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服务和促进广西文化强区建设,弘扬广西精神,发掘和传播广西优秀民族文化,本刊增设"广西少数民族研究"栏目。该栏目以广西世居少数民族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包括: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文化、民族教育、民族政策、民族经济、民族艺术等,旨在展示广西民族风情、探究民族历史,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构筑和谐广西。本刊现向国内外广大教授、博士副教授征集该栏目优秀稿件,希望  相似文献   

2.
广西在"一带一路"中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以广西民族文化作为基础和桥梁,发挥其作用:输出以广西民族文化为先导的文化产品,开发以广西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业,构建以广西民族文化为核心的节庆平台,从而促进广西与我国其他地区、广西与他国之间、我国与他国之间的民心相通,推进"一带一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是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广西原生态少数民族建筑,民间旅游商品及民族人文活动三类文化旅游资源,在文化内涵、空间类别、规模三个方面具有很好的民族优势,其展现出来的特色决定了广西文化旅游属于典型的民族文化旅游,并且制约着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形象、旅游产品、空间结构及市场开发的定位。  相似文献   

4.
唐冲 《广西教育》2009,(2):25-26
由少数民族构成的复杂和文化多元等特点决定了广西语文教育有它的特点与规律性,通过思考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语文教育方案,对广西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西有11个世居民族共同居住,各自创造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学样式,像壮族以“诗歌文化”为代表、仫佬族的“民间口头文学”、毛南族的“神话故事”、京族的“海洋文化”,多元民族文化和文学的地域特征,长期以来相互交流以及不同质文化的相互融合在广西尤其突出。因此,广西少数民族语文教育要关注各民族在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但不可避免的带有更多共通性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语文教育的地域性与民族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地方教材是传承特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广西社会》作为广西义务教育阶段的地方教材,在传承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今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期待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广西的地方教材,以帮助学生了解并热爱广西,为建设广西、服务家乡打下良好的思想、知识和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6.
广西作为我国西南边境的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大众传媒手段日益丰富的时代背景下,要使广西的民族文化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就必须重视网络传媒的作用,开发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络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7.
韦志均  覃琦 《文教资料》2007,(15):114-116
广西少数民族女性人才长期以来发展缓慢,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广西尚有巨大的民族女性人才资源有待开发,然而,现实中存在许多影响民族女性人才成长的因素。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阻碍民族女性人才成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广西是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处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前沿阵地,多元文化激荡尤为突出,加强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教育意义重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培育“广西精神”是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文化教育,坚持社会实践锻炼,创新民族文化教育载体是广西大学生民族文化教育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1979年至2005年的广西文化研究作整理和评述,重点论及文化理论、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文化产业、企业文化、刘三姐文化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特别是民族歌舞文化作为云南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藏的经济价值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关注和重视。经过对云南省石林县少数民族歌舞文化进行调查,并分析研究了其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对地方经济产生的影响,有效地把民族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为云南省经济发展和建设做出贡献,也为开发其他民族文化文化与经济价值和谐发展提供有利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世居十一个少数民族,他们都是都能歌善舞,在恋爱中"以歌代言"述说衷情,不同的民族有不同恋爱对歌方式,本文从广西各少数民族民族的情歌对唱的习俗、情歌对唱的演唱形式和伴奏乐器进行阐述,使我们对广西少数民族情歌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对保护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境内有壮、汉、瑶、苗、仫佬、毛南、回、京、彝、侗、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另有40多个其他民族成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广西各族人民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创造了广西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多民族杂居共处的居住格局,以及历史上广西各民族在共同斗争中团结互助,在婚姻互动中交融认同,在语言互动中相互渗透,在文化交流中相互认同等,广西民族关系的历史特征印证了广西民族关系史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广西有着丰富的民族审美文化资源,并具有边际性与开放性统一、传统性与创新性统一、多元性与交融性统一的广西民族审美文化特点。对于基础设施较差、资金相对短缺,但却拥有众多民族文化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广西来说,利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投资来发展民族经济就显得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让民族审美文化以资本化的方式参与广西文化强区建设,促进广西经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承德市是少数民族杂居地区,在这一地区,民族教育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仍不能适应这一地区文化、经济的发展,必须树立民族教育促进当地文化、经济发展的观念和意识,加大少数民族教育投入,加强对少数民族学校的管理,提高少数民族学校教育水平。积极鼓励民族学校开设民族课程,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中等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期间都很关心少数民族问题,千方百计搞好民族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对这个问题的讲话、章,形成了完整的民族理论体系。章结合广西的实际,阐述了邓小平民族理论对广西少数民族经济、政治、化教育发展的推动作用,阐明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广西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提高民族素质的精神动力,是民族团结战斗巩固国防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6.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有着历史悠久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边境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教育的发展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普遍意义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不高,民族文化的教育开展也面临诸多困难。随着民族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校园成了广西边境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最主要的阵地,民族文化课程的开设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最有效的途径。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克服困难,将当地民族文化融入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的边境民族文化课程,将它们渗透在主流文化课程之中,创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积极互动。这种互动实践,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中学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兼具有"民族性"。学校特色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是民族中学发扬民族文化的有效路径。广西民族高中作为一所广西区内优秀的民族中学,在以民族特色为学校特色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折射出当下民族中学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而"民族精品"的学校特色建设是民族中学特色发展的理性旨归。  相似文献   

18.
灿烂的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是其中耀眼的红宝石,但是目前幼儿园的民族文化教育日益被忽视且有悖于"文化自觉"思想。如何依据幼儿的需要、兴趣和培养民族认同感,是少数民族幼儿园在设计课程时应重点考虑的课题。建构起以少数民族节日时间轴为线索、少数民族文化主题网络为统筹的课程体系,将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渗入幼儿心灵深处,才能做好民族文化传承发扬接力工作。  相似文献   

19.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少数民族幼儿教育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才能促进本民族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然而当前无论是少数民族幼儿园还是少数民族年轻一代的家长都盲目遵从城市主流汉文化,在教育内容与方式上没有体现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为促进少数民族幼儿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的形成,促进少数民族幼儿社会性的积极健康发展,少数民族幼儿园与家长应积极创设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环境,带领幼儿感受传统民族节日与风情,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教育活动,并在言传身教中培养幼儿具备本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20.
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打击乐器,至今还在广西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社会生活和民俗节庆活动中使用。广西也因此成为目前国内外发现铜鼓最多的地区。铜鼓所表征的民族文化与汉族的中原文化有很大差别。铜鼓的民族性、地域性决定了其基本特征,从而产生出特殊的历史功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