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斤斤计较”,意为气量狭窄,遇事好计较,含贬义。这就怪了,在市场交易中,别说“斤斤”计较,有些贵重物品,比如黄金,那是“克克”都要“计较”的,即便常见的粮油蔬菜,如果少给顾客一斤,也属欺诈行为,怎能不计较呢?  相似文献   

2.
成语“斤斤计较”,意为气量狭窄,遇事好计较。但“计较”前为什么要用“斤斤”来作修饰,不少人难以理解。在他们看来,“斤”以下有“两、钱、分、厘”,为什么不说钱钱计较、分分计较呢?再说即使以常见的粮油而论,少了一斤二斤,怎不计较呢?其实,这“斤”非量词。“斤”的本义是斧头。《石钟山记》:“而陋者乃以斧斤求之”,其中“斤”与“斧”同义。凡用斧砍柴削木等,眼睛总要瞪大,看得十分清楚,故“斤斤”意为明察或看得清楚。这成语直接的解释便是看得清清楚楚,稍有差错就要计较。  相似文献   

3.
谈谈叠字     
叠字,又叫“重文”、“重言”,通常叫做重叠词或叠音词。它是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靠这种构词方式,产生了很多新词。单音节重叠的如:“单单”、“悄悄”、“斤斤”(如“斤斤计较”)、“汹汹”(如“气势汹汹”)’双音节对称重叠的如:“熙熙攘攘”、“断断续续”、“密密麻麻”、“浩浩荡荡”,镶用  相似文献   

4.
斤斤计较,意为气量狭窄,遇事好计较,含贬义。这就怪了,在市场交易中,别说斤斤计较,有些贵重物品,比如黄金,那是克克都要计较的,即便常见的粮油蔬菜,如果少给顾客一斤,也属欺诈行为,怎能不计较呢?其实,问题就出在对斤斤的理解上。斤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横刃,下为曲柄,象斧头形,它的本义是指砍伐木头用的斧子一类的工具。《庄子.徐无鬼》中有一则运斤成风的寓言故事:郢(楚国国都)人垩(涂抹墙壁用的白土)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用  相似文献   

5.
"挽弓挽强,用人用长".长久以来,这个说法成了一种用人的思维定势.然而,偏偏有人别出心裁,从独特的角度对待人之"短".有一家工厂的厂长,就决定让厂里"吹毛求疵"的人当质量监督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当安全生产监督员,让"眼尖嘴利"的人当厂纪监督员,让"斤斤计较"的人当仓库验收员.经厂长这么一抬举,这些平时被人瞧不起的小人物成了"大员",顿时感到无尚荣耀.他们走上各自的岗位后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员工们无不称赞厂长善于用人,敢于用"短".  相似文献   

6.
说“质”     
质繁体作“”,《说文》:“以物相赘也。从贝,从斦,阙。”以物相赘(即两方交换财货),故字从贝。然字何以又从“斦”,许慎当时已不得其解,只好暂付阙如了(段玉裁《注》:“阙者,阙从斦之说也”)。查《说文》又收“斦”字曰:“二斤也,阙”。竟又是一个“阙”!看来这“从斦之说”要成疑案了。幸亏段玉裁为“斦”字条写了如下注语:“《尔雅》、《毛传》曰:‘斤斤,明也’,盖其义与?”段先生的语气虽然不肯定,但这里所说出的,实在是破的之言。 斦,即所谓“二斤”,亦即“斤斤”,乃聪明鉴察之义。《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传》曰:“斤斤,明察也“。《尔雅·释训》:“明明,斤斤,察也。”引申为过分较于细事,今有成语“斤斤计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有媒体报道:某市一所高中为了维护"课间秩序",特制定了"禁言令",规定课间不许在教室和走廊说话,此条令同样适用于教师.学校对教师的管理如此的"精细",可见"斤斤计较"到了什么程度.当前,虽然我国正在大力进行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旧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学习理念、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无不正在深入改进.但不可否认,时下仍有不少中小学学校管理者或出于严格管理的需要,或出于防止某些问题再度发生的需要,亦或出于自身惰性的需要,对教师的管理存在着过细、过严的现象,其突出表现在教师坐班、教案备写、作业批改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乾》卦九三爻辞的句读和意义历来存在争议。从语言学的视角分析,认为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运用词汇学的相关理论证明"惕若"的意思是警惕、戒惧的样子。马王堆汉墓帛书"沂若"就是"斤斤",与传世本"惕若"意义相同,也符合帛书所传达的"应时"哲学语境。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2010,(6):38-41
读《论语》心得文要学芳每天,我都会和学生一起研读二十分钟《论语》,短短的句子,总是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读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同学们不再斤斤计较、满腹牢骚;吟着"父母  相似文献   

