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采用乳状液膜法分离富集药厂未处理废水中的邻硝基酚(OPN),探讨了液膜中表面活性剂用量、膜增强剂用量、内水相浓度、乳水比、油内比以及乳水混合转速和时间参数之间的最佳组合方案:煤油95mL,Span80为5mL,内水相浓度为2.5%.油内比2∶1,乳水比1∶3,乳水混合速度100r/min,混合时间25min.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实验室制备的乳状液膜分离富集废水中的邻硝基酚,n=6时,邻硝基酚的平均富集率为98.58%,RSD为0.22%.  相似文献   

2.
液膜分离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金属离子预富集手段,本文采用组成为载体P-204(8%),表面活性剂Span-80(3%),膜稳定剂液体石蜡(0.5%),膜溶剂煤油(88.5%),内相HC1的浓度2.0mol/L的液膜萃取体系,考察了萃取时间、外水相酸度、转速、乳水比的分离条件对镉萃取率的影响。,实验优化后的萃取条件为萃取时间10min、外水相pH=4.50、乳水比1:4、搅拌速度200r/min;将液膜分离与火焰原子吸收相结合检测镉、铜离子,结果表明,此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低、检测范围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脂质体内外水相pH梯度的制备方法的探讨,采用凝胶过滤层析技术将脂质体外水相的pH4.0柠檬酸缓冲液替换成pH 7.2磷酸盐缓冲液,在脂质体内外水相形成pH梯度。在药脂比为1∶5、1∶10、1∶15和1∶20(质量比)时,阿霉素在pH梯度的驱动下从脂质体外水相穿越脂质双分子膜进入内水相,包封率分别达到96.7%、98.7%、96.8%和95.1%,其中药脂比1∶10时包封率达到最高。药脂比1∶10制备的阿霉素脂质体在37℃,12 h内阿霉素泄漏均低于1.0%;48 h内药物泄露率低于5.0%。通过该实验,使学生们能够观测到如何采用凝胶过滤层析技术调节pH梯度,以及pH梯度在阿霉素脂质体主动载药过程中的重要性,为脂质体递释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了Span-80为表面活性剂的乳状液膜稳定性问题。考察了表面活性剂Span-80的用量、TBP的用量、内相NaOH的浓度、膜相添加剂石蜡等因素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pan80的用量在10~12%时乳状液膜的破损率较小,当NaOH的浓度为0.5mol/L以下时破损率较低,载体TBP用量的增加膜破损率随着加大,液体石蜡对液膜的稳定性没有正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苯胺水溶液的乳化液膜处理过程,对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用量、膜增强剂用量、搅拌速度、乳水比(Rew)、油内比(Roi)、外相pH值及处理时间的影响进行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当水中苯胺浓度为510.8 mg/L时,经过一级液膜处理,水中苯胺的含量可降到1.405 mg/L,苯胺去除率可达99%以上,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萃取一反萃取实验确定了TOA液膜体系萃取和反萃取pd(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通过测定外水相经液膜提取前后H~+和cl~-浓度的变化确定了液膜迁移机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JLT-57型不锈刚筛板精馏塔分离乙醇-水混合物的进行研究,以主要影响生产的因素:原料的浓度、釜液的浓度、原料流量和回流比做正交实验来确定乙醇水溶液浓度最高的条件,即乙醇-水混合物分离的最佳生产条件,得出实验号为1的一组实验数据:原料体积比为20%、釜液体积比为5%、原料流量为4L/mol、回流比为3:1时,得到产品的浓度为0.949(体积比),此时釜液和原料液的浓度都比较低,回流比也比较大,但是浓度却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二甲苯为萃取剂,通过二次萃取的方式,对2,4-二氯苯氧乙酸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萃取剂种类、油水比、废水pH值以及反萃液的pH值对提纯氯代酚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萃取油水比为0.4/1,pH在4.60-4.62,一次反萃液的pH值在5.05左右,氯代酚萃取效率达到最高。使得废水中的氯代酚能够返回生产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9.
实验证明醛基对 [Ag (NH3 ) 2 ]+ 的还原作用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 6 - 8,而甲酸是较强的羧酸 ( 2 0℃ K =1 76 5× 1 0 -4 )。银氨液的PH值范围是 1 0 - 1 1 ,当向其中加入甲酸后若混和液的PH值小于 6时 ,澄清液会开始出现浑浊 ,加热条件下是绝对不能生成银镜的 ,因银氨液中的如下平衡 :Ag(NH3 ) + + 2H+ Ag+ + 2NH4+ 在酸性条件下向右移动而使银氨络离子受到破坏 ,因此曾有人提出应增强反应混和液的碱度 ,也有人提出用甲酸的强碱盐代替甲酸的方法 ,无论哪种作法都离不开要使反应混和液的PH都≥ 1 3时才出现银镜。笔者多次作了向银…  相似文献   

10.
《滨州学院学报》2018,(2):73-77
为了研究聚合物浓度和降解时间对原油乳状液破乳的影响,采用石油沥青质四组分测定法,将原油分离成四组分(胶质、饱和分、芳香分、沥青质),并用破乳剂BSA108测定原油及其各组分与煤油混合为油相以去离子水为水相配置的模拟乳状液的破乳性能,研究不同浓度和不同降解时间的聚丙烯酰胺对原油及其各组分配置的乳状液破乳的影响。实验表明原油及胶质、油分、沥青质分别配置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大小为:沥青质>原油>胶质>油分,其中沥青质对破乳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三组分;随一定分子量的聚丙烯酰胺降解时间的增长以及浓度的升高,破乳难度逐渐降低,但整体上随着聚合物的加入乳状液的破乳难度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