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梅中伟  刘远志 《传媒》2016,(18):79-82
媒体监督在很多案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司法公正.然而,司法却在顺应时代潮流方面步伐稍显迟缓,一直同媒体形同陌路,两者缺乏沟通,达不成法律共识和道德共鸣,这是媒体的悲哀更是法治的不幸.事实上,司法与媒体的关系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常新问题,在"媒治"环境下实现司法与媒体良性互动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
王伟亮 《青年记者》2016,(13):77-79
新闻与司法的关系研究 新闻与司法之间的关系,是传媒法中的一项重要议题,多年来一直为学者所关注.与往年一样,这年有关此方面的话题也较为分散. (一)媒体与司法的一般关系 有学者从媒介与司法的非对抗性关系入手进行考察,指出新闻与法律两个不同源的上层建筑部门,因传播而产生了若干交集,这是通信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复杂化带来的要素变化所致,其中有着工具理性与社会理性相互碰撞的新特征.该学者认为,相向而行是司法与传媒关系的正确走向.(江作苏、姜诗斌,2015)另有学者就网络舆论对司法审判的促进与妨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关注网络舆论,严格自律;维护独立审判,不受干预;公开审判信息,接受监督;强化舆论约束,和谐发展等良性互动发展的建议.(申技红,2015)  相似文献   

3.
聂晓静 《新闻世界》2014,(8):294-295
刑事案件的特殊新闻价值使之成为社会比较关心的话题,刑事案件报道中涉及的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媒体言论的法律边界问题也备受重视。媒体报道应全面而客观的展现案件的全貌,但不能侵害他人的人格权,不能干扰公安机关的侦查程序,不能影响司法公正,这些应是媒体在案件报道中不可逾越的法律边界。  相似文献   

4.
刘志 《青年记者》2006,(20):36-37
在我国,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一直处在相互纠葛和冲突之中。西南政法大学知名学者高一飞副教授曾用复杂关系和简单关系来形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媒体与司法关系因为涉及到两种民主社会的重要价值的冲突,所以,是一种复杂的关系;但是二者又是一种简单的关系,即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和其他公民与司法的关系是一样的,媒体监督司法的过程中应当享受普通公民待遇[1]。然而,由于我国的新闻法受各种因素的牵制迟迟没有出台,加之我国司法尚未完全独立,所以,在媒体与司法之间似乎也难于找到一个“协调”的平衡点,难点就在于新闻媒体能否介入到司法程序之…  相似文献   

5.
刘志 《新闻知识》2006,(10):87-88
在我国,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一直处在一种相互纠葛和冲突之中。西南政法大学知名学者高一飞副教授曾用复杂关系和简单关系来形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媒体与司法关系因为涉及到两种民主社会的重要价值的冲突,所以是一种复杂的关系;但是二者又是一种简单的关系,即媒体与司法的关系和其他公民与司法的关系是一样的,媒体监督司法的过程中应当享受普通公民待遇[1]。然而,由于我国的新闻法受各种因素的牵制迟迟没有出台,加之我国司法制度尚未完全独立,所以,在媒体与司法之间似乎也难于找到一个“协调”的平衡点,难点就在于新闻媒体能否介入到司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黄静案为切入口,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传媒与司法之间的关系.作者认为,被部分学者和媒体所热论的"媒体审判"在法律和事实层面并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执意坚持媒体报道影响司法审判的公正,会给本来"呼吸空间"就严重不足的媒体报道带来"寒蝉效应",不利于媒体正常监督功能的发挥,既损害媒体报道自由,从长远看也会损害司法公正.因此,应当在重新厘清传媒与司法关系基础上,给媒体以更大报道空间.  相似文献   

7.
"媒介失语"比"媒介审判"更可怕--以一个典型的个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庹继光  李缨 《新闻界》2005,(4):60-61
近些年来,国内学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时经常提及一个概念--“媒介审判“或者叫“媒体审判“,在刚刚过去的2004年里,这一现象表现得尤其突出,因此,国内学者在归纳2004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新鲜话题时,专门把“媒介审判“列入其中.①……  相似文献   

8.
司法与传媒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司法独立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就在于司法独直与媒体监督之间缺乏“和谐”的平衡点,或者说,怎样既实现维护司法独立、又能够加强媒体监督。关于司法与传媒的关系的争论,一种普遍的观点就是,新闻媒体介入司法、对案件的报道和评论,会形成媒体审判现象,  相似文献   

