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3 毫秒
1.
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趋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是城市休闲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开展城市休闲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本文从休闲体育与城市休闲空间视角入手,探讨了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概念,阐释了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剖析了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发展趋势进行了前瞻性讨论,提出了后奥运时代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综合性与集中化、生态化与人性化、文化性与特色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休闲体育空间整合与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实地考察,结合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案例,聚焦于城市休闲体育空间优化问题,提出若干整合模式,以期构建城市休闲体育空间供给的理想模式。研究探讨城市空间优化的理论依据,提出整合优化模式。认为:在上海市区域内,体育中心地整合、城市RBD整合、居住区空间整合、城市绿地整合、城市滨水空间整合、交通环境整合等模式在现有的城市休闲体育资源整合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道体育是指在城市绿道空间,以身体活动为基本手段,实现生态、和谐、共享的公共服务。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城市绿道体育休闲空间显得弥足珍贵。该文系统分析我国中西部、东部城市绿道体育休闲的区域特色及其背后的文化、地理等特征,进而从区域、社会发展等角度出发,以珠三角为例,讨论我国城市绿道体育休闲助推空间分配向公平正义转向,以期促进我国城市绿道体育休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使得城市体育休闲户外活动空间的营造变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分析各年龄分阶段人群体育休闲户外活动空间特征为基础,提出了营造城市体育休闲户外活动空间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5.
休闲体育与城市文化品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对休闲体育与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文化学视角上的阐释,一个城市的文化,乃是城市中人的文化的显现。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贵在关于城市中人的文化活力、气息与文化精神的培育。休闲体育是一种活力的文化因素,是城市中品位的文化构成,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有着非凡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体育休闲空间是城市社会空间的组成部分,也是居民参与体育休闲活动的重要空间.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休闲空间的概念与特质出发,探讨体育休闲空间对参与者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以广场、马路、看台、健身房为例,阐述社会学视角下体育休闲空间的社会意义,并为我国社会体育休闲空间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居民体育休闲水平的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7.
社会转型视域下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是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综合作用于城市物质空间后表现出来的具体形态,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改变必然会引起它的重新组合.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休闲方式的变化及其社会转型期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体系结构的基本涵义、特征与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阐释,揭示了社会转型期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演变机制,建立了未来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重构框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生活空间的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8.
马军 《体育科研》2015,(1):66-69
优化城市空间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指标,体育活动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的城市空间中合理布局和利用体育活动空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改善人们的宜居环境,是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将标准型与非正式的体育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体育活动空间的优势对城市空间功能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体育空间与自然环境、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创造宜居生活空间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究智慧体育空间助推城市建设的逻辑动因、实践探索与推进思路。逻辑动因:空间实践推进城市更新长效机制建立,消费升级转型撬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赋能焕发城市文化新活力,“体育+社群”提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体育“新场景”重构绿色城市“新生态”。以成都为例开展实践探索:“以人为本、与城共生”推动城市制度创新,体育消费新空间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体育+空间+文化”重塑城市文化氛围,社区体育新样板加强城市社区治理,绿地体育空间践行城市生态文明理念。推进思路:完善政策指引,引入资本力量;加强技术创新,数据驱动发展;强化社区治理,创新实践活动;激活闲置空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利用可达性和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分析苏锡常地区公共休闲体育设施的空间公平性。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开放空间的空间公平性较高,而体育场馆的空间公平性较低。公共体育设施空间公平性的区域差异性较大。苏州和无锡市公共休闲体育设施公平性要高于常州市。各城市中心城区的公共休闲体育设施公平性较高,而边缘地带及周边县区的公平性则较低。结果反映出苏锡常地区公共休闲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不合理特征较为突出,政府需要调整当前公共休闲体育设施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实证研究等方法,从区域经济学、空间经济学、新地理经济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视角出发,选择后奥运时期北京城市旅游休闲健身公共游憩空间建设与市民幸福指数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借助奥运会推动后奥运时期城市休闲健身公共游憩空间建设提升市民幸福指数的现实性,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现公共体育资源均等化和促进居民休闲体育活动为目的,对我国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以及层次分析法,以社会体育学、体育地理学、以及公共资源管理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对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确定了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的内涵,构建了城市休闲体育空间结构合理性评价体系并确定了指标的权重-包括3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以及18项三级指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休闲跑(recreational running)这种发生在城市公共空间,以锻炼、休闲、娱乐为目的的大众健身活动,不仅成为引起全球关注的文化与社会现象,也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现有研究从史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的视角对“休闲跑热”现象进行多维分析,但鲜有从自治地理(autonomous geographies)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提出了2个当代城市研究的个案,并批判了他们对于城市及其空间建构过程的片面性理解;其次,通过回顾经典的城市理论,本文梳理出了身体、空间和城市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展开了关于当代城市理论的探讨,从空间组织形式的角度去探讨了身体与城市之间的实践关系。总体而言,本文在西方社会理论的脉络中探讨了身体、空间和城市等几个重要概念,并强调了对于"身体"概念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城市及其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5.
