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思是西晋的著名作家,而《三都赋》是他早年的力作之一。《晋书·文苑列传》叙左思作此赋的甘苦说:“(思)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偶得一句,即便疏之。”而“赋成,张华见而咨嗟,都邑豪贵,竞相传写”,以致京都“洛阳,纸为之贵”,说明《三都赋》在当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至于后世的作家、文学评论家,对之也多极力赞扬,东晋孙绰(字兴公)云:“《三都》、《二京》,五经鼓吹。”(《世说新语·文学》)刘勰也说:“太冲(左思字)、安仁,策勋于鸿规”,“左思奇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学理论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构成文论的因素却在先秦、秦汉的文献中陆续产生。诗经中孕育了"美刺"和"兴寄"的文论母题,两千多年来,一直积极地影响历代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3.
人体与书法的美学特征王永明三国时期的书法家钟繇说道:“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①。他认为书法的美是由人决定的。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也认为:“况书之为妙,近取诸身。” ̄②无疑,人是世间最完美、最健全的生命形体,人体是大千世界中美的荟萃。同时,人又是美...  相似文献   

4.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是古代文论现代研究的一贯追求。既往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在进行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时候,应警惕泛化倾向,要解决对古代文论本体性的理解问题。在解决对古代文化本体性理解的基础上,坚持向内求深度、向外求形式同时并举,是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可以选择的恰当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考核刘孝绰与萧统的生平行事及二人的交往情况,分析刘孝绰的文学思想。从而认为刘孝绰的文学思想与后来《文选》编纂的指导思想和选录作家、作品的衡裁标准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回视过去的十年,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已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本文着重探讨了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三个途径:一、继承古代文论的人文主义和审美主义传统,建构"有根"的当代文论;二、转换古代文论的有效范畴,吸取传统文学批评手法的特点,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三、深入研究中西文化的异同,通过中西对话与融合,建构具有开放性的当代中国文论。  相似文献   

7.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21(3):F0002-F0002
6月28日上午,我院2007届毕业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武术馆隆重举行。院领导孙班军、王昆仑、张绰庵、路皓、尚建军、张彦生和各系部领导、毕业班辅导员、全体毕业生以及在校生代表出席。张绰庵副院长主持了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4):2+97-F0002,F0003
2011年6月11日上午,庆祝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暨第四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在我院篮球场隆重开幕。省文化厅厅长冯韶慧、省体育局副局长董得良、省民族宗教厅副厅长崔晓辉、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韩俊兰、省旅游局副局长赵学峰、省文物局副局长李恩佳、河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计卫舸、石家庄学院院长王俊华、邯郸学院纪委书记段玉铭、副院长郭振兴、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李建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调研员边建国以及我院党委书记孙班军、院长张绰庵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省文化厅副厅长彭卫国主持。  相似文献   

9.
远自《诗经》始,至东晋时期山水诗兴起之前,秋季景物就一直在文人笔下扮演重要角色。这些早期诗歌中秋季景物描写的情感基调以悲秋为主,而美秋较少且晚出。悲秋为因秋兴愁,或因愁言秋。美秋乃是对于秋季景物的赏悦,美秋出,则山水诗之兴起已不远。早期诗歌的秋景描写为秋景意象群的逐渐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些意象对于后来秋季山水诗的出现及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阴柔美与阳刚美,是中国古代文论中常用的一对美学范畴,从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到清代的姚鼐,都对它们进行了精辟的论述。概而言之,它们是由于诗人的气质、兴趣以及诗歌的题材、表现手法的不同而在文学作品中形成的不同的风格美。阴柔美表现为优雅、淡泊、愉悦、和谐的“优游不迫”之美,阳刚美表现为崇高、奔放、壮阔、激荡的“沆著痛快”之美(参见严羽《沧浪诗话》)。但它们不是绝对分开、相互排斥、水火不容的。具有创作个性的作家,“虽然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但“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  相似文献   

11.
张角起义失败张鲁政权灭亡后,原本在不同地域的太平道和天师道五斗米,开始了合流。魏晋以降,天师道五斗米在原太平道的底层上流传起来,成为影响深远的道教正宗。两晋之际,葛洪的出现,标志着自汉末以来粗俗的农民大众道教向专深的个人修炼道教的转变,东晋末年孙恩卢循起义则是追求理想社会的农民大众道教的最后一次回光返照。  相似文献   

