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膜电位形成的生物物理机制。目前关于离子通透性的模型有两类,一类是连续性模型,认为离子只是以扩散和漂移的形式通过细胞膜;另一类是非连续性的,认为离子与离子通道结合成一个或数个中间状态才通过细胞膜。两类模型都能解释很多生物电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神经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膜电位进行分析,详细阐述静息电位与动作点位的概念、产生原理及测量方法,并通过分析电位变化图像找寻膜电位在神经调节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江海泉 《时代教育》2009,(7):146-146
物质跨膜运输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知识.不同的运输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细胞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运输形式,完成对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和一些信息传递.本文归纳分析和举例说明了物质的跨膜运输与膜电位变化,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pH玻璃电极对溶液中H+的选择性响应,关键在于其敏感膜中膜电位的形成。因此准确理解膜电位形成的思维逻辑非常必要,该思维逻辑就是模型思维与函数思维的联合运用。鉴于此,本文阐述了膜电位形成所采纳的模型及其计算公式推导,并对pH玻璃电极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对高中生物教材中表述不清的膜电位相关知识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对膜电位的测量方法及示意图中所隐藏的信息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6.
二氧化硫和细胞膜电位都参与细胞的重要生命活动,因此,观测细胞内的线粒体膜电位和二氧化硫衍生物对研究与之相关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目前,可观测线粒体膜电位和二氧化硫衍生物的荧光探针往往需要洗涤过程,这会对细胞产生损伤.为此,本文设计合成了可以观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二氧化硫衍生物的多用途荧光探针,并用此探针观测了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二氧化硫衍生物的变化.此外,该探针的生物相容性较好,可以为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和细胞内二氧化硫衍生物相关的疾病诊断提供重要工具,并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的主干、核心内容。其中关于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图像的分析,既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又是高考中的热点。不少学生对于此类问题感到无从下手,不能准确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下面就该类问题的解题策略进行分析总结。一、明确膜电位的记录方式是解题的切入点膜电位的记录分为细胞内记录和细胞外记录两种方式。细胞内记录(图1中的A)是用微电极  相似文献   

8.
李能国 《生物学教学》2010,35(12):47-48
本文论述了与神经冲动产生、传导、测量相关的物理学和生理学问题,分析了典型相关高考试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 一、前言 静息电位是生理学的基本概念,按现在普遍接受的渗透学说,静息时主要的可通透离子,K~+、Cl~-的跨膜运转共同形成静息电位。一般的生理学教科书,认为K~+是形成静息电位的主因,静息电位大小决定于膜内外K~+浓度比,理论上应等于K~-平衡电位。对于Cl~-的作用,有些认为由于膜内大分子的排斥,Cl~-的跨膜运转很少,故其影响可以忽略;或者认为K~+跨膜运转形成的电位差正好抵消了Cl~-的内移趋势,故一般不出现Cl~-的跨膜运转。  相似文献   

10.
<正>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在2017年新颁布的考试大纲中仍然为第Ⅱ层次要求,该部分涉及的膜电位的变化、电流计指针的偏转及相关曲线图的分析一直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内容及其变化的机理,掌握分析的方法,准确解答相关试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1让学生熟悉膜电位的测量方法及测量结果1.1静息电位的测量方法及结果方法1: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  相似文献   

11.
在经典的单细胞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近似的活细胞模型,用来拟合有初始跨膜电位的细胞。外加电场作用下,引用概率函数分析了细胞膜电穿孔不对称特性,分析了控制电穿孔不对称性的手段是调整电场参变量(电场强度、频率和占空比)。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了细胞跨膜电位随参数变化的规律。比较细胞上不同区域的膜电位和细胞膜电穿孔阈值电压,得出的结论是:由于细胞膜有初始跨膜电位的存在(如U_0=-70mV),如果合理选取电场的各参数,可以控制细胞膜上形成电穿孔的不对称性。讨论了电穿孔的不对称特性在生物技术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生物电的测量方法以及几种常见生物电位的形成过程和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生物电现象的发现过程,以及在探讨生物电本质问题的系列研究中,由Hodgkin,A.L.等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的离子学说,该学说圆满地解释了静息膜电位、动作电位等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证了生物界最基本的生命运动光合作用、生物氧化的进行依赖于电子及其传导;神经肌肉兴奋的传导就是电子的传导;电子及其传导使感觉得以形成,赋于酶的催化功能。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berbamine on human hepatoma cell line SMMC7721. Methods: The effects of 24 h and 48 h incuba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0-64 μg/ml) of the berbamine on SMMC7721 cells were evaluated using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MTT) assay. Hoechst 33258 staining was conducted to distinguish the apoptotic cell, and the appearance of sub-G1 stage was determined by PI (propidium iodide) staining, the percentage of apoptotic cell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following annexin V/PI staining. Flow cytometry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cell cycle distribution and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ψm), the expression of activated caspase3 and caspase9 was analyzed by Western-blot. Results: The proliferation of SMMC7721 was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with berbamine in a dose- 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Berbamine could induce apoptosis in SMMC7721 cells and could cause cell cycle arrest in G0/G1 phase, to induce loss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Vm) and activate caspase3 and caspase9. Berbamine-induced apoptosis could be blocked by the broad caspase inhibitor z-VAD-fmk. Conclusion: Berbamine exerts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s o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MMC7721 cells. The anticancer activity of berbamine could be attributed partly to its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and induction of apoptosis in cancer cells through loss in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and caspase activation.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肝细胞发生凋亡时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动态过程,介绍了肝细胞凋亡过程中SOD,GSH-Px,MDA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阐明了不同强度运动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认为大强度运动可诱导肝细胞凋亡,而运动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下降,是肝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18.
神经调节在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中,占主导地位,其中在兴奋的产生、传导、传递过程中,膜电位的产生、转变、测量方法以及产生电位变化曲线,学生理解起来困难重重.下面立足教学实践,破解教学难点,开展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9.
<正>"神经调节"一节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教材中展示了一些"隐性"知识,给师生的学习造成了困惑,现例说如下:1 Na~+、K~+在兴奋传导和传递中1.1 Na~+、K~+的分布及维持机制例1(2011年高考上海卷)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1)表1是哺乳动物神经元内外两种主要阳离子的浓度。a、b代表的离子分别是__和__。从细胞膜的结构分析,维持这种离子浓度不均匀分布的机制是__。  相似文献   

20.
<正>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存在于安静细胞膜的两侧,故亦称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静息电位都表现为膜内比膜外电位低,即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K~+(Na~+)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中具有决定作用,两者在细胞膜的分布是不均匀的。那么,细胞外液Na~+浓度发生变化时,神经元静息电位是如何变化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