从城市社会地理学的角度出发,文章分析了城市休闲体育的涵义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休闲体育城市的概念,初步探讨了建设休闲体育城市的意义、发展思路和工作要点,旨在为推动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空间是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实现载体,为女性休闲体育主体实践和社会建构奠定了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制度基础。社会空间视域下的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主要研究女性身体空间社会建构的影响因素、作用机理,以探求社会空间、身体消费及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从空间的主体实践与社会建构角度探索身体、空间和休闲体育的理论关联与实践路径,诠释当代女性休闲体育行为中身体、生活与关系等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整合与再生产机制,剖析身体赋权、生活型塑与关系再造对女性休闲体育行为的空间基础与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休闲体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休闲体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沿海城市休闲体育发展迅速,城市休闲体育健身旅游发展较快,城市休闲健身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居民支配利用休闲时间不合理;我国城市休闲体育产业还相当落后;国家对体育投资偏低;城市休闲体育发展严重失衡;城市休闲体育理论研究贫乏。建议加强城市休闲体育的理论研究;加大宣传力度,树立科学休闲体育价值观;加快以大城市为主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促进城市休闲体育的发展;建立和逐步完善城市休闲体育的消费和服务体系;加大对城市休闲体育的资金投入,建设足够的城市休闲体育设施;加快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开设休闲体育教育专业等。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民园体育场建筑空间经历了多次转换——1920年在租借地建立了民园体育场建筑空间;1926年仿造英国斯坦福桥球场将其改造为区别于自然的封闭社会空间;二战时期日本和德国法西斯征用其成为军事征用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民园体育场建筑空间曾一度因为足球符号留下了辉煌的历史印记;随着市场经济建立,民园体育场逐步发展成为市民的休闲健身空间;在天津城市集约式发展过程中,其现在已经成为集健身、娱乐、休闲、商业和旅游为一体的生活方式空间。民园体育场建筑空间的历史转换浓缩了社会发展的主题转换。民园体育场建筑空间作为一种人造的并有组织的建筑空间表达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生产方式中的社会空间,其继承与发展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社会空间图,它不仅承载着过去,还昭示着未来。  相似文献   

19.
空间资源不足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党的“十八大”对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提出了新要求。空间不足与功能拓展必然导致城市空间 集约化利用,城市居民对公共体育空间需求扩张对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提出要求。面对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缺乏整体规划、存在盲目建设的现实状 况,以问题为导向,从城市空间集约化利用的角度,探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协调发展模式,为新一轮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践提供参考。研究 发现,当前我国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存在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等级划分不健全,基层设施建设不力,功能设置单一,缺乏需求向导,与其他类型城市 空间整合不力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提高增量与合理布局相结合,等级设置与城市实际相结合,需求向导与功能可变相结合,同质兼容与 互惠共赢相结合的我国现阶段公共体育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通过与城市中的学校、公园绿地、文化设施、楼宇建筑、道路、山水和广场等空间形态 相结合,可以大幅增加城市现有公共体育空间的服务能力。空间集约化发展模式,为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布局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希望能够在即将到 来的规划建设实践中得到贯彻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社会学视野下体育与城市研究历经文化→空间→生活的研究转向,其历史脉络、应用发展与理论局限对于本土研究具有借鉴与反思意义。通过对城市社会学理论流派整合及体育与城市研究议题梳理发现:文化中的体育与城市研究受芝加哥学派方法与视野双重作用,涉及阶层、种族、性别、亚文化与体育参与的交互影响;空间中的体育与城市研究沿袭新城市社会学空间生产理论,旨在揭露、批判资本特定特征对城市中人与体育空间的异化;生活中的体育与城市研究扬弃新城市社会学以理论为重的研究取向,倡导复归日常生活、重建城市权利的人本主义规划思想。未来,本土体育与城市研究应从对象与方法入手,延展体育与城市研究既有边界;以本土实践为核心,指导体育与城市研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