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吃墨水》主要写了陈毅小时候因为读书太专心,错把墨水当芝麻着吃的故事,表现了陈毅小时候喜欢读书、专心读书的好学精神。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包含的道理比较深刻,学生不易理解。其中,第4自然段中陈毅说的话,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我认为可以“墨水”为主线展开教学: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初读感知理解陈毅的话,关键是要理解“墨水”一同两次出现的不同意思。教师可先板书“墨水”,设问:“你们见过墨水吗?它有什么用处?”然后再将课题补充完整,扣题没问:“墨水是不能吃的,…  相似文献   

2.
教材分析:《吃墨水》是一篇新选课文,讲的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陈毅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赞扬了陈毅同志小时候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好学的优秀品质。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一自然段讲陈毅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用一句话概括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和事情。) 第二自然段讲有一次陈毅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竟把妈妈送来的饼蘸到墨盒里当芝麻酱吃的事。 第三自然段讲妈妈的惊叫才使陈毅发现自己蘸着吃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  相似文献   

3.
沈雅源 《湖南教育》2003,(15):41-41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自问自答”属于发现学习,也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完全是一种自主型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其效果当然要比被动接受好得多。养成好学的习惯。“自问自答”的前提是深入钻研。钻得越深,问得越深,答得也越深。如果每篇课文都这样钻研,都这样“自问自答”,那么,学生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而且养成了好学的习惯,终生受益。培养创造力。在“自问自答”起步训练的时候,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肤浅。随着训练的逐步深入,学生提出的问题也逐渐显出深度。他们在学习中最喜欢用的表述是“…  相似文献   

4.
薛净 《学苑教育》2019,(11):79-79,81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语文,就应在课堂上通过对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教会学生学语文,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篇篇课文是训练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好材料,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借鉴课文中的表达方法,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利用课文,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让课文内容成为学生习作的范文,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常用的读书方法,阅读同题材文章等,真正实现"立体地读"。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种有害的观念,那就是“一次完成”论。所谓“一次完成”论,就是教师在教完某篇课文之后,就视为完成了任务,从此,再也不让学生研论这篇课文了,学生学习课文,只要老师教过了,也视为完成了任务,从此再不诵读这篇课文。实际上,读文章不是这么回事,“文章不厌百  相似文献   

6.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课文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这是小学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教材这样编排,我想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古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感受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古文较之白话文更难理解,为避免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今后学习古文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关注了以下三个方面,引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相似文献   

7.
石建 《今日教育》2014,(2):50-50
由于缺乏课程意识,传统课堂教学中课文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语文教学只是教书——教一篇篇课文,变成了一种极其狭义的教学。随着新课改的纵深推进,语文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课文”转变到“教课程”。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课堂教学指教师利用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而且学生能明确知道自己从每一堂课、每一篇课文中获取了什么知识,提升了什么能力,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需要探讨教师在课堂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学什么、怎么学。  相似文献   

9.
一篇课文的学习过程,往往是教师引领学生逐步走向终点的过程。下课铃响了,教学的任务也随之结束,学生也就停止了学习和前进。于是,又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始了下一篇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高年级的语文课,往往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不但从字、词、句等方面掌握一定量的基础知识,也从布局谋篇的角度学习了一些写作知识,还对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审美教育等等。因此,可以说学习一篇课文的确是一课多得。但是,上述所讲的“多得”多是与本课的语文知识相关,学生得的虽“多”,  相似文献   

11.
综观目前的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除了安排几篇主题课文外,还往往安排了一两篇自读课文。就北师大语文教材而言,自读课文安排在语文天地中,低年级以读一读的类型出现,中年级以开卷有益的形式出现,高年级则以拓展阅读的方式出现。如果说主题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语文的情境,那么,自读课文就是为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语文、用语文,用各种方  相似文献   

12.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他的这一教学思想到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所用,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启疑——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探究"启疑"也就是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学习目标,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质疑的: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使学生掌握终生学习的本领,本文就此说说几种创新学习的方法。一、归类组合法在语文课本中,有好多课文都是可以归成类别的,如歌颂伟大人物的,抒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寓言类的,写小动物类的等等。把同类的几篇课文组合在一起学习的方法就叫归类组合法。如《桂林山水》、《林海》、《五彩池》三篇课文都是属于描写美丽景色的课文。将这三篇课文采用组合学习的方法来学习,通过初读课文、研读课文以及美读课文等几个环节,仔细品味这几篇课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14.
没有形成教学特色的教师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形成了特色而不知变化的教师也注定是不够成熟、难成大器的教师。许多学生学语文都感觉到语文课缺乏必要的性线联系,这一册书与上下册书之间,这一篇课文与上下篇课文之间,这一节课与上下节课之间等似乎缺乏必要的梯度,多学一天少学一天、多学一点少学一点似乎没有多大影响。一篇课文可学的东西太多了,组织课堂教学不能老是一个调子,机械地天天学、篇篇学那些原东西。不错,那也是一种积累.但多了、久了学生容易生厌。就算你教的都是好样的,“餐餐是大鱼大肉,也容易犯油腻”。要勤于、善于找到日新月异的教学点,在具体的教学时间里,大胆取舍,只有放得开,才能把剩下的那一点东西讲得深讲得透。这样一堂堂课、一篇篇文积累下来,不断引爆学生的学习激情,定能促成学生学习能力线性发展与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15.
一、学生质疑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学习一篇和足球有关的课文(学生齐读课题《放弃射门》)。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吗?二、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1.请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3.通过预习,还有什么不  相似文献   

16.
把读书的要求和计划交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主动进取。大而言之,新生入学,就把整个初中(或高中)阶段要掌握的知识范围,毕业时达到的考核标准告诉学生,让学生胸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小而言之,把一篇课文应掌握的知识点(信息点)交给学生,让学生会读书,会复习。一般一篇课文的知识包括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预习方法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拐杖,要方便、易行。预习方法熟练掌握后应该转变成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情况下,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学习一篇课文需要两节课或者三节课的时间。所以,从学生三年级开始,我就教给他们两步八字预习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材中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感悟精彩的过程就是受到陶冶的过程。语文学习不能无情,披文入情、以情动人是最重要的形式。学生多学或少学一篇课文、多认或少认一个字并不能决定学生学习收获的大小,关键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投入情,对课文中的人物和景物动情。只有把情灌注于语言文字之中,才能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语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方式,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以《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步入高年级,每个单元的A部分语篇就变得冗长复杂,语篇教学的难度增加。学生害怕学课文,英语学习的热情随着一篇篇的“长篇大论”而日趋消减。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篇学习中找到乐趣?如何提升学生的语篇阅读能力呢?本文以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切人点,总结了笔者在语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新教材中的单元教学,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单元主题’’的概念。即:一个单元之内的课文,归纳出一个共同点来解决几篇课文的内涵。采用的方法是:先精讲两篇课文,剩下的一篇交给学生沿着这条共同的主线,独立学习这一篇课文。笔者选取了三册教材中几个单元作了示范,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同时,举一反三把课本中的知识活用到习题中,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