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蒙古族的地神(斡脱坚)崇拜观念,是与天神(腾格里)崇拜相呼应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萨满教自然崇拜中仅次于天神崇拜的一项具有代表性的宗教活动,源自于普遍信奉萨满教的远古北方草原民族。蒙古人认为天神是创造万物的父亲,地神是滋养万物的母亲。他们不但崇拜地神,还要对地神进行祭祀,把食物的精华(德吉)献给大地。对今人而言,崇拜地神有崇尚自然、爱护地球的积极意义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古曾普遍存在过崇拜太阳神的现象,这种现象具有三个方面的文化内涵:生殖神崇拜、农业神崇拜、祖先神崇拜等,因而,太阳神就具有三重身份:生殖神、农业神、祖先神。这三个方面互相交织,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表现了同样的主题——太阳是万物(包括人类)之源,是繁衍万物和人类的生殖大神,是主宰世界的最高的神截。这是原始人类一种生命的呐喊和渴求。  相似文献   

3.
古人最早居于山洞,故对石头充满了感情。在古人心目中,石头是万能的,即所谓“灵石”。古人将石头人格化并赋予之灵性,成为崇祀膜拜的偶象。纵观灵石崇拜,其主要还是源于对山岳信仰与崇拜的观念,而灵石崇拜演绎的人文功能和象征意义也与山岳信仰与崇拜的理念紧密相关。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山地民族对灵石都具有普遍深刻的敬畏与神圣的情感之重要原因。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和各民族的传说习俗中都保存着灵石崇拜的情结。  相似文献   

4.
秦人在关中将东方商人的上帝崇拜与西方周人的天神崇拜相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祭祀文化。秦人在关陇地区快速崛起之时,既受西部西戎游牧部族神权观念的影响,又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天神观念,随着向东方的不断开放,拿来东方的人才和文化制度的同时,在不断兼融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祭祀文化作为观念文化的核心在关中大地上日臻进步和完善。秦的祭祀文化体系贯通秦汉,在关中大地上绵延八百余年,波及全国,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论巴人的白虎武神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人崇拜白虎,创造了极有特色的白虎文化。在其白虎文化体来中,白虎不仅是巴人的图腾神与祖先神,更是巴人的武神,反映了巴人崇力尚勇的历史传统,体现了巴人精兵尚武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山岳信仰是古老的世界性信仰,中国很早就发生了关于山岳的神话、信仰与礼敬行为。山岳祭祀是中国传统祭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山岳祭祀经历了原始自然崇拜、神秘王权确认与帝国江山社稷保障三个阶段。人们由被动膜拜山岳,到主动册封山神,再到要求山神为我所用,山岳巍巍万年没有改变,但人与山的关系却在不断的变化之中。今人的山岳观念较之于古代人的山岳观念无疑有重大的改变,人们对于山岳已经由崇拜信仰转变为尊重感恩,因此祭山礼俗发生改变理所当然。如果在重视继承传统礼俗中的有益的祭祀原则与仪轨的基础上,根据当今社会伦理意识与民族文化建设需要,在复兴祭山礼俗过程中对传统礼俗进行适应性或者说选择性的传承,则既尊重与继承了传统,也遵循了当代社会的文化逻辑,是传承中的更新,符合文化演化法则,同样适合我们今天所从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拉祜族宗教信仰的发展正处于多神向一神转变的过程,在他们的生活中信仰的最高神是“厄沙”,但是在万物有灵的思想影响下,西双版纳拉祜族的宗教信仰中多神崇拜的痕迹还很浓重,还有水神、树神、山神、太阳、月亮以及祖先神灵等等的崇拜,常见的传统宗教信仰方式主要有:天神崇拜、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和农耕祭祀几种。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记载了上古祖先在强大自然前的崇拜。这种自然崇拜反映了上古祖先心中对那种客观不存在的力量的幻想,这就是我们后代所谓的"神"。这些自然崇拜的过程也成为中国神话传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9.
尧舜二帝的原型破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尧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在原始社会,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是叠合在一起的。在父权制社会,人们崇拜祖先,主要是崇拜男性生殖器,也崇拜男性生殖神。本文考证认为,尧帝即窑神。在原始思维中,“窑洞”与“生殖”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尧帝即窑神亦即男性生殖神。舜帝即帝俊,亦即甲骨文中的高祖,化身为鸟.其原型为男性生殖器。  相似文献   

