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走红以后,全国各家电视台的多档节目纷纷效仿,各类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形成了继"综艺风、益智风"后的第三股电视风潮。在"谈话风潮"之初,谈话节目以其选题新颖、风格真实、现场活跃、内容贴近生活等特点赢得了大量的观众。特别是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已经成了“标志性”的谈话节目,其创办之初,  相似文献   

2.
谈话节目“谈”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的显著增强,反映老百姓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电视纪实栏目、作品和开通听众热线的广播谈话节目风靡一时。据统计,目前国内谈话节目已达到200多个,内容相当广泛,有新闻信息类、科技教育类、生活休闲类等,形成了继“综艺风”、“益智风”后的第三股收视风潮。谈话节目的出现无疑是电视事业深化改革的结晶,是电视传播向深度、广度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及交流方式。当“谈话”以节目的样式重现在电视屏幕上,无论从内涵抑或外延上都显示了“谈话”新的含义。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起步较晚,从最早的《东方直播室》算起不过七八年的时间,而有全国性影响的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的出现更是90年代中期以后的事情,谈话节目在中国发展迅速,各种类型的谈话类节目在我国  相似文献   

4.
韩菊 《中国广播》2007,(3):34-36
一、谈话节目的概念界定 谈话节目来源于西方,在英文中叫做talk show,港台译作“脱口秀”,即没有脚本,脱口而出,即席发挥的意思。中文的“谈话节目”,顾名思义是以谈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广播电视节目,其主体构成要素就是谈话。按照传播学的观点,交谈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口语传播,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人际传播……  相似文献   

5.
徐宏睿 《新闻传播》2009,(7):75-75,77
日前,一篇“痛批”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已走入发展瓶颈的文章被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其中不无调侃地将现今知名的谈话节目进行了“联姻”——“嘉宾说的无非还是那些重复过八百遍的话。假如把这些话录下来,配上钢琴伴奏就是《艺术人生》,加点VCR和画外音就是《鲁豫有约》,而撒上点油盐酱醋再配上一个话痨主持人,就成了《咏乐会》”。网友评论虽然尖刻,话语中却尽显出对电视谈话节目的关注与期待。其实.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重要的电视节目形态.在中国的发展只有不到20年的历史。从昔日强劲的“谈话风”抢滩登陆到如今内容雷同颇有“炒冷饭”之嫌.现实的发展问题要求电视谈话节目必须沉寂下来,  相似文献   

6.
我们把主持人与嘉宾、观众在演播室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即兴讨论的节目称为谈话节目。近两年,谈话节目在国内发展迅速,成为荧屏一大亮点,而林林总总的谈话节目在竞争中积极探索、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那么,风格各异的谈话节目之间有没有“共性”可循呢?本文试图以中央电视台二套在2000年7月推出的演播室谈话节目《对话》为例,探讨谈话节目的共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嘉宾或观众以演播室为基本谈话空间,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即兴讨论的一种节目形态。在英语中它被写作“Talk Show”,谐音是“脱口秀”,反映了这类节目的一个特点,即通过口才来令观众折服。从世界范围看,它保持了几十年长盛不衰的势头。 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首先在《实话实说》栏目得以尝试。这一节目在全国打响后,地方台亦纷起仿效,央视也相继又推出几档谈话节目。有人说,电视谈话节目的兴起预示着电视的成熟,甚至看不看电视谈话节目,也反映出观众水平的高低。这话可能有些夸张,但电视谈话节目很容…  相似文献   

8.
谈话节目是目前电视节目除了新闻、电视剧、综艺之外的另一个主要样式。自1996年《实话实说》走红之后,短短几年,谈话节目便风靡大江南北,受到国内几乎所有电视台的追捧。2002年,甚至被业内人士称为电视“谈话季”,各类谈话节目将近180个。一时间,荧屏上“说客”无数。  相似文献   

9.
电视屏幕中谈话节目日渐繁荣。我们都知道,谈话节目是从西方电视“talk show”中来的,就有人很聪明地把它翻译成“脱口秀”。其实,一档“脱口秀”一向是可以被分出两个部分的,即“脱口”与“秀”。也可以大致把前看作是谈话的内容,后看作是谈话的形式。  相似文献   

10.
姜华 《记者摇篮》2005,(7):44-44
在西方,谈话节目被称为“Talk Show”.汉译为“脱口秀”,意即“脱口而出的谈话”。可见.即兴交流是谈话节目的重要特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即兴便意味着谈话节目带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这就对主持人的能力提出了特别的要求。除了专业素养外,一个合格的主持人还应具备以下几种基本能力。  相似文献   

