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改变过去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目标结构。首先,教师在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来确定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等为基础的,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指导,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理清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教育目标,并有意识地强化能力目标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1、确定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1)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因此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教师的教育观点必须转变:从“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的观念;从“以教师本位”的观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从“权威教学”的观念转变为“共同探索”的观念;从“传统模式”的观念转变为“开放性教学”的观念。教师有了培养创新思维的主导意识,就能自觉地围绕“培养创新思维”这个核心研究确定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应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的目标结构。   首先,教师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 ,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有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就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1.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在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  其次,教师要明确“培养创新精神”不是凭空的,是以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概念等为基础的。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转变“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不是不要基础知识,而是要求教师正确处理基础知识与能力、观念和创新精神的关系,要求教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上,而是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  如在指导学生学习《搭纸桥》(人教版五年制《自然》第四册)一课…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牢固地、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以“双基”为依托,以教材为线索,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主要方面。一、营造宽松环境,培养创新精神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这一关系同时确定了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自己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从实际出发,自…  相似文献   

6.
夏坤学 《广西教育》2007,(11B):22-22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首先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应试教育的圈子里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新课改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创新精神,把教学的重心和立足点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上来,引导学生想学、会学、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本身就要有创新目标、创新精神、创新观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创新教育为导向改革新世纪的课堂教学,是一场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很多问题,我们认为,当前最迫切的是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坚定培养创新能力的价值取向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师有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导意识,才能自觉地做到围绕“培养创新精神”这个核心研究确定教学目标。要真正使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创新能力,就必须摒弃“以知识为核心”的教育价值观,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与价值观,坚定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价值取向,把培养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行动指南,并紧紧围绕这一…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贯彻这一理念?笔者认为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入手。一、教师的正确引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保障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教师必须要有培养创新人才的意识和培养创新精神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现代特殊教育》2005,(3):38-38
韦渊在2004年第12期《中国教师》上撰提出: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首要的一条是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新型的目标结构。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求“新”、求“变”,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 ,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一、确立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培养创新精神是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观念为基础的。强调创新不是不要知识 ,而是要正确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观念与创新的关系 ,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即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 ,更要使他们掌握“点金术”;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知识爆炸性膨胀的今天 ,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知识总量相比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3.
李玉珍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226-226,25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其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数学理念到教学方式上,大胆创新,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本人就初中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创新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创新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毫无疑问,课堂教学是教育创新的主渠道,而在教学内容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课堂教学的决定因素是教学模式。因此,确定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先进的教学模式都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它能有效地体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创新教育目标。“问题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意识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应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创新人才内涵及培养理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有新的理念,即在传授知识方面,既要传授知识,又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理念;在成才目标方面,既要破除因循守旧的人才观,又要确立以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为目标的新的人才观;在育人观念方面,既要注重共性的培养,又要强化个性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科建设方面,既要注重本学科的特色,又要树立文、理、工、农、医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理念;在教学观念方面,既要改变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又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理念等.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国家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 ,科技的进步依赖于人才的水平 ,而人才的水平集中体现在他们的创新意识上 .因此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是当前教育的首要任务 .教师的主要责任则是在深刻领会创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的基础上 ,下大力气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为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 .1 确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目标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就是要改革过去的课堂教学目标结构 ,确立以“培…  相似文献   

17.
蒋爱娟 《成才之路》2009,(10):37-37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因此,在确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前提下,要培养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教师必须要深刻领悟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精髓,有组织、有计划、创新式地去进行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以能力为目标,以育人为目的”。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如何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提供的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的未来需要什么?是创新,而教育承担着创造使命。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时代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能力作为根本目标,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培养学生能力为主旨“的基本原则。然而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调动这个主体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当代教师普遍关注并始终研究掌握的课题。在教学中,产生“乐学效应”,这是呼唤主体创新精神的一个有效方法。那么怎样…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的教法要体现新程课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这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来确定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采取多种方法,优化教学结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英语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