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说《药》和《祝福》是鲁迅20年代前后创作的两篇小说,前者出自《呐喊》,后者出自《彷徨》,两篇都是高中第三册小说单元的重要讲读作品。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两篇小说的诸方面进行比较,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领一悟。 一、标题含义 两文标题均简洁、鲜明、醒目,内涵丰富,含义深刻。标题《药》含义有三:一是揭示主题——愚昧的群众享用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要医治群众的病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唤醒群众起来  相似文献   

2.
《药》与《夜》之比较荣松鲁迅与叶圣陶都是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都以讲究章法著称,他们的小说是很值得进行比较研究的。鲁迅的《药》写于1919年4月,叶圣陶的《夜》写于1927年10月,创作时间相隔八年余,所反映的生活相距二十年,前者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  相似文献   

3.
作者以《夜》为题,象征了中国当时正处于白色恐怖的黑夜之中;夜是黎明前的黑暗,还表明对黎明的呼唤、对黎明的向往。这一象征意义既通过小说的环境、情节来体现,也通过人物形象来反映。《夜》与鲁迅的《药》,都写了革命者的母亲的形象。同是革命者的母亲,但形象意义不同。《药》中的夏四奶  相似文献   

4.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文学体裁,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是小说教学的重点.1990年版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本的两个小说单元,共选了八篇小说,其中有鲁迅的《药》、叶圣陶的《夜》、高尔基的《母亲》.这三篇小说分别塑造了三个母亲形象,三个母亲既有惊人的相似,又各具风采,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到三位作家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和作品的不同风格,领略到它们诱人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药》、《夜》、《母亲》中塑造的三  相似文献   

5.
《药》与《夜》这两篇脍灸人口的佳作,不仅在标题的拟定、人物的安排、主题的设置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而且在艺术风格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6.
<正>《药》的主人公究竟是谁?不少研究者认为,夏瑜和华老栓都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或中心人物,有的研究者甚至认为华老栓更为重要。他们的理由是:这篇小说题名为《药》,而作品故事中作为这“药”的人血馒头正好连接着这两个人物,因此,作为主人公,这两个人物便被看作缺一不可了;而且小说对于华老栓的描写用的笔墨最多,又是正面描写,华老栓似乎还是中心人物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药》和叶圣陶的《夜》在思想和艺术的许多方面既有好些相近甚至互通之处 ,又分别呈现着各自鲜明的特色 ,可谓异曲同工 ,各具千秋。本文试图从标题艺术、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表现技巧和创作风格等五个方面的比较中 ,来领略和欣赏两篇小说的思想意蕴和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8.
毕飞宇的《生活边缘》是反映当代年轻人同居生活的一部比较优秀的小说,鲁迅先生的《伤逝》则是这类小说中最杰出的精品,本文尝试比较这两篇小说,揭示两个时代同居生活结局基本相似的原因,进而分析两篇小说在写作技法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张莹 《语文知识》2009,(3):33-35
《白雪猪头》和《人民的鱼》是苏童发表于2002年的两篇小说。小说展现了物质贫乏年代百姓的生活现实和生活智慧,塑造了一些鲜活的平民女性的形象,凸显了人情的温暖和人性的美好。这两篇小说在艺术上隐匿了先锋色彩而向现实靠拢,让我们看到进入新世纪的苏童创作上的一次温情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之标题反映了作者的怀旧情绪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八月之光”这一人性之光折射出了人类古老久远的美德,象征着人淳朴、善良、美好的本性和爱与被爱的渴望。它既体现了福克纳深受其影响的基督教义,更闪耀着超越基督文明的人文主义光辉。它代表了福克纳所推崇的宁静恬淡的生活本质,也表明了一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小说题目由最初的《幽暗之宅》到《八月之光》的这一变化,表明了福克纳在创作中思想的发展和主题的升华。《八月之光》这一标题传达了作者对于美好人性的永恒信念,凸现了小说超越时空的意义和魅力。  相似文献   

