科学探究:摩擦力》课程的相关教学难点展开分析,将摩擦力归类成产生条件、方向判定和大小计算三类问题,并且结合例题分析和论证.以期为初中物理摩擦力教学的优化提供有效路径,实现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一节涉及的难点较多,利用实验室器材已经不能满足实验需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利用自制教具突破教学难点,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3章第3节是“摩擦力”,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所以本节课实际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静摩擦力大小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陈长忠 《考试周刊》2015,(3):140-141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本文从新课程改革对摩擦力教学的新理念入手,探讨摩擦力新课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及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使学生学习摩擦力知识时更易理解、更好掌握。  相似文献   

8.
l引言,“摩擦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之所以成为难点主要是由于初中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头脑中对摩擦力的认识存在思维误区;而教师如何利用实验教学策略化解摩擦力教学的难点则是一个小小的挑战.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自制了一种操作方便、效果直观、功能齐全的新型摩擦力演示实验装置.它可以很好地显示摩擦力的方向,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的关系,探究比较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的大小关系等.是一个集多种探究功能于一体的自制教具.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案例——科学探究:摩擦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在课程实施中倡导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本文就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科学探究:摩擦力”一节的探究式教学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贵刊2005年第12期刊载了《关于摩擦力教学的难点突破》一文。读后受益匪浅.摩擦力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摩擦力的三点特性,即摩擦力的矢量性、被动性和突变性.本文想针对摩擦力的突变性。结合平时教学设计的一些情景,对摩擦力“突变”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1.
摩擦力的概念在小学科学中作过简单介绍,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的摩擦力教学内容是在小学科学的知识情境中,将新旧知识联系整合、统筹设计、整体规划,并通过对学生系统的科学方法的训练,将摩擦力的概念重新建立在证据和理性思维上,符合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总体安排,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基于这一宗旨的基本要求,摩擦力的教学必须以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为基础,努力对自然现象进行全面和深入的探究,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鉴于初中生的认知特征,本文从摩擦力教学内容的整体规划,摩擦力探究活动的思维培养,摩擦力教学的格局定位,摩擦力教学的深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落实科学课程目标的教学实践中,结合例题分析,逐步把握和体现科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通过改革以后走入学生的课堂,对于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浙教版的初中科学教材特别重视对初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课上,科学教师必须采取一些实验教学的方式,这不仅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中对“摩擦力”的研究实验为例,分析了实践教学方法在初中科学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读了贵刊 2 0 0 1年第 4期“初中教学园地”栏目发表的“浅谈摩擦力的教学”一文后 ,笔者认为该文中有部分说法缺乏准确性与科学性 ,现略作分析如下 ,不当之处 ,敬请同行斧正 .一、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诚然 ,摩擦力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要学好它 ,首先要知道它的产生条件 .原文中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物体间要相互接触 ,二是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这是不准确的 ,请看下面两个反例 .图 1例 1 如图 1所示 ,物体 A向右运动 ,接触面光滑 ,物体 A与地面间存在摩擦力吗 ?解析 显然由题设知两物体已满足原文中要求的两个条件 ,但由于接触面光滑 ,所以这里并不存在摩擦力 .图 2例 2 如图 2所示 ,物体 A与墙壁刚好接触 ,在其自由下落过程中 ,物体 A与墙壁间有无摩擦力存在 ?(接触面粗糙 )解析 此题仍满足原文中的条件 ,且又满足接触面粗糙这个条件 ,但仍无摩擦力存在 ,原因是物体 A与墙壁间无挤压作用 ,即二者之间无弹力作用 .由上述分析可知 ,原文中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笔者在教学中将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归纳为八个字 ,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收到...  相似文献   

14.
周超 《考试周刊》2010,(5):191-192
对于摩擦力这一知识点.学生虽然初中接触过.但在高中仍然是一个难点,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物理的第一个“拦路虎”。学生普遍感到摩擦力这个知识难学,对一些相关问题感到无所适从、无处下手,也是考试中的重大失分区。然而摩擦力在力学中又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学好摩擦力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体验,加上对学生学习这一知识点后的困惑的走访,认为有关摩擦力的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会轻松一些。  相似文献   

15.
一、现行课本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实验:研究滑动摩擦”一节关于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的实验内容,不宜成为其结论的充分依据。教材通过步骤(2)、(7)、(8),在正压力不变条件下分别测定木块在木板、棉布及毛巾上滑动时的摩擦力后,要求学生“比较其结果”然后,得出次节中的结论:“从上节的实验知道,摩擦力……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由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虽然这个因素在一定的教学阶段中不予讲授,但在实际的实验设计中,都必须满足这些因素是不变的或者其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一基本要求。现行初中课本中这一实验步骤(2)、(7)、(8)的接触面材料并不相同,因而不能得出摩擦力的变化,全由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化而引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浅析摩擦力     
摩擦力是三种基本性质的力之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摩擦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了更清楚的认识摩擦力,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分别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静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等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力学实验是初中物理阶段的一个难点,也是考点,而“与摩擦力有关的实验”是力学实验的重点,考查的知识比较多,要求学生对摩擦力有关实验的测量、操作、科学探究方法、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及学会评价等环节的理解与掌握.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物理力学部分中摩擦力的学习是一个难点。以初中九年级物理《摩擦力》为例。教材明确指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在近几年的物理教学中每次上到这节课时总有学生对书中摩擦力的定义产生种种疑问。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高中“摩擦力”一节内容是对初中摩擦力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摩擦力就在身边,可以先从学生容易感知的滑动摩擦力开始。摩擦力方向理解的关键在于“相对运动”的内涵;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得出需要通过实验去获得,这就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处理等问题。从思维的角度,要求学生从绝对的思维转化为相对的思维,意识到压力有可能等于重力也可能不等于重力。教师要通过情境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归纳出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通过实验得出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的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养成问题意识和实验意识。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物理力学阶段除重力外,摩擦力是力学分析中出现频率最多一种类型的力,所有有关摩擦力的相关知识,考试中经常出现,而且问法灵活多变,再加上摩擦力又分为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故而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难点。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教材的补充和改进,突破学生学习本部分的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