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这些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名牌学校(重点学校)的实际价值几乎等同于“高考升学率”了。这种结局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如今媒体把高考升学率高的学校称为名校,各地也几乎清一色地把高考升学率高的学校当作示范性高中来建设。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不是名校的学校。因靠了非理性的“半军事化”强化训练,也逐渐知名于世。这是不是对名校的嘲讽呢?  相似文献   

2.
王志富 《贵州教育》2010,(24):15-15,17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相对比较薄弱,这既源于自身的先天不足。也有实际工作的一些较难突破的“瓶颈”。 首先是学校层面。社会把评价学校好坏的标准依然定位于升学率,升学率高则可以一俊遮百丑,从而使教育偏离正确的航向,迫使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  相似文献   

3.
近二十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虽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但人们还是常用升学率的高低,来衡量一所学校办学的优劣,有的甚至认为“升学率就是学校生命力的高度体现。”教育主管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都十分关注升学率。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就更为敏感,他们大多皆愿意为升学率付出艰辛努力。人们之所以这样关注升学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学校追求升学率的普遍现象,分析了驱动我国中小学追求升学率的社会原因。认为追求升学率是我国国情和现行教育体制及考试制度下的必然结果,将长期存在下去,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特定时期的客观规律。因此,中国学校目前追求升学率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升学率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尺度;升学率与学校完成教育任务,与考试测评紧密相联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5.
学校和水     
在发达地区,人们一说起学校,就立刻想到高耸的教学楼、完备的实验室、宽广的运动场、恒温的室内游泳池,就立刻想到升学率、排名榜。除此之外,人们还能想到什么,学校还应具有什么?曾经有人问过我国一位著名的教育专家:什么样的学校才算得上现代化?这位教育专家作了令人深思的回答:“学校现代化总得有开水供应吧!”一些学校对学生不供应开水,而向学生收取喝纯净水的费用,名曰学生自愿,实为变相强迫。照此说来,学生在学校上厕所是否也要上交“方便”费呢?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流行的观念是升学率高的学校。学校升学率高可以一…  相似文献   

6.
历史课教学与现实的关系包玉兰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比如:历史课教学只为升学率服务,只要历史课的成绩不影响学校升学率,那就一好百好,至于讲授历史课的教学目的却往往被忽视。一些讲授历史课的老师也认为,历史课被列为非主科课,在学校不占主...  相似文献   

7.
苏良金 《广东教育》2005,(12):14-14
这些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中国名牌学校(重点学校)的实际价值几乎等同于“高考升学率”了。这种结局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如今媒体把高考升学率高的学校称为名校,各地也几乎清一色地把高考升学率高的学校当作示范性高中来建设。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不是名校的学校,因靠了非理性的“半军事化”强化训练,也逐渐知名于世。这是不是对名校的嘲讽呢?我在重点中学工作了近三十年,教高中毕业班二十多届,已经无奈地看到了这种变化:过去高一的学生很轻松,高二的学生较随意,都有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而现在的学生,从高一起(甚至从小学、初中起)就记住了自己的责任——考大学,考重点大学。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这个有着悠久明史的国度里,一方面,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成绩、社会对学校的升学率都有着过高的期望值;另一方面,学校为形成一流的生源、一流的教学软硬件、更高的升学率、更多更好的生源这样的良性循环,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体制的不尽完善与科学,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这些就促成中小学尤其农村中小学的“应试教育”蔚然成风,教师注重培养优秀生,设法提高中等生,而忽视学困生,甚至放弃学困  相似文献   