10.
论彝族天神     
天神崇拜是古代民族和现代后进民族的普遍信仰行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各个民族天神崇拜的对象、内涵、职能及其发展演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先秦时期,汉族前身——中原华夏族就十分崇敬天神,乃至后来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亲登泰山祭天。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白、纳西、彝、傈僳、景颇、基诺各族普遍崇拜天神,祭仪隆重,直到今天仍保留。彝族的天神崇拜经历了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人格神崇拜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产生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1.
论彝族天神     
天神崇拜是古代民族和现代后进民族的普遍信仰行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各个民族天神崇拜的对象、内涵、职能及其发展演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先秦时期,汉族前身——中原华夏族就十分崇敬天神,乃至后来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朝历代的皇帝都要亲登泰山祭天。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白、纳西、彝、傈僳、景颇、基诺各族普遍崇拜天神,祭仪隆重,直到今天仍保留。彝族的天神崇拜经历了自然崇拜到祖先崇拜、人格神崇拜的发展演变过程,并产生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匈奴拜天地日月,祭祀祖先,敬畏鬼神,为多种崇拜。匈奴有巫师,行军作战,必先占卜吉凶,并作巫术,驱邪避恶,加害仇敌。匈奴神化王权,宣称单于为天神之子,匈奴宗教虽较原始,却已成为匈奴游牧帝国专制王权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同属汉文化圈,两国的山岳信仰产生、发展的轨迹近似,但风格各异。日本神代史中有关日本富岳尊的记载、浅间富士的祭拜活动等凸显了日本风土对当地民众的行为与心理影响,中国南岳火神信仰从政权稳固的需要中被赋予了皇权至上的文化内涵。神明化了的大山反映出中日两国在山岳崇拜和信仰中的相同精神实质与不同的物质基础、相似的祭祀内容与不同的神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闽台医神崇拜,是宗法制度对宗教文化渗透的一种表现,将对祖先和对神的崇拜结合起来,带有浓厚的亲情和乡情的色彩。本文从四个方面:(1)医神东渡奠定闽台根文化;(2)医药氛围形成民族文化向心力;(3)施医赠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4)医神崇拜的认同与寻根;讨论医神崇拜在闽台关系史的地位、作用及其影响。并说明闽台医史人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术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天”是周代思想中的至上神。如说,“周人把天神想象和说成无限关怀人世统治的有理性的最高主宰”(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94页),“周代的至上神为天”(杜而未:《中国古代宗教研究》,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版,第89页)等等。然而这一观点验之周代思想和社会生活,在很多情况下是难以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语文》2007,(6):27-27
1.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17.
东山嘴红山文化祭坛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形态最早、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处具有郊祭性质的史前社坛遗址,是后世南郊祀天、北郊祭地之礼的重要文化源头。在祭坛之上发现的裸女形象神主,应是来源于祖神的天神,其神格兼有天神和祖神属性,而与以往人们所说的属于自然崇拜性质的生育女神或地母等无关。红山文化先民的祖神、天神和地神彼此重合、互为一体的观念形态,正是商周之际以祖先配享天地和郊天祷祖之礼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8.
《竹枝词》是唐代诗坛上的一枝奇葩,自来以民歌体视之。本文运用文学人类学方法,探明《竹枝词》其实源于西南地区的巫歌,是在“竹王崇拜”这类原始宗教活动中用于迎神的;而“竹王崇拜”又与“竹枝”这种植物图腾的崇拜直接关联着。文章钩沉史籍文献,考明了竹王、竹郎之神最早源于《山海经》中的神话,且第一次给“廪君”这一神话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祖先神以明确的解释。同时,对于《竹枝词》的演唱方式,也作了较为合理的推想。  相似文献   

19.
支格阿鲁是古代彝族的神话英雄人物,被西南地区的彝族认为是远古祖先,受到崇拜.彝语南部方言区流传的笃杰阿龙(也称阿龙)传说,就是支格阿鲁传说.相比之下,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已经从文学、信仰观念层面发展到了仪式实践阶段,这是支格阿鲁崇拜文化中的较高级阶段.支格阿鲁是祖先神、生育神和村寨保护神.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形成了两项村寨集体性的信仰民俗仪式:“咪嘎哈”仪式和“德培哈”仪式.“咪嘎哈”仪式一年一度举行,“德培哈”仪式十二年一度举行.目前,彝语南部方言区的支格阿鲁崇拜文化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传承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语文》2006,(7):26-26
①祭天。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