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婷婷 《天中学刊》2008,23(1):89-91
羁縻府州是唐代中央政府管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地方行政机构.羁縻府州的设置应该在唐初武德时期,并且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羁縻府州不同于一般的正州,有着明显的时间特点、地域特点和管理特点.唐代的羁縻府州在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少数民族政策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羁縻府州制度是唐太宗时期在周边内附少数民族地区推行的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本文回顾了历代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措施,唐縻府州制度的酝酿和确立过程,并对羁縻州制度推行的具体时间进行了考辨。  相似文献   

3.
唐朝治理西域近二百年间,羁縻政策是其在西域实施的主要政策,唐朝在西域各地设置过大量的羁縻府州,通过羁縻府州来有效地管理西域各地。本文以羁縻府州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唐朝对西域的羁縻政策的制定、变化和发展,以求全面展示唐王朝在西域以设置羁縻府州为核心的羁縻政策。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我国繁荣昌盛富强的一个朝代。它推行三大民族政策:羁縻制度、和亲以及茶马互市。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设置羁縻府州,起用少数民族首领,担任行政长官,管理本民族人民的内部事务;通过和亲,搭起民族大融合的彩桥,沟通中央与地方民族首领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茶马互市,搞活民族经济,开放边塞关卡,打开国门,搞活边疆民族地区与境外、国外的贸易,兼容并蓄,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强综合国力,达到了治国安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唐代是我国繁荣昌盛富强的一个朝代。它推行三大民族政策:羁縻制度、和亲以及茶马互市。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通过设置羁縻府州,起用少数民族首领,提任行政长官,管理本民族人民的内部事务。通过和亲,搭起民族大融合的彩桥,沟通中央与地方民族首领之间的密切联系;通过茶马互市,搞活民族经济,开放边塞关卡,打开国门,搞活边疆民族地区与境外,国外的贸易,兼容并蓄,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增强综合国力,达到了治国安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秦汉到元明清各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和开发,宋王朝十分重视对南方民族地区的经营,推行了羁縻州制,因宋史上没有关于羁縻州的统一数字,作者通过有关文献资料对宋代在南方民族地区羁縻州建置情况作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和分析,并阐述了羁縻州制的特点及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策较为开明的一代 ,羁縻府州即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政策。关于羁縻府州制度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 :“唐兴 ,初未暇于四夷 ,自太宗平突厥 ,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 ,即其部落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 ,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 ,皆得世袭 ,虽贡赋版籍 ,多不上户部 ,然声教所暨 ,皆边州都督 ,都护所领 ,著于令式” ,其特点可概括为“修其教不易其俗 ,齐其政不易其宜”。也就是说 ,在臣属于中央王朝的前提下 ,羁縻府州拥有较大的民族自治权。有唐一代 ,唐政府设置了为数众多的羁縻府州。唐王朝对羁縻…  相似文献   

8.
安南都护府是唐朝设置在南部边疆地区的重要军政机构。唐代中央王朝主要通过安南都护府实现对南疆各正州和羁縻州的有效控驭。尽管唐从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出发,对南疆羁縻州的控制与管理采取了与正州不同的统治方式,但从根本上而言安南都护府辖下不管正州或羁縻州,无非政权形式的差异而已,统由安南都护节制,同属唐帝国国家主权之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则并无二致。唐代在南部边疆地区所推行的这种酌依其俗、灵活制宜的羁縻政策,并不强行国家权威在岭南一隅的一蹴而就,却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旨在通过羁縻州制渐进式地推进国家力量在南部边疆的渗透。而安南都护府辖下正州、羁縻州之行政地位升降变迁的历史现象,实质正生动地演示了唐代国家权威在南部边疆或强或弱的渗透进程。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日益全球化的时代,怎样保持本民族政治文化的优良传统,进而在世界政治大舞台上展示出中国的特色,是学术界经常讨论的话题。羁縻制度是我国古代中原王朝管理边疆地区的一项政治举措。这一制度的发展轨迹,同中国古代民族史的发展以及整个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相始终。羁縻制度发展到唐代,便形成了一种较为典型的社会管理模式——羁縻府州制度,这一制度对当时以及后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维州地处唐朝与吐蕃斗争的前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在唐蕃的长期冲突中,维州成了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在麟德二年,维州由羁縻州升为正州,仪风二年、垂拱三年,雏州又经历了羁縻州与正州的反复转换,期间也几次被吐蕃据有。在唐朝的羁縻府州制度中,羁縻州与正州的转换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这种事例不乏见于南北方的羁縻府州中,其原因涉及政治、军事以及经济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1.
羁縻政策是历代中央王朝治理边疆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之一。唐代治理边疆民族一直秉承历史传统,承袭了"恩威并施,羁縻治之"的治理政策。唐代是羌人活跃在历史舞台的重要时期,主要的羌人部众有党项羌、白兰羌、西山诸羌以及苏毗、羊同等等。面对风俗相异的羌人,唐代沿用前代的民族政策,即实施羁縻政策。笔者试从唐代对羌人的羁縻政策,以解析唐代治理羌人的羁縻政策的特点与作用。  相似文献   

