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主持人的话] "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者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者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者和宣传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者"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无冕之王”一般是人民群众对新闻记者的一种尊称,是社会对新闻职业的一种赞誉。对此荣誉,记者应该谦虚谨慎,不能自冠其名,然而对一种概念,每人可以有各自的理解。笔者认为,在纯新闻写作思维的境界内,记者可以谦称“无冕之王”、堪称“无冕之王”、敢称“无冕之王”。  相似文献   

3.
新闻记者这个职业,是一个崇高、神圣、光荣、受人尊敬的职业。在西方国家,记者被戴上了"无冕之王"、"第四权力"等桂冠,这虽然并不多么符合实际,但也可以体味出记者在社会上和人们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当今新闻信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广泛、深刻的新时代,新闻  相似文献   

4.
记者,就是新闻机构中从事采访报道的专业人员,多被人称为"无冕之王"。也就是说,记者虽然没有被加封官衔,但是对社会作用很大、影响很大。既然是"无冕之王",既然是高尚的职业,怎样做才能对得起这个称呼,对得起这个职业呢?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同时,记者是不是更应该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思想来武装头脑,努力践行"三个一切"的服务理念呢?  相似文献   

5.
“无冕之王”,这是社会送给记者的称号,在公众眼里,记者职业是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业,他们是世事变化的记录者和宣传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正义和公正的化身。然而,近些年来,“记者”这一行业内自身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使得这一曾经无上光荣的职业光芒渐渐暗淡。在智联招聘新近完成的一项职业吸引力调查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新闻民工”,这是越来越多的新闻人对自己所处的或尴尬或窘迫的职业角色的自嘲。正像李希光教授所忧虑的那样:“在今天,当我们的媒体市场化后或者产业化以后,中国新一代新闻工作者正在陷入严重的工作和生活窘地。在一个饥肠辘辘的中国商业化媒体环境里,中国的记者正在变成一个整天为自己生活奔波养家糊口的人。”健康的社会依赖健康的媒体,而媒体的品格依赖于记者的职业素质。从“无冕之王”到“新闻民工”,无论在公众的眼中,还是在记者们的心中,“记者”两字都已不再像以前那样风光、神圣。当社会不断质疑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时,作为媒体中人,我们思考的问题应该很多。  相似文献   

6.
可怜的记者     
常听到人们说,记者很吃香,见官大一级,是“无冕之王”。这无非说明,在人们心目中,有的记者威信很高,受人尊敬,有的记者,以文谋私,让人见而生畏。但有一点看来是没有异议的,记者这职业不错,要名有名,要利有利,风光得很。  相似文献   

7.
芦晓娟 《新闻窗》2014,(4):30-30
一直以来,记者都被看成一种崇高的社会职业,人们曾给予记者工作极高的评价和赞誉,甚至给记者冠以“无冕之王”的美名。他们只看到了记者工作光鲜亮丽的一面:在报纸上可以长篇大论地发文章、发新闻图片,以及采访时的风光。毋庸置疑,这个职业是光荣的,但要做好记者却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8.
在很多人眼里,记者是个让人羡慕、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记者是舆论喉舌、是无冕之王、工作自由、生活光鲜……但真正做了记者的人才知道,无限风光背后,有不为人知的尴尬、辛酸.  相似文献   

9.
记者,在许多人眼里是一项神圣而荣耀的职业,常被人称作"无冕之王"。记者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唐朝中叶,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记者从一出现就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传播信息、反映民情、记录各个时期重要事件及社会变化发展情况的重任。新时期要做好一  相似文献   

10.
平常心、责任心、事业心这“三心”,是我从做人、做事到干事业这个顺序排列的。我觉得,人活在世上,第一位的是要学会做人,然后才能干事,干出大的事业来。 记者这种职业,有时被人称为“无冕之王”。在我看来,这种“无冕之王”是没有的,无论是国内或是国外,记者的工作有很大的自主性倒是真的,可以想做自己认为可做的事,当然这必须有利于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行。所以,我认为要当好记者,首先要学好做人。  相似文献   

