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号互动论为师生冲突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通过彼此间的符号互动形成的.因此,师生互动过程实质上是彼此的符号互动过程,而师生冲突则表现为拥有丰富的符号、处于高地位的教师对学生符号的控制,也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现实自我概念与对方所期待的理想自我概念不一致造成的.因此,教师应当通过提高学生自我概念、减少对学生符号的控制以提高其自我概念来消解师生冲突.  相似文献   

2.
中学历史教学在旧的课程框架下,师生的双边活动以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为主要轨迹,在新课程框架下,师生的双边活动由教师的讲解向教师的点拨与指导转化,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主动学习者的角色.历史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兴趣,乐问善思,学会学习,学以致用,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3.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核心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因此发挥师生相互作用,就要围绕“最佳结合”这个核心,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使之有机结合起来.下面就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作用的发挥,谈些个人的浅见.1.注意师生的情感协调一致,这是发挥师生的相互作用实现“最佳结合”的前提.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过程,其中也交织着情感、意志活动.情感与意志互为动力作用,一定的情感能激发一定的意志行动,意志又能控制情感.师生之间没有彼此的心理相容,教学只能是低效的或消极的.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反感厌恶的情绪即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很高,教学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于功力全废.而有些教师深受学生敬重和爱戴,对他们所讲授的课,学生认真学习、对他们的教导,学生言听计从.因此,师生情感协调一致本身就是师生心理上的最佳结合.这首先取决于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认知能力和师德等心理品质,以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信任.2.在教学过程中协调学生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的序列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呈现知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做到协调教学内容知识  相似文献   

4.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物理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缺少师生互动,即使师生在互动也是低质量的互动,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的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应是教师帮助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掌握新的知识,纠正错误的思想和观念,主动地进行建构的过程。互动应该是双向的,即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互动。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本课题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中,微信为学生提供了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平台、英语视听说实践平台、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和及时交流互动平台.师生应积极参与,加强教师、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对微信互动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引导、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传统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顿时要变了。在新课程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将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身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师,无可回避正在变化的教育环境,有必要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做出调整,首先从思想认识上走进美术新课程。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犹如和煦的春风吹进了校园,有如春雨滋润着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心田。它给我们广大的师生带来了新的机遇———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形成自我风采的空间,更是给师生提供了一个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舞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学法的转变是体现课程改革的一个核心任务,课堂教学又是实施完成课程改革核心的最佳途径。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达尔文也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可见,在教法中渗透学法,教会学生学习,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随…  相似文献   

8.
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本质的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而教师角色转变的重点内容是课程生活化,是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联系,为此,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应发生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本质的变化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而教师角色转变的重点内容是课程生活化,是使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联系,为此,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应当发生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0.
教师必须坚定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立场,做有扎实雄厚的知识储备、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的智慧型教师。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思想政治元素润物细无声地渗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在“立德树人”理念的催动下,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高素质人才。文章通过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的双主体教育教学实践,探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中的发挥途径,坚定师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德育合力,力图使师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互动相长,师生共同筑梦、追梦、圆梦,共同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