12.
唐朝前期,为巩固西北边疆,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在河西地区建立屯牧制度,进行移民实边。同时,设立羁縻府州,安置各族降户;鼓励商业贸易,招徕西域商旅,促进了河西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元代广西土府、土州、土县等土司行政管理机构集中分布于桂西左、右江及红水河流域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区,设有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职衔,官皆世袭,整个广西西部地区普遍处于土官土司制度的统治之下。这是元代王朝中央从巩固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的目的出发,在继承历代王朝尤其是唐宋封建王朝在广西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统治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的一种有别于内地汉族地区的特殊统治方式,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元代桂西土司机构的建置及其规范化,是元代广西土司制度正式确立的重要标志,它表明元代王朝中央对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与控制较之前代趋于强化。  相似文献   

14.
北宋时期,夔州路存在多种族源不一的少数民族.本着安静为上的宗旨,北宋政府对少数民族在政治上实行宽松的政治统治,贯彻羁縻政策,军事上建立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夔州路义军,经济上实行以政府为主导的贡赐贸易和边境互市贸易.民族地区由此得到发展,先进的文化理念逐渐传入,新的州县也逐渐设立,这为夔州路在南宋的继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所谓“羁縻管理官职机构”,是指中原历朝政府为了实施民族縻羁笼络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机构。本文试就汉唐之间各朝政府在东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管理官职机构的变化,略述浅见。  相似文献   

16.
唐朝对边疆民族的治理一直秉承"恩威并施,羁縻治之"的政策,对羌人的管理亦是如此。相比于以军事弹压、正州治之的中原地区而言,"羁縻治之"是治理政策的"小传统",治理中原地区的方式则是管理措施之"大传统"。正是有了管理措施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有效互动,使得唐代治理羌人才如鱼得水。这里试以"大传统与小传统"的视角,探讨唐朝对羌人的羁縻政策,并解析羌人地区羁縻政策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羁縻政策、羁縻制度与土司制度,这三个概念在有关地方历史文献中的含义是不能混同的.秀山地区作为渝东南民俗文化多样性生成的特定地域,与封建中央王朝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羁縻政策实施有直接关系,国家行政区划秀山地区的出现,是历史上“大一统”国家观念通过羁縻政策、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在该地区推行千年的政治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一、元朝的行政区划和《元史·地理志》元朝除直属中书省的腹里地区外,分置十一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边远的个别行省外,这些行省都辖有若干路府州县。有的行省还辖有军(地方行政机构名)和安抚司(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机构名)。路府州县的隶属关系有若干类型。路可直属于省,府和州也可直属于省(即直隶府和直隶州)。隶属于路的府,称属府;隶属于路、或直隶府、或直隶州的州,称属州。县可隶属于路,也可隶属于直隶府或直隶州,也可隶属于属府或属州、安抚司或军。路可以辖府,府可以辖州,州可以辖县,但路不一定辖府,府不一定辖州,州不一定辖县。路可能直接辖州,不用府作为中间环节;也可能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羁縻统治政策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贯彻始终的、主要的民族政策,它兴起于夏商周,发展成熟于汉唐宋,衰落质变于元明清。夏商周以要服荒服为内容的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兴起,既是对原始习惯法中关于部落结盟与血族复仇等规定的扬弃,也适应了夏商周奴隶制中央集权的相对弱小、周边民族仍处于较封闭的部落状态、民族或部落间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稀疏的现实。与先秦停留于理念上的要服荒服羁縻政策相比,秦汉隋唐属国制与羁縻州制,则使民族羁縻统治政策有了机构与制度的保证;这一标志着民族羁縻政策渐趋成熟的属国制与羁縻府州制,适应了这一段历史时期内地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军事集团的力量对比现实。元明清时期,北方强大游牧民族两度南下并与内地汉族统治阶级建立政权,导致了内地封建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增强及周边少数民族势力大大削弱,它要求元明清统治阶级对民族羁縻统治政策作大幅度的调整与变更。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合理内核不仅被我国现代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吸收、发展与完善,其政策变迁依随时势的客观规律也给我们当前及今后制定民族政策以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20.
唐代,开元年间所设的十五道之一——黔中道,为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幅员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辖18个经制州和51个羁縻州。自古境内以盛产盐丹著称。在唐王朝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中原兴师,黔中独宁",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本文从盐的角度解读"黔"字入手,展示了以盐丹文化、多民族多种经济形态共存的文化、流官和流放文化、羁縻州文化为其内涵的黔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