12.
《竞争中的强者〈三国演义〉人物竞争论》(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是中文系王志武副教授近年《三国演义》研究的结晶。该书有三大特点: 一、立意新颖,见解独到。作者把《三国演义》看成是一部描写汉末三国时期诸多人物和利益集团相互竞争的历史画卷,认为歌颂竞争中的强者,是它的实质内容。这就准确地把握了原作的思想主题。而描写竞争和歌颂竞争中的强者,尤其是描写和歌颂曹、孙、刘及其利益集团,在“天下归一”的历史趋势下,为实现全国统一而进行的竞争以及如何成为竞争中的强者,则是小说的主线和重点。这一见解是独到的、有说服力的,这也是近年《三国演义》研究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3.
2004年秋,我有幸忝列赵逵夫先生门下攻读博士学位。先生给我们开设了"先秦文学思想"和"文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两门课,其宏阔的视野和新颖的见解极具震撼力,听后有茅塞顿开、如饮甘醇之感。2005年春,先生主编的《先秦文论全编要诠》(以下简称《要诠》)初稿已成,我们上课时曾阅读并讨论过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17日至21日在我校举行。这是由我校中文系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中外文化文艺理论学会联合举办的一次学术盛会。钱中文、霍松林、张少康、杜书瀛、陆贵山、蔡钟翔等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文艺理论界知名学者与会,共同就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处境,如何看待传统以及如何实现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会议收到论文30多篇。本刊将从本期起陆续选发其中的部分优秀论作,交流此次会议的研究成果,以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本刊也欢迎全国文艺理论界的学者惠赐探讨这一问题的论作。来稿请直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文艺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评述杨军(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西安710062;作者,女,43岁,副教授)90年代中期,文论界有三种力量交汇于同一期待中:一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个世纪以来,它被置于研究“对象”的客体地位,它渴望转客为主,进入当代...  相似文献   

16.
接受视野中的孟子诗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和孔子、荀子相比,孟子对中国古代文论影响方式的最大不同,乃在《孟子》和孟子诗学中蕴含的思想智慧,是在接受过程中逐渐被中国古代文论发现和吸收的。按"言各有畛"的原则分析孔孟之间诗学主题上的根本变迁,可以看出,孟子"以意逆志"说中可以与西方文论、当代文论相呼应的思想智慧,中国古代文论在接受过程中对"以意逆志"说进行的重大理论改造及其意想不到的后果。中国古代文论对孟子"知言"、"养气"思想智慧的发现和吸收,表明了孟子对中国古代文论"大而化之"的影响方式的思想威力。  相似文献   

17.
方东树是桐城派最为重要的诗论家之一,其诗论在沿袭桐城派文论道文并重思想的同时,亦体现了重"文",追求审美价值的走向。其中,他秉承古典诗学以妙论诗的传统,主张"用意高妙",强调诗歌之美以善为内核,强调了诗教的美育作用;主张"兴象高妙",进一步从诗歌文学形象这个艺术本质特征的角度,赋予了"妙"字的诗学审美内涵;主张"文法高妙",在体现以文论诗这个桐城派诗论传统特色之中,亦表述有关诗歌章法、词句等方面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8.
伽达默尔之所以用游戏、象征、节日、语言来界定艺术,是本体论美学的语言游戏论对认识论美学的形式的主观合目的论的批判,实质上是要消解所谓人类中心论和主体性观念,以说明它们的非主体性和无目的性.主动性和受动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在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中本来就是辩证统一的,而且惟有它们的辩证统一才使社会实践达到了自由的高度,从而使整个社会实践(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带有了审美性质或审美因素,并且在精神生产中生成出一种纯粹的审美活动及其结晶--美和艺术.在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新实践美学的文论,辩证地揭示美、审美和艺术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即自由,走向自由的个体和多维的主体性全面发展的人,以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的自由实践论取代语言游戏论.  相似文献   

19.
讨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首先要认清古代文论体系的特殊性.对古代文论体系特殊性的认识,是我们走近古代文论的一个基本前提,而正确地理解传统,则是现代文论在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经验.通过解释中的转换与"他者"视角的介入,可以建立起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精神联系的桥梁.这样,古代文论就会以其独有的智慧资源和思想优势支持当代文论的本土化建设,而当代文论也将因古代文论的支持而显得厚重而不轻飘.  相似文献   

20.
中国篮球现状与后备力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篮球运动是深受我国广大群众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它不仅能引起参加者的兴趣,并对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各项机能有积极的作用。自1894年篮球运动传入我国后,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个同的年代里,培养了不少扬名中外的篮球名星,三十年代牟作云;四十年代李震中;五十年代张长禄;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孙凤武、宫鲁鸣、李亚光、宋晓波、郑海霞、丛学梯、柳青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他(她)们为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1984年7月21日到8月10日,中国女篮首次参加了在美回洛杉肥车行的第23届奥运会篮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