9.
某市规定,教研、科研搞不好的学校,升学率再高,也不能评“先进学校”。这个“一票否决”好。好就好在评优观的拨正。长期以来,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习惯于以升学率为“硬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评优评好。现在,某市规定教研、科研搞不好的学校,升学率再高,也不能评“先进学校”,明白无误、干脆利落地否定了“升学率排座次”的“评优观”,确定了以教研、科研优劣为重要依据的“评优观”。评优观的拨正,势必产生正确的导向作用,对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必将产生积极和深远影响。好还好在压力观的拨正,没有压力,往往容易疲沓。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给学校施以压力,关健是施什么压力。“升学率排名次”,施加的是“升学率”的巨大压力。现在,某市向学校提出加强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一再强调,“片面追求升学率”是错误的,并三令五审各普通中学不得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搞加班加点、突击补课等,但很多学校仍在追求升学率。有些学校每年高考只能考上一至二名,仍不敢稍有一丝松懈.其中也有一些人,明知片面追求升学率,会给教学工作造成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教育有着许多应当进一步发扬的优良传统,但也存在着不少弊端。例如,把学生考试成绩绝对化,作为教育价值的终极判断标准,干扰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实现,扭曲了培养目标和教育过程,使我国教育方针难以全面贯彻。据我了解,目前有不少地方用传统考试成绩来评判教育效果。为数不少的领导以升学率来看学校的教育质量,使不少学校不得不片面追求升学率。小学只学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某些初中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竟让一些考学无望的学生提前毕业回家,有5 0余名的班额最后剩下了3 0余名。  升学率是上去了,可它的水分太大了。  按说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了,可为什么老是时沉时浮、屡禁不止呢!  细究之,就会发现这种现象的背后,有行政手段的作用,也有经济杠杆的作用,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明里暗里搞升学率排名,升学率高了,学校名气就大,上级“以资鼓励”拨款就多;学校生源也“旺”,创收不凡。这“名”与“利”的诱惑,使得一些学校拼命抓升学率,有的不惜造假,甚至不惜违法,来剥夺学生的正当权益。 …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上许多人认为,衡量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准就是升学率。升入重点学校的人数越多,这所学校的声誉就越高,而升学率的高低全由分数决定。于是,社会、学校,一切向“分”看,一切以“分”论成败,唯以分数论英雄。分数,成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命根。至于学生来源的素质如何,获得高分的手段怎样,很少有人关注。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研究》2004,(12):94-94
上海近日通过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规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指标。这是上海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保升学率和学校考核“脱钩”。  相似文献   

15.
认识全面发展与发展特色的关系实施实验学校建设工程白山市教育委员会主任于学仁一、认识全面发展与发展特色的关系,增强创办特色学校的自觉性1985年在对中小学普遍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学校与重点校比升学率,重点校与发达地区学校比升学率,从而导致学生整...  相似文献   

16.
初中升学加试体育,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有效措施,加试的成绩如何直接影响学校升学率的高低。怎样应对初中升学的体育加试,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慧 《教育》2011,(3):22-22
升学率多高,成了江苏省不少普通高中的比拼目标,对高考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使学校缺乏推进素质教育的热情。江苏省人大代表潘溪民指出,升学率本身没有错,但错的是有些学校为了升学率,不惜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好的学校?好学校有哪些标准?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社会中有些家长对好学校的标准是:“升学率高,好学生多,校风好,教师水平高,孩子成绩进步大。”有些行政管理者被政绩观左右,往往也是用中考、高考升学率高低来衡量学校好坏。  相似文献   

19.
王慧 《教育》2011,(7):22
升学率多高,成了江苏省不少普通高中的比拼目标,对高考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使学校缺乏推进素质教育的热情。江苏省人大代表潘溪民指出,升学率本身没有错,但错的是有些学校为了升学率,不惜搞题海战术,  相似文献   

20.
管理资讯     
升学率和学校考核“脱钩”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不得把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指标。这是上海首次以地方立法的形式,确保升学率和学校考核“脱钩”。将升学率与学校水平高下相挂钩曾是教育系统的“惯例”。高升学率意味着学校可以拥有更好的名声、更优质的生源、更多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资源倾斜,这些都曾引发各所学校对学生层层加码,以“题海战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新通过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除了取消学校考核中的升学率指标外,“减负”的内容还包括:不得张榜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不得推销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