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问题,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中均有较大的分歧,“为他人谋取利益”应否成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在反腐败斗争中如何做到既不放纵犯罪分子,也不使无罪的人受到刑事追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我们认为,“为他人谋取利益”不应成为受贿罪的必备要件,只要收受了他人的财物,不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均应以受贿罪追究刑事责任。因为,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与受贿罪的本质相矛盾,受贿的本质是行为人对职务权力运用的廉洁性的破坏,从而损害政府的威信。如一味强调“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要件,则为一些以权谋私者逃脱刑事追究创造了条件。至于“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内容,既包括谋取合法的、正当的利益,又包括谋取非法的、不正当的利益,即为他人谋取的利益是否正当,不影响受贿罪的成立。  相似文献   

2.
受贿罪中收受他人财物的必须具有“为他人谋取利益”之构成要件,“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中的构成地位、性质和认定标准,一直是受贿罪适用中的争论焦点。我们不能把不正当利益直接作为受贿罪的量刑情节,而只能通过行为有关的用语去界定,对“有枉法行为的”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3.
也谈受贿罪中的"为他人谋取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为他人谋取利益”作为收受型受贿罪的要件,符合我国现在的国情。“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收受型受贿罪的客观要件,但不以已着手实行为限,还包含“为他人谋取利益’’的作准备的行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不影响受贿罪既遂的成立。  相似文献   

4.
一、“依赖他人学习”与“自己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并成为改革课堂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长期以来,小学生往往习惯于“依赖他人的学习”,经常处于“被动式的学习”过程之中。如果教师不讲,不布置作业或不提问题,学生就不知道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时成绩都比较好.随着年级的升高,成绩就逐渐下降,感到学习越来越吃力,留级的学生越来越多了。这些学生学习上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那就是“依赖他人”。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作文敢于“创一家之言”,是指让学生的思想更解放些,大胆想象、大胆假设、不拘定论,不傍他人,敢于“述前人之所未述”“察他人之所未察”,只要“自圆其说”,就允许学生标新立畀,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6.
一、“依赖他人学习”与“自己学习”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并成为改革课堂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长期以来 ,小学生往往习惯于“信赖他人的学习” ,经常处于“被动式的学习”过程之中。如果教师不讲 ,不布置作业或不提问题 ,学生就不知道该学习些什么和怎样去学习。在小学低年级时成绩比较好 ,随着年级的升高 ,成绩就逐渐下降 ,感到学习越来越吃力 ,这些学生学习上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 ,那就是“依赖他人”。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它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应用性都很强。为了提高小学生…  相似文献   

7.
学会独立     
保持人格独立,是许多人,特别是生产“精神食粮”的作家所向往的。保持人格独立,不看他人脸色,不受他人驱使,不违心地写“歌德”文章、遵命文学;保持人格独立,享有精神自由,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然而,向往归向往,真正实现,却非易事。  相似文献   

8.
戴桂祥 《初中生》2009,(5):25-26
交际中,用“不”字否定他人的话,容易造成他人不悦,使交谈气氛降温,严重的还会出现不得不中断谈话的尴尬境地。如果能巧妙地避说“不”字,会使谈话的气氛变得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9.
<正>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黑暗三角人格理论,用以描述人性中的“恶”。这个黑暗三角分别是马基雅维利主义、心理变态和自恋。马基雅维利主义是指把他人当作可以操纵和利用的工具,为达目的不讲道德、不讲原则;心理变态是指缺乏对他人的理解、体谅和同情(即同理心),无法感受和理解他人的痛苦,甚至做出以他人痛苦为乐的反社会行为。而对于自恋,你可能会有疑问,自恋的人只是让人有点讨厌和不适,怎么会是“恶”呢?实际上,  相似文献   

10.
《陕西教育》2014,(3):57-57
官员贪污受贿之后,总会为自己找借口以便逃脱罪责。周煜就是这样的一名官员。在受贿50多万元被起诉后,其辩护人的说法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即:多名当事人是为春节“拜年”而送给周煜礼金.没有具体的请托事项:周煜也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不符合受贿罪“受他人请托、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要件,不应认定为受贿。如此的说法无疑是“白马非马”论.这是在为周煜狡辩。笔者不禁要问了“过年收钱不属受贿”是无知还是狡辩?  相似文献   

11.
颜华 《课外阅读》2011,(8):290-290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的内容包括正确认识自我和准确评价他人,充满自信;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善于倾听和沟通;有与人热情交往、和谐相处和不怕挫折,顽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良好的自我激励能力;目标明确,兴趣强烈,具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拼搏精神。  相似文献   

12.
老子思想的旨归是“有道之世”,“有道之世”的具体内涵是“全性”。在老子的视域中,身性不二,故“全身”才能“全性”。在这一层面上,“全身”是老子思想的基点。由“全己身”而“全他人之身”,“全己性”而“全他人之性”,最终“有道之世”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13.
“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两个主人公的外号。“没头脑”不是不聪明,只是做事马虎,常常丢三落四;“不高兴”不是不会笑,而是固执任性,总不愿意与他人协调配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孟子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那怎样才算与人为善呢?它包含相当广泛的内容,比如关心他人,当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友谊之手;尊重他人,不去探究他人的隐私,不在背后议论、批评他人;  相似文献   

15.
当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是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复杂组织,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和模式。高中生正处于“基本的自我同一感对基本的同一感分散或混乱”阶段,存在着“现实自我”与“应该自我”、“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不一致的矛盾。(“理想自我”就是重视他人为我们设定的或我们为自己设定的特征,“应该自我”是他人为我们设定的或我们为自己所设定的责任、职责和义务。)高中政治课在  相似文献   

16.
对“他人”问题的讨论是唐君毅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君毅试图从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两个角度确立他人的存在和意义,但与其构建境界理论的独特方式有关,他既没能确立他人存在的必然性,也没有肯定他人存在的独立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没有充分尊重他人的他性.事实上,他人的存在不需要自我之肯定,相反还是自我得以成立的基础,他人对自我而言也不只具有工具意义,而是具有其独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中小学校园 ,我们经常目睹下列情景 :一、课堂上 ,某同学由于厌学 ,就任意在其前排同学的背后贴上标有“白痴”之类字样的字条 ,以消遣、取乐。二、某同学有生理缺陷 ,不但得不到同情和帮助 ,反被冠上“四眼李”、“单腿张”等美称 ,加以羞辱、寻乐。三、校园一角落 ,某大年龄同学无钱“潇洒” ,于是瞄准一年龄较小同学为目标搜身 ,如不从 ,就拳脚相加 ,然后扬长而去。上述行为既伤害了他人自尊 ,侮辱了他人人格 ,又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 ,当属不道德的耻辱行为。可这些学生不但不感到耻辱 ,还以耻为荣 ,以耻为乐 ,这就足以证明他们不“知耻…  相似文献   

18.
“暗示”是一种心理影响,即用一种不明显的方式向他人发出某种信息,他人得到信息后,在不知不觉中作出反应。在班务工作中,班主任运用“暗示”手段,能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中调整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动,从而达到教育要求。情感的调整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陀思妥耶夫斯基每部小说描绘的都是多个具有充足价值的完整的“声音”,塑造的都是一个个互不融合的“他人”形象。正是这些声音、意识、形象的相互争辩和斗争,构成了陀氏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基础。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他人”何以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本文试图从陀氏构形见解的角度来洞悉小说世界中的“他人”形象。  相似文献   

20.
一般来说,凡是能传给他人的,一定是可以重复的。而可以被他人重复的,一定不是新的,自然不具有创造性。因此,要回答“创造性能不能教”,首先要弄明白“教”的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