11.
鲁迅,这位高举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的巨匠,以其独具的慧眼,用小说这种特殊形式,高屋建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现实,不仅每一篇都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成就,即使是细节之处也都有其独具的深刻性。关于这一点,我想用中学课本上的《故乡》这篇小说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2.
一、明确目标 分析主题 《夜》这篇小说长达6000多字,如何在一节课里指导学生自读,把握学习重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应该说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不过毕竟前面学生已学过了《母亲》、《药》等,有关小说的知识如人物形象、环境、情节及分析人物形象、典型环境、故事情节的方法巳基本掌握,所以学习《夜》目的不只是了解《夜》的主题是什么,重要的是要通过分析《夜》的主题让学生掌握分析小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社戏》是鲁迅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写的一篇反映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无论是从鲁迅先生创作这篇作品的时代,还是作品所描写的时代,当时旧中国农村正处于贫困和动乱境地,农民生活充满悲惨和不幸。但是我们拿《社戏》和鲁迅的其它一些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比较,我们发现《社戏》所反映的农村,既没有《阿Q正传》中那种阶级斗争日趋尖锐和动荡不安的气氛,也没有《故乡》中那种农村经济日趋破产的景象,更没有《祝福》中那种难以避免凄厉的悲剧。《社戏》中写的平桥村生活显得宁静美好,整个作品带有一种牧歌的情调。小说表现的是作者儿时在平桥村一段美好生活,歌颂了以六一公公为代表的农民和以双喜为代表的少年们身上那种淳朴善良、热情好客、聪明能干的好品质.  相似文献   

14.
率真悠远的自然母题——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母题”角度看 ,美国作家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无疑是一部反映“自然的母题”的佳作。自然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审美过程中 ,让人们感受到的基调是率真与悠远。《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篇小说的标题、创作背景与主要内容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5.
《药》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力作之一,小说以一九○七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秋瑾被清朝统治阶级杀害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现实。小说表现内容极其丰富,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触目惊心的题材,纷繁复杂的时代背景,鲜明深刻的主题思想,巧妙周密的双线结构,维妙维肖的肖像描写、生动逼真的行动描写、阴冷凄清的场景描写……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引起学者和读者的极大兴趣,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本人在阅读理解《药》这篇小说时发现,在名目繁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几乎没有涉及小说“人物对话”的。而《药》中的“人物对话”是…  相似文献   

16.
《祝福》与《边城》(节选)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第二板块的两篇小说。《祝福》写于1924年,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凄苦的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边城》写于1934年,借翠翠与天保、傩送兄弟俩纯净凄美的爱情悲剧,展现了一幅古朴绚丽的湘西风俗画卷,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两篇作品都是中国现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常读常新,但正如同这一板块的题目“永远新的旧故事”一样,因为阅历的局限,环境的变化,小说时间的久远,学生在理解和接受上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谈《药》     
《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前夕写的一篇反映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现实的短篇小说,最初发表在一九一九年五月的《新青年》杂志上,后由作者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用小说的形式,无情地揭露封建社会吃人的反动本质,向人们发出的猛烈而又清醒的呐喊,“显示文学革命运动的实绩”,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页。若干年来,这篇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感人的艺术力量,激动着广大读者的心,给人们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药》和叶圣陶的《夜》两篇小说的线索特点是相同的,都是一明一暗,明暗两条线索交织发展的。《药》的暗线是写夏瑜的革命斗争和被害的经过:《夜》的暗线是写映川夫妇为革命英勇献身的经历。那么这两条暗线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已》和《范进中举》两篇小说具有相似之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体裁上。相同点:都是小说,都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不同点:《孔乙己》是短篇小说,情节简单,完整,容量小,人物少。  相似文献   

20.
论《风波》     
《风波》作于一九二○年八月,是鲁迅最早的一篇反映农村生活的小说。这小说向来似乎并不很受人重视,但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有值得注意的地方。鲁迅在里面第一次反映了辛亥革命同农民阶级的关系,并且初次就这方面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经验;以后他的一系列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在总结历史经验方面大抵沿《风波》而来,只是反映辛亥革命的历史真实更深广,思想也更深邃了。其次,鲁迅在这小说里第一次显示了他描写农村生活风习和通过农民日常的悲喜剧揭示重大历史问题的卓越的艺术才能。在鲁迅所有描写农村生活的小说中,《风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作者在小说里所描绘的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