10.
1.splithairs过于计较注解:该语的意思是逐步演变的。最初指将东西平均分成若干份。后来该语有了讽刺意义,指人"为了小事斤斤计较""争论不休""钻  相似文献   

11.
好事近     
摇首出红尘, 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 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 上下是新月。  相似文献   

12.
刀光剑影话金庸--对金庸小说争鸣现象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详尽的资料阐述了金庸小说在中国大陆的传播、"金学"的研究状况,王朔、金庸的正面交锋,争论的焦点及文化内涵、有关的网上大战等问题,对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受人瞩目的争鸣现象之一--金庸小说争鸣现象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历史考察,提出了发人深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完颜宗翰是金初女真族完颜姓氏中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他辅佐阿骨打灭辽建国,协助金太宗亡宋而雄踞中原,扶持金熙宗登位,为金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对金、宋最终格局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中的典范。因此,完颜宗翰是黑龙江流域史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解读巴金的无政府主义,必须很好地把握巴金与克鲁泡特金之间的关系。克鲁泡特金作为巴金的精神导师,对巴金的影响既是单向的,也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笔名的取名,而且在思想、创作等方面都打上了较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5.
巴金与重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渝之地,曾经吸引了中国现代许多名作家;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大后方的重庆,成了知名化人士的集散地。巴金在重庆曾生活工作了五六年,与重庆有着深厚的感情,其民主革命时期后期的主要创作,都与重庆紧密相连。这是重庆学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是明清之际卓越的文学批评家 ,以小说、戏曲评点独树一帜。除了评点艺术 ,他的诗歌创作也颇有成就 ,著有《沉吟楼诗选》。《沉吟楼诗选》最真实地反映了金圣叹的内心世界 ,可以说是研究他的第一手资料。但是长期以来 ,《沉吟楼诗选》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为了整体把握金圣叹的诗歌创作 ,从作品中掘发出他的思想与诗艺 ,希望能引起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作为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两座高峰之一,他的创作曾对世界各国文学产生过较为深远的影响,巴金就位列其中。托尔斯泰对巴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思想上,而且还直接渗透到他的作品之中,具体表现在人道主义、文艺观、忏悔意识、人物形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解缙与河州     
关于解缙被贬河州一事,各种史书的记载都比较简约。本文对解缙被贬河州的原因、解缙在河州的作为、解缙最终被召回京师的过程作一探索,以期对有关解缙的研究作一补充。  相似文献   

19.
吴娱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3):47-48,61
唐代初年修《晋书》的过程中,史官们参考了臧荣绪等十八家晋史。具体表在:《晋书》某些事例的叙述表达,所采用的语言文字与前朝晋史近似;《晋书》频繁采择小说杂史入史的文风,渊源流自于前朝的晋史;《晋书》的编纂体例,受到干宝《晋纪》的直接影响;修史的政治倾向,也有前代晋史干扰的痕迹。通过考索《晋书》对前朝晋史材料的承继和变化,探测《晋书》撰者的史学观和文学观。明确《晋书》撰者的修撰,有因陋就简的一面,有超越诸家晋史的一面,也有不及前人的一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