9.
崔金星 《当代传播》2011,(6):105-107,114
网络信息时代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具有互动共生的关系.民众的激情及传媒报道对司法独立天然的侵犯不能成为限制传媒监督的理由.司法应建立与传媒良性互动的关系,为传媒创造宽松的监督环境.网络时代传媒监督对司法的价值及其实现要求司法工作者的新闻观须适应网络信息时代新生态,具有承认并尊重新闻报道权的意识和占领“新闻话语权”、参与媒体...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媒体与司法的关系一直处在一种相互纠葛和冲突之中。西南政法大学学者高一飞曾用复杂关系和简单关系来形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媒体与司法关系因为涉及到两种民主社会的重要价值的冲突,所以是一种复杂的关系;但是二者又是一种简单的关系,即媒体与司法  相似文献   

11.
张君明 《传媒》2016,(5):94-96
现阶段,媒体监督在满足公众知情权、促进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但如果媒体超越合理限度介入司法活动,则不利于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其权力,实践中“媒体审判”的情形屡见不鲜.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权衡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努力构建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有效衡平机制,从而实现媒体对司法的监督和促进作用,确保审判不受外部不当干扰,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盛伯骥 《视听界》2011,(5):19-21
走到今天,电视节目研发与创新实在是个老得不能再老的话题了,但天天还要讲。因此,如何用新的情绪和理念去诠释这个话题,非常关键。笔者对此话题有一些新的感触,试发几点议论。一、节目研发之现状1.胆子都大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湖南广电为首,中国电视媒体爆发了一次节目创新热潮。将海外的模式引进来,使之本土化、简易化、成  相似文献   

13.
张丽娟 《新闻世界》2011,(7):210-211
媒体的有效监督对于保障司法透明,维护司法廉洁,促进司法公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司法有其相对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媒体的过度干扰,又会影响司法的独立和公正。因此。本文认为,在处理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两者关系当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媒体的有效监督对司法公正的重要性,做到媒体、司法协调配合、良性互动、共同努力,从而实现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4.
周嵛 《新闻前哨》2014,(9):73-7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媒体所涉及的领域也日益扩大,新闻媒体介入到司法监督领域则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方面.媒体对于司法活动的监督,可以促进司法的公正与透明,形成媒体监督与司法之间的良性互动,但是新闻媒体不当的监督方式,却会影响司法的公平与正义,正确认识和处理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互动关系,合理调整新闻媒体报道司法活动的限度,才能最终实现媒体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媒体与司法关系规则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处理媒体与司法关系的问题上,西方主要法治国家采用的模式是不相同的。美国采用的是不限制媒体的司法自我约束模式;而英国采用的是司法限制媒体模式;而大陆法国家则采用了一种近乎放任自流的司法向媒体开放模式。中国应当采纳大陆法国家模式。  相似文献   

16.
黄俊华 《新闻界》2012,(5):31-33
媒体审判在发挥着监督价值的同时,也会干扰司法审判过程。越来越多的媒体审判事件出现,使得人们开始从媒体审判转向审判媒体,理性反思媒体引导公众舆论现象。正确处理媒体与司法的关系,要转变理念、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以及优化网络时代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加快,司法领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媒体审判"或"舆论审判"已成为国内研究新闻传播与司法关系的学者经常提及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媒体与司法关系研究,是新闻传播学一个重要的微观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400多篇相关论文的分析发现,经过十余年发展,该领域内一种微观研究范式正在形成。它以媒体监督司法具有合法性为理论前提,以权利-权力制衡理论为解释框架,以改善媒体与司法紧张关系为学术理想,与传播学人本主义范式呈现出相互对应的关系。本文将之命名为权利-权力制衡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9.
羿克 《今传媒》2013,(1):24
在当今社会各种矛盾的凸显的情况下,媒体已经成为表达各种矛盾激化和意见的一种介质,舆论监督作为公共意见的媒介表达,其作用在传媒技术不断革新和进步的时代逐渐显现出来。而传媒与司法的关系从过去的对立关系,渐渐的转变成具有监护权的相对合作关系,媒体舆论对司法审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媒体舆论监督到新闻法制,各位学者专家从舆论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关系、舆论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契合关系、舆论传媒与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明确要求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并就如何妥善处理好法院与媒体的关系提出规范性意见.在司法审判与媒体采访日益紧密交织的背景下,这一规定的出台无疑有助于落实公开审判的宪法原则,有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助于提高司法公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