11.
据国际安全机构调查,记者是世界最危险的职业之一。一九九四年,全球至少有一百一十五名记者在采访报道中遇害,一九九五年遇难的记者也超过五十人。但是,记者仍然是人们羡慕的职业,仍然被冠以「无冕之王」的美称。在中国,所谓的「无冕之王」恐怕只能算传统体制下的新闻机构的一部分「皇家」记者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要当好一名合格的编辑,需要具备以下几种素质:一、坚定的奉献精神。这是做一名编辑的基本要求。相对于记者享有"无冕之王"的荣耀称呼,"幕后英雄"常常是编辑的代名词。任何一个想从事编辑职业的人,首先要放弃不恰  相似文献   

13.
记者"三戒"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记者作为新闻事实的报道者有其职业道德准则,不能为所欲为.因此作为记者,应有"三戒":  相似文献   

14.
记者"三戒"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记者作为新闻事实的报道者有其职业道德准则,不能为所欲为。因此作为记者。应有"三戒":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在北京的一次针对新闻从业者的问卷调查和赴云南、山东两地对媒体、企业的调研数据撰写而成。本文认为在当下中国,记者的职业地位在社会中显著下降。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记者"自我认同"的贬斥与"社会认同"的错位。即记者的"自我认同"从"无冕之王"滑向了"新闻民工";记者的"社会认同"总在"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宣传者"、"社会建设参与者"的角色中纠结与调和。记者们趋向于将自身定位为"舆论监督者"、"客观记录者",而官方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宣传者",部分企业家和民众又趋向于将记者定位为"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后两者的定位都与其"自我认同"发生严重的错位。这导致了记者职业神圣感的丧失、职业伦理的下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又反过来加速了记者职业地位的下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又有人说记者是一个体面的职业,还有人说记者是一个不平凡的岗位。其实,在新闻工作中,记者还要面对危险、诱惑,更多鲜为人知的是成功和荣誉背后的艰辛。在充满活力的塔城日报社哈萨克文编辑部,涌现出了一批业务精、作风硬、能吃苦、肯钻研的业务能手,阿达力·阿克拜就是其中一名。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无冕之王"的记者,在人们的印象中无疑是份体面的职业。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记者这份职业并不如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光鲜,尤其是像我这样刚入门的记者,工作中屡屡发现的是,这份期待已久的职业与自己的想象相去甚远,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专业性低,难带来满足感现在但凡有媒体招聘,总会对学历、经验、专业等有诸多限制,"985、211高校毕业,研究生学历,三年工作经验"等要求并不鲜见。以中部某省的一媒体招聘为例,在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遭遇的种种困境进行分析,媒体生态的困境和职业素养技巧的培植方面进行探讨,力图以抛砖引玉的方式来与同仁共勉。目的只有一个:重拾昔日"无冕之王"的形象,让传统媒体人能够在互联网大潮中站稳脚跟,留有一席之地并重新融入群众当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南方报业"年度记者"124篇文章为研究样本,通过词频分析方法,再现2008年至2013年记者职业化在职业定位、职业追求、职业责任和职业素养四个方面的趋势变化。研究发现,记者的职业定位清晰,以"记录"为使命,很少提及"无冕之王"和"新闻民工";职业追求上执着于新闻理想,追求专业报道和揭示新闻背后的真相;职业素养方面,全部文献的词频统计显示,"采访""报道",是记者职业工作的重点,强调"写作"和"文字"。不过,提到"责任"次数不多,职业带来的成就感也不是很高。另外,较少提及"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20.
记者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奉行的多是"无冕之王"理念,但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随着党报体系的确立,这一理念得到不断思考,取而代之的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角色。2013年3月,湖北新闻战线组织开展了"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引起了全国新闻界的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全国新闻工作者对记者角色认同的思考,这种思考是对旧的角色内容的补充,并进一步深入、发展的。在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新闻工作者应结合时代精神和政策要求,融入新的角色内容,从而开展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