11.
曾琦芮 《新闻界》2005,(2):66-67
从2000年开始,一股强劲的“谈话风”抢滩中国电视黄金档,大有压倒娱乐综艺节目之势。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到大大小小的地方台,民营电视机构,无论是新闻频道、经济频道还是娱乐频道,都在不遗余力地制作、炒作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艺术人生》、《对话》、《国际双行线》、《相约星期六》、《有话大家说》、《锵锵三人行》、《VIP会客室》等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谈话节目进入我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崔磊  刘伟娜 《青年记者》2007,(19):73-73
“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体再现以健康话题为核心的人际传播形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文章通过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模式的构建,分析它的传播方式、健康信息流的构成及传播特点,并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的受众进行解读,提出提升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崔艳  孙瑛 《声屏世界》2001,(4):21-22
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的基本特点就在于“谈”。它是特定的谈话人选在相对固定的谈话环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因此,谈话节目成败的关键在于话题的选择,参与谈话人员的选择,主持人的驾驭能力及节目的定位等。  相似文献   

14.
自中央电视台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走红以后,全国各家电视台的多档节目纷纷效仿,各类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形成了继"综艺风、益智风"后的第三股电视风潮。在"谈话风潮"之初,谈话节目以其选题新颖、风格真实、现场活跃、内容贴近生活等特点赢得了大量的观众。特别  相似文献   

15.
电视谈话体评论节目的基本特点就在于“谈”。它是特定的谈话人选在相对固定的谈话环境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因此,谈话节目成败的关键在于话题的选择,参与谈话人员的选择,主持人的驾驭能力及节目的定位等。 选题要恰当 谈话节目的核心是话题。要做好谈话节目,关键取决于节目本身的主观意念和如何寻找到合适的话题。 话题要有新闻性、针对性。谈话体评论节目,虽不像《焦点访谈》和《新闻调查》那样时效性强、冲力大,但鲜明的时事性,特别是反映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往往更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力和参与意识。湖南卫视的谈话节目《有话…  相似文献   

16.
郭男 《新闻传播》2005,(11):52-53
面对中国电视谈话节目走过的十几年,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一线的从业人员都总结和积累了许多的经验和规律。今日,“谈话节目”仍旧是电视领域研究中的一个热点。笔者在本文着重要分析的是谈话节目诸多要素中的一个:嘉宾。既然要谈嘉宾问题,那我们就从嘉宾角度入手进行大致归类,一般来说,谈话节目的嘉宾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围绕人物以访谈为主的展示型节目,这类节目的嘉宾与主持人是平行甚至超越主持人地位的“主角”,比如《艺术人生》、  相似文献   

17.
在广播改革大潮中涌现的谈话类热线直播节目,引起上上下下的广泛关注,褒贬不一。本文对热线直播谈话类节目中的“谈心节目”一作者称作“情感交流热线节目”,做了较深入的探讨。文章从“标志社会进步的精神窗口”、“发挥广播电台的独家优势”、“美化听众心灵的社会课堂”、“有待深入开垦的精神沃野”四个方面,分析了“情感交流热线节目”产生的动因、节目的特色、节目的导向与节目的功能。作者还着力就决定节目成败优拙的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危机和转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虹 《新闻界》2005,(2):64-65
自1996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走红之后,全国各个电视台的各档节目纷纷效尤,各类谈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地生长出来,电视谈话节目步入“众语喧哗”时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已有179个,基本上每一个省级电视台都有自己的谈话节目。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中央电视台的《对话》、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北京电视台的《国际双行线》、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商业成功之道成为谈话节目的热点,涌现出一大批“如何经商”的广播谈话节目,如《从这里走向成功》,经济类谈话节目在节目播出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错综复杂的财经事件和拥有特殊经历的商界人物不断涌现,面对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长,人们面临着很多困惑和矛盾,为谈话节目创造了丰富的人物故事和广泛的话题空间,经济类电视谈话节目因而孕育诞生。  相似文献   

20.
纵观所有电视节目形式,没有哪一种能和谈话节目主持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相比。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灵魂,主持人的风格与水准决定着节目的风格与水准,主持人的成败直接影响节目的成败。美国学者霍尔&;#183;汉麦斯顿说:“电视谈话节目,商业性的